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W019)
- 作品数:12 被引量:67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晶杨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济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逸”:恽格绘画美学思想的核心观念
- 2017年
- "逸"是宋元以来文人画的重要价值观念。唐代朱景玄作《唐朝名画录》,最早以"神、妙、能、逸"四品评画,所指系"非画之本法"、不主故常的画法。宋代黄休复作《益州名画录》也以四品评画,却以"逸、神、妙、能"为评价等级,并以"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加以界定。"逸"成为最高评价品级。"逸"在"元四家"尤其是倪瓒的绘画思想中成为最为鲜明的旗帜。在清初六家之一的著名画家、画论家恽格(南田)的画论及创作中,"逸"成为核心的绘画美学观念及价值标准。而南田画论中的"逸格""逸品""逸气",一方面是认同宋元以来的文人画"逸"的观念传统,一方面又从创作和评论的不同角度,为"逸"增添了新的内涵,使之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质。
- 张晶
- 关键词:南北宗
- “兴象”的审美特征
- 2011年
- 作为一种基本的意象类型,"兴象"是由感兴而得的意象"。兴"是"象"的发生机制,而"象"则是"兴"的情感产物。"兴象"虽由唐代诗论家殷首倡,但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尤其是刘勰的意象论中已经具有意象的产生机制为感兴的思想。刘勰"拟容取心"的美学命题是兴象说的重要理论渊源"。兴象"重要的审美特征是:在完整的意象结构中具有味外之旨;意象生成的偶然性往往造成神奇独特的审美效果;意象往往具有强烈的透明感和鲜明的自然风采"。兴象"是唐诗美学风貌的理论总结,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美学的精神特质。
- 张晶
- 关键词:兴象意象感兴
- 艺术媒介论被引量:50
- 2011年
- 艺术媒介将艺术创作的内在因素与外在表现连通为一个有机的过程。艺术家的全部内在思维活动,包括冲动、灵感、想象乃至构形,都是凭借某一艺术门类的特殊媒介来进行的。艺术家的想象力能够熔化艺术媒介中的材料,并形成内在构思时的材料感。媒介的物性特征,内化为艺术家感知世界的方式,从而也形成了某一门类的审美情感生成与调整的方式。因此,艺术媒介是艺术创作中最为重要的总体因素。
- 张晶
- 关键词:艺术创作媒介论思维活动艺术门类审美情感想象力
- “凡象,皆气也”——诗学意象观念与气论哲学被引量:3
- 2017年
- 气论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部分,"气"在中国哲学和美学中是贯穿始终、多元衍生的元范畴。中国美学的意象理论有着深刻的气论哲学背景,意象与气论的关系仍有待认真的考量与探求。张载作为气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曾有"凡象,皆气也"的著名命题,揭示了一般的"象"与"气"的内在联系。张载所言并非诗学中所说的"意象",这里是借以说明气论哲学与意象观念的内在关系。作品中的意象都是具有"气"的内力与底蕴,而"气"的内充作用使作品的意象鲜活充盈并构成完整的作品意境。
- 张晶
- 关键词:意象
-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审美关系的特征被引量:2
- 2011年
-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在论述审美关系方面的独特性最能体现中西方美学的不同形态特征。这种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感兴"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审美主客体关系最为独特的理论范畴,它以"触物"即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无预先立意的情况下偶然碰撞并交融为基本的情感形态,作为审美客体的"物"充满了主动的宇宙生命感,与审美主体之"情"相互依存从而互为主体性。第二,"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审美主客体相互作用之结果的独特理论范畴,尤其是其中的"兴象"范畴,最为明晰地揭示出感兴生成意象的独特审美经验。第三,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审美主体与客体的独特品格皆有深刻揭示,它强调审美主体的胸襟情怀和人格修养,同时也强调客体所表征出的独特的宇宙生命感。需加注意的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论并非同一概念,前者具有更为广泛和突出的美学价值。
- 张晶
- 关键词:感兴兴象胸襟生命感
- 情志与意向——中国诗学的审美感悟之三被引量:2
- 2015年
- "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儒家诗歌理论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以往的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研究中,往往把"诗言志"和"诗缘情"析为二途,并对"言志"作了更多的意识形态色彩的阐释。本文以"情志"为一体,另辟途径,借助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阐释"情志"的内涵,将情志定位为诗歌创作的动力要素。认为志统辖着诗歌的基本导向,情则是志的发动契机。情志为诗歌确定了一个意向性的统一基调,而在诗歌表象的充盈中注满了动力,使之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张晶
- 关键词:情志意向性充盈
- 论文学的艺术品性
- 2016年
- 作为美学的分支或新兴学科,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与美学规律。这是与传统文艺学的明显区别之处,同时也可以视为其存在合法性所在。然而,以文学与艺术并列而泛论,而未能深入腠理地揭示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具体同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文艺美学研究在目前阶段处于停滞状态的重要原因。现提出"文学的艺术品性"的命题,旨在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审美属性的同构关系。
- 张晶
- 关键词:文艺美学文学艺术门类艺术媒介审美享受
- 文艺美学:从奠基走向深化之途被引量:4
- 2015年
- 经过几十年的开拓性研究,文艺美学已经基本上确定了其学科地位。前期关于文艺美学的研究论著,多研究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等,尽管仍存在很多分歧观点,但文艺美学的奠基阶段已经完成,现在应该进入深化阶段了。文艺美学的深化,对于美学的整体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奠基到深化,超越学科意识而以文艺美学作为方法论,从具体的艺术审美经验进行审美抽象,这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恰恰是审美抽象的产物,对于文艺美学的建构,有不可取代的重要资源价值。
- 张晶
- 关键词:文艺美学审美经验
- 中国文艺美学的学科特性与理论渊源被引量:1
- 2013年
- 中国文艺美学的产生与勃兴有其历史与逻辑必然性,即切合了时代文艺发展的现实脉动,而学术界的热情投入与孜孜探寻有力地推动了文艺美学研究的不断深化与学科体系的科学建构。其中,中国古代诗学为中国文艺美学学科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渊源,其作用和地位值得我们不断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深入研究。
- 张晶杨杰
- 关键词:文艺美学
- 自然进入艺术的美学反思
- 2010年
- 关于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自然对象的关系尚有诸多方面值得研究。自然进入艺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对象引发主体的并不是自然情感而是审美情感,它是主体创作冲动的直接契机,因此进入艺术的自然并不是自然事物本身,而是表征宇宙生命律动、呈现于主体知觉的自然物象即自然事物的外显形象。自然物象作为主体审美知觉的意向性对象成为艺术家与宇宙造化融通为一的重要媒介。在物化为艺术形象之前,自然物象就已经具有了主体建构的性质,即创作主体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对自然对象进行了内在的审美构形,使其具有了作为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进而负载着主体的艺术个性。
- 张晶
- 关键词:自然物象审美情感审美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