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0061110053)

作品数:20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姜弢徐学纯贾海青葛利华林君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教育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4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震源
  • 8篇可控震源
  • 7篇地震
  • 7篇勘探
  • 5篇信噪比
  • 5篇波束
  • 4篇地震勘探
  • 4篇电磁式
  • 4篇波束形成
  • 3篇地质
  • 3篇噪声
  • 3篇三维可视化
  • 3篇可视化
  • 3篇VTK
  • 3篇波束形成方法
  • 2篇地表
  • 2篇地学
  • 2篇地质勘探
  • 2篇岩心
  • 2篇余弦

机构

  • 30篇吉林大学
  • 1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30篇姜弢
  • 20篇徐学纯
  • 16篇贾海青
  • 9篇葛利华
  • 9篇林君
  • 8篇杨志超
  • 7篇陈振振
  • 4篇宋健
  • 4篇马瑞琪
  • 2篇黄大年
  • 2篇邹艳艳
  • 1篇陈祖斌
  • 1篇张林行
  • 1篇姚恩超
  • 1篇葛丽华
  • 1篇冯博
  • 1篇宋健

传媒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煤炭技术
  • 3篇石油物探
  • 1篇科技通报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15篇2014
  • 2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全方向波束定向的地震记录信噪比改善方法被引量:4
2015年
常规波束定向方法利用多炮地震记录、采用恒定延时差实现目标方向上地震波场的加强,所用的地震记录是由相同震源在不同位置激发得到的,由于不同地震记录的震源与大地的耦合程度不同,即震源的一致性存在差异,因而降低了波束定向的质量,同时,该方法未能实现全方向波束加强,波束定向结果的整体信噪比仍较低。为此,提出了一种全方向波束定向方法(Omnidirectional Beam-forming,OB),该方法基于波场叠加原理,通过不同方向有效波场的叠加,实现地震记录全方向有效信号的增强。其具体实现包括5个步骤:单炮记录的复制、角度域划分、延时参数计算及波束定向、有效波场的提取和有效波场的合并。利用数值模拟的含随机噪声单炮记录,验证了OB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将OB方法应用于某地区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使地震资料中的随机噪声得到明显压制,信噪比提高了6.75dB。
贾海青姜弢徐学纯林君
关键词:信噪比
辽西兴城地区深反射地震剖面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分析和研究辽西兴城地区深部地下结构,深部探测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在辽西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实验研究.本文报告了在辽西东部进行的一次二维近垂直深反射地震实验结果,测线西起葫芦岛市西老爷庙村,东至兴城市区外首山附近的郭家店,方向约为北偏西33°,剖面全长21.93 km.在共中心点叠加剖面发现了5个主要反射波组,分别出现在双程走时6 s,6.5 s,7.5 s,8 s,10.4 s左右.论文对主要反射波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并结合邻区深部地震资料研究成果,得出三点认识:一是研究区域地壳可分为上、下两层结构,上地壳内无明显反射层位,下地壳呈现"凹陷"特征;二是观测到来自莫霍面反射信号(10.4 s TWT),对应莫霍面深度约为30 km左右(速度按地壳平均速度6 km/s折算),莫霍面西深东浅,东部较西部约抬升600 m;三是本区域莫霍面可能由一组横向速度、厚度不一致的多个薄层构成.
姜弢徐学纯贾海青葛利华
关键词:地震
可控震源记录中的脉冲噪声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噪声分析一直是地震资料信噪比得以改善的重要基础方法。可控震源向地下输入瞬时低能量信号,易受到可控震源系统内部以及背景中的瞬时脉冲噪声(如电噪声、震动噪声等)的干扰。用于提取有效信号的相关检测方法将脉冲噪声的干扰范围扩大,严重影响了对可控震源有效信号的提取。为了从理论上分析脉冲噪声对可控震源相关记录的干扰,通过仿真实验,系统分析了单点脉冲和多点脉冲噪声对相关记录中可控震源信号的干扰程度和特点。结果表明,可控震源相关记录中的信号主要受脉冲噪声强度、所在时间位置以及可控震源非相关记录脉冲点数比例三方面因素影响,脉冲噪声所占记录的比例大于2.5%且平均强度高于100时,相关检测后的可控震源信号会完全被噪声淹没。
贾海青姜弢徐学纯葛利华林君杨志超
关键词:可控震源信噪比脉冲噪声
电磁驱动可控震源激发信号估计方法研究
2015年
电磁驱动可控震源应用中,常规方法采用基板附近信号估计激发信号。研究发现,复杂地质条件下,该方法估计结果误差较大。因此,提出利用直达波与其他地震波到时不一致的特征,通过匹配滤波技术从震源基板附近信号中提取直达波来估计震源激发信号的新方法。数值模拟研究表明,方法估计的激发信号与理想激发信号相关系数为0.957 4,达到高度线性相关,说明方法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电磁驱动可控震源激发信号的高精度估计。
杨志超姜弢林君贾海青马瑞琪
关键词:直达波
基于局部相关加权的时域地震波束形成方法被引量:2
2016年
定向地震波束能够加强主波束方向信号,但同时在主波束方向外产生畸变信号,导致多波束定向地震记录的信噪比降低。为此,依据地震波束定向记录中主波束方向内外的信号与原始信号之间的局部相关性差异提出了基于局部相关加权的时域地震波束形成方法。首先提取中心地震记录与延时后的地震记录或波束定向结果之间的局部最大相关系数谱,然后利用多种滤波方法和编码技术提高局部相关系数谱对有效信号的表征能力,最终实现对主波束信号的有效提取以及畸变信号的消除。理论模型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在波束定向前、后进行局部相关加权都能够准确提取主波束方向信号,消除畸变信号对有效信号的影响,改善地震记录和地震剖面的质量。
贾海青姜弢林君徐学纯葛利华
关键词:波束形成信噪比时域
复杂地表条件下的电磁式可控震源广义预测控制方法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一种浅层高分辨率可控震源,电磁式可控震源在浅层地震勘探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电磁式可控震源激发信号质量总是受到地表条件影响,在地形平坦,并且震源基板与大地耦合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电磁式可控震源能够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而在地形起伏,基板与大地耦合较差的复杂地表条件下,当前可控震源控制系统激发信号存在比较严重的畸变,控制精度严重下降,地震勘探误差变大。为此研究适于复杂地表条件的可控震源高精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将可控震源与大地看成一个系统,耦合条件不同意味着系统模型是变化的,因此控制系统应采用与模型无关的控制算法才能适应变化的地表条件。针对上述问题,在分析电磁式可控震源输出信号畸变特性,以及产生畸变原因的基础上,探讨电磁式可控震源激发信号估计的方法,研究利用广义预测控制方法与相位预补偿、零相位滤波方法相结合实现对可控震源激发信号相位、幅度畸变的控制。经仿真实验,广义预测控制后电磁式可控震源激发信号相位最大偏差由125°减小到3°,最大幅度畸变由133%减小到4%,在3 000 m/s速度模型下,由震源激发信号畸变导致的定位误差从1.5 m减小到小于0.2 m,提高了复杂地表条件下电磁式可控震源地震勘探精度,实现了复杂地表条件下可控震源激发信号高精度控制。
姜弢马瑞琪徐学纯林君杨志超
关键词:可控震源广义预测控制
基于VTK和QT的层状地质体三维建模及可视化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是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如何把地下无法透视的构造信息,进行三维可视化,一直是地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基于此,针对层状地质体的结构特征和三维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开源可视化工具包(VTK)和应用程序开发框架QT,完成对层状地质体的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最后结合兴城深部探测野外示范与实验基地的实际地震勘探数据,实现了对该区域的地质模型构建及立体展示。实践表明,使用VTK和QT作为层状地质体三维可视化的开发工具是可行的,完成了该区域6个地层地质体三维建模以及结合地震数据的综合三维可视化。
姜弢陈振振徐学纯
关键词:VTKQT三维可视化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角度域地震波束形成方法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接收阵列的时域地震波束形成方法在处理低信噪比地震记录时,因叠加记录数量过大,导致有效波束宽度不能覆盖全部接收排列,波束宽度外的信号产生畸变。而且,当地震记录中相干噪声和随机噪声很强时,该方法压制噪声不均匀,降噪效果不佳。为此,针对相干噪声和随机噪声强、目标信号弱的地震记录,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的角度域地震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根据地震记录中噪声与信号之间的相干性差异,利用角度域地震波束形成方法增强整个反射信号的能量和相干性,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压制相干噪声和随机噪声,从降噪和增强有效信号的双重处理上,较大程度地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仿真实验和实测信号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增强有效信号,还能进一步压制记录中相干噪声和随机噪声,明显提高了地震记录的信噪比。
姜弢邹艳艳邹艳艳徐学纯
关键词:波束形成奇异值分解去噪信噪比
兴城地质走廊带东部深反射地震实验研究
<正>1.研究意义针对国家深部探测实验研究专项[1]Sino Probe 09-06课题的部署,在兴城附近设计了长100km,宽20km的地质走廊带,作为深部探测装备野外实验示范基地。在基地内部东部海滨丘陵区域,布置了一...
姜弢徐学纯贾海青葛利华郑常青
文献传递
杨家杖子向斜盆地地震波束定向模拟
<正>1.引言在模拟杨家杖子向斜模型时,由于源端地震波束定向技术[1]需要多台震源同时工作,存在搬运困难,工作效率低及对震源单元间一致性过于依赖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引入了接收端地震波束形成技术[2](TSBBRA)...
邹艳艳姜弢葛丽华徐学纯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