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W015)
- 作品数:24 被引量:39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泽鸿吴家荣张伟沈燕石婷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安徽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贡献之我见——兼论中西叙事文学比较被引量:3
- 2013年
- 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的极度繁荣,遮蔽了人们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关注,同时,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向来被正统文人鄙弃而对其理论总结相对单薄,由此给人造成错觉,似乎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极不发达,难以与西方叙事文学相媲美。任何一个民族文学都是由官方文学与民间文学两部分构成,叙事文学的繁荣也与叙事理论的滞后不成正比。从总体看,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并不弱于西方古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叙事文学。
- 吴家荣
- 关键词:中西叙事文学
- 为阐释设界:文本意义的阈限空间与叙事策略
- 2016年
- 作为新世纪以来国内文论界对当代西方文论的一次深度批评与反思,由张江先生提出并主导的“强制阐释”论引发了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与热烈争论,渐而衍化为近年来国内文论界最为抢眼的学术事件。“强制阐释”论的提出契合了现下对文艺理论中强势西学效应的焦虑以及重建中国现代文论话语体系的急迫性,它直面影响中国已久的西方文论的核心痼疾,解构式地将现代西方文论的核心缺陷及其逻辑支点揭橥于众。
- 张伟
- 关键词:叙事策略文本意义当代西方文论中国现代文论阈限话语体系
- 论审美需要与审美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审美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之一,它在实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经过巫术礼仪的洗礼,伴随着"人化"的进程,逐渐剥离为相对独立而又十分重要的精神需求。在批判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审美需要是一种情感交流的需要,是一种对形式自由观照、获得审美愉悦的需要。因而审美价值必然摒除了实用功利的直接目的,具有无私观照的意义。
- 吴家荣
- 关键词:审美需要审美价值弗洛伊德无意识
- 朱光潜的艺术学思想
- 2015年
-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也是卓越的艺术理论批评家。他以美学家的身份切入艺术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颇有创见的观点和看法。他认为艺术本质在于意象与情趣的契合,艺术境界可分为疵、稳、醇、化四大境界,悲剧精神本质上是命运的抗争,人生艺术化是其艺术的形而上学。朱光潜的研究方法是西方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的。西学优化了他的研究路径,中国艺术滋养了他的理论之魂。他深厚的古今学养和融贯中西的研究方法,以及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精妙把握,为中国现代艺术学研究提供有益的镜鉴。
- 任雪山
- 关键词:艺术学艺术本体艺术境界悲剧精神人生艺术化
- 宗白华与邓以蛰的艺术学思想比较
- 2012年
- 宗白华与邓以蛰同为现代中国艺术学研究的奠基人,他们以西学为根据,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现代转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二人在学术思想上互相砥砺,尤其在艺术本体论、艺术诠释学与艺术学史观等方面既互相影响,又各自做出了重要理论探索。因而对现代艺术学研究均有实质性推进。
- 张泽鸿
- 关键词:艺术学思想性灵艺术史观
- 中国古典诗学的“妙悟”说被引量:1
- 2014年
- 除中国古典诗学的"载道"、"言志"、"缘情"传统,还应重视对"妙悟"传统的揭橥和阐发。"妙悟"说萌芽于先秦诗学,成型于唐宋诗学,并浸润在元明清诗学的中心地带,成为影响中国古典诗学千年历史走向的一种重要观念。从古代诗歌的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总体倾向看,其中包含的妙悟思想可以划分出感性之悟(直觉)、非理性之悟(灵感)和神性之悟(彻悟)等三种理论形态。古典诗学妙悟观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本体思维,力求超越知识,摒弃"理障"(理性判断),回到以心传心、单刀直入的本质直观,妙悟的终极旨趣在于通过对意象的直观来显现世界的本来面目("妙悟在于即真")。妙悟也是一种非对象性思维,通过妙悟可以打破主观与客观之界割,摒除心物之间的藩篱,回到真实的生命世界本身。
- 张泽鸿
- 关键词:古典诗学妙悟禅学神性
- 中西古代小说比较
- 2016年
- 中西小说的差异:中国小说渊源于史传、寓言;而西方小说普遍受到神话、史诗的滋养。中国早期成熟的小说形态是作为"听"的话本;而西方最早成型的小说则是有闲阶级"看"的故事。小说技巧上,中国小说更多以情节取胜;而西方小说普遍以心理描写见长。
- 吴家荣
- 关键词:中西古代小说
- 从康德哲学看安东尼奥尼影片《放大》的意蕴被引量:1
- 2011年
- 安东尼奥尼影片《放大》集合了古典与现代/后现代的多重意蕴,若从康德哲学的视域来分析,《放大》通过建构一个视觉世界来表达对知性和技术的怀疑与批判,从而导出对"信仰"世界的共同体认。该片的哲学意蕴在于:看到现象与真实的距离,有限度的知性不能到达"真实"本身(本体世界)。《放大》的终极意义,就是要回到一个"信仰的世界",世界的真实性是由共同的信仰来保证的。
- 张泽鸿
- 关键词:知性信仰意蕴
- 反阐释与过度阐释:文本意义的审美向度之变被引量:2
- 2013年
- 作为文学阐释的两种主流形态,反阐释与过度阐释代表着文本意义异化的两种审美走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反阐释是对过度阐释的一种纠偏。无论是反阐释,抑或过度阐释都是对追本溯源的一元论阐释思想的消解,但同时抑制阐释的"泛元化"同样是文学阐释的终极目标,由此为阐释设定边界则成为文本意义延展的重要保证,而建构在文本意图基础上的阐释成为延宕文本意义的科学阐释形态,由此,为阐释设定边界成为可能。
- 张伟
- 关键词:文本审美
- “艺境”新诠——兼析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倾向被引量:1
- 2011年
- 作为20世纪"西方美学中国化"的典型个案,宗白华美学具有鲜明的现代"中国型态",在全球化时代愈发彰显中华美学意蕴和本土文化精神。宗白华美学并非所谓不成系统的"思想感悟"或缺乏巨著的"美学散步",而是一个气象峥嵘、境界幽深的美学体系,它是以生命为美的本体,以妙悟为美感经验,以"艺境"为中心,兼摄人格精神与文化理想的多位一体的"人格-审美-文化"体系结构与学术范式。本文以"艺境"为对象,探讨宗白华艺境论的本体、蕴含、体验方式和研究方法,见出宗白华擅长从生命的视角切入审美与文化问题,其美学思想高扬宇宙的生命精神,文化理念浸染着浓郁的生命情调。宗白华美学的生命哲学倾向对现代美学学科产生深远影响。
- 张泽鸿
- 关键词:宗白华艺术意境生命境界美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