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W010)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金惠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麦克卢汉
  • 2篇庄子
  • 2篇文学
  • 2篇互文
  • 1篇世界文学
  • 1篇维科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帝国主义
  • 1篇文化全球化
  • 1篇文学研究
  • 1篇媒介
  • 1篇媒介即信息
  • 1篇美学
  • 1篇老子
  • 1篇互文性
  • 1篇技术观
  • 1篇海森伯
  • 1篇访谈
  • 1篇访谈录
  • 1篇感性

机构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金惠敏

传媒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全球化——约翰·汤姆林森教授访谈录被引量:9
2012年
对"文化帝国主义"论的批判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文化帝国主义的事实,而是说"文化帝国主义"这一概念已经不足于表述如今的全球化及其文化后果,因而"全球化"应该被提升为一个新的概念,至少应该被作为一个新的视角。同样道理,也不能将"全球文化"或"文化全球化"理解为文化的西方化和同质化,理解为"文化帝国主义",它们应该被作为对全球化时代文化变迁的一种新的概念化方式。或可期待,歌德和马克思"世界文学"概念将由此而得以丰富和更新。
金惠敏
关键词:文化帝国主义文化全球化世界文学
“媒介即信息”与庄子的技术观——为纪念麦克卢汉百年诞辰而作被引量:13
2012年
麦克卢汉的命题"媒介即信息"意味着一种为电子媒介所标志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它教导我们,其一,媒介的本质就是其后果;其二,此后果的发生方式是通过人的感觉;其三,如果说文学以感觉为务,那么媒介研究就应该成为文学研究。麦克卢汉读到了庄子"抱瓮出灌"的故事,但这则故事主要是支持他媒介研究的"后果范式",而对于媒介后果的发生特点即整体性和感性的支持,虽不能说绝无,然毕竟十分稀薄,需要拐弯抹角的阐释。其实,庄子对于技术的整体性和感性有大量的直接的论述,惜麦克卢汉未能寓目。麦克卢汉后来遇到了老子,但仍然是飘忽的"神遇",而未能彻底坐实于文本层面。麦克卢汉与道家,或扩大而言与中国文化的对话,需要我们的重新建构,在此建构中庶祈开拓出中国媒介生态学的未来。
金惠敏
关键词:麦克卢汉庄子老子媒介文学研究
感性整体与反思整体——麦克卢汉、海德格尔与维科的互文阐释被引量:7
2014年
如今麦克卢汉已经成为我们理解媒介社会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具体说就是对媒介技术的感性视角。文章以麦克卢汉对海德格尔的一次援引为研究对象,并延及维科的"复归"思想,其主线是展示麦克卢汉对感性视角的运用,这个视角的特点是对整体性的寻找。文章在对维科"复归"思想的讨论中,区别了两种整体性:感性整体和反思整体。麦克卢汉追求的是前者,而非后者,因而其价值取向是人文主义,但这是被电子媒介所更新了的人文主义。
金惠敏
关键词:麦克卢汉维科
技术与感性——在麦克卢汉、海森伯和庄子之间的互文性阐释被引量:5
2015年
以麦克卢汉对海森伯和庄子的援引和评论为根基,以技术与感性为中心议题,本文试图建立起三位思想家之间的互文性阐释。在此互文性阐释中,海森伯徘徊在主体统一场和客体统一场之间,而麦克卢汉则径直从电子媒介技术走向主观统一场。庄子是这两个极端的综合和超越,即在感性活动中通达世界本身。对于他们三人来说,现代技术通向的是美学。换言之,现代技术内在地具有美学的维度。
金惠敏
关键词:麦克卢汉海森伯庄子感性美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