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A104)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高长青肖苍松吴扬张林李伯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心肌
  • 5篇干细胞
  • 4篇梗死
  • 4篇骨髓
  • 3篇动脉
  • 3篇动脉旁路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心肌梗死
  • 3篇移植术
  • 3篇旁路移植
  • 3篇旁路移植术
  • 3篇细胞移植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2篇心脏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9篇高长青
  • 4篇吴扬
  • 4篇肖苍松
  • 4篇张林
  • 3篇姜胜利
  • 3篇李伯君
  • 3篇王嵘
  • 2篇任崇雷
  • 2篇马晓辉
  • 1篇李力兵
  • 1篇沈岩松
  • 1篇王瑶
  • 1篇陈婷婷
  • 1篇程流泉
  • 1篇王加利
  • 1篇姚名辉
  • 1篇成楠
  • 1篇周琪
  • 1篇李佳春
  • 1篇具海月

传媒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比较经食管实时三维和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反流功能解剖的准确性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比较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Live-3D-TEE)和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2D-TEE)评价二尖瓣(mitralvalve,MV)反流功能解剖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因重度MV反流拟行外科治疗的38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从以下3方面评价MV反流功能解剖:(1)病因;(2)瓣叶病变;(3)病变部位。以外科医生术中所见作为"金标准",确定Live-3D-TEE和2D-TEE评价MV反流功能解剖的准确性。结果 (1)Live-3D-TEE和2D-TEE评价MV反流病因总的准确性分别为94.7%和89.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9)。(2)Live-3D-TEE评价MV瓣叶病变总的准确性(93.2%)明显高于2D-TEE(88.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3)Live-3D-TEE评价病变部位总的准确性(93.3%)明显高于2D-TEE(8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 Live-3D-TEE和2D-TEE均可准确评价MV反流病因;但在评价瓣叶病变及病变部位方面,Live-3D-TEE较2D-TEE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王瑶高长青沈岩松姜胜利任崇雷
关键词:二尖瓣反流
心脏外科术中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被引量:1
2013年
应用传统方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不能获得理想效果。干细胞移植结合成熟的再血管化方法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应用于临床试验的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法。虽然再灌注和药物治疗已经极大地提高了急性心脏事件患者的生存率,但心肌梗死病死率依然很高。
张林高长青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外科术中急性心脏事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评价MSC移植对大鼠心梗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MSC受照射后继续培养,检测增殖能力;5-氮胞苷(5-aza)诱导分化,检测C-心肌肌钙蛋白重链(C-TNT)、β-心肌肌球蛋白重链(B—MHC)的表达。建立大鼠急性心梗模型并行照射和非照射MSC移植,术后4周检测心脏大小和功能变化、并比较微血管密度的差异。结果4Gy组细胞增殖能力受抑制,C—TNT和β—MHC在未照射组有所表达。两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术后心功能改善、心脏缩小,微血管计数值增加。结论移植正常和丧失分化能力的MSC同样能明显改善心梗后早期的心功能。
马晓辉高长青李伯君姜胜利肖苍松吴扬
关键词:干细胞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循环造血祖细胞的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循环造血祖细胞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51例,于术前、术后第1、3、5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34、CD133、CD45抗原,并应用集落形成试验和迁移试验离体评价循环祖细胞的功能。结果无论是体外还是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循环CD34+CD45dim细胞水平(1.51±1.26 vs 2.02±1.16,P=0.036)及CD133+CD45dim祖细胞水平(1.16±0.85 vs 1.65±0.99,P=0.008)均较术前升高;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术后循环造血祖细胞水平和功能无显著差异,而体外循环手术后循环CD34+CD45dim细胞变化(0.32±0.85 vs0.86±0.68,P=0.04)及循环CD133+CD45dim细胞变化(0.63±0.57 vs 0.13±0.96,P=0.027)较非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循环祖细胞水平变化大。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早期循环造血祖细胞水平升高,但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张林高长青王嵘肖苍松吴扬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病
菲立磁标记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犬心肌梗死区的活体MR示踪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MR活体示踪犬心肌梗死区移植的菲立磁(Feridex)标记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的价值。方法9只杂种雄性犬,手术结扎冠状动脉成功建立8只犬心肌梗死模型,将Feridex体外标记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注射到心肌梗死区。注射后第1、2、4周用1.5T MR行系列扫描。扫描结束后处死动物,细胞移植区组织HE染色及普鲁士蓝染色进行病理分析。结果第1、2周MR扫描发现Feridex标记BM-MNCs注射点T2低信号区,第4周时消失。组织病理学观察于Feridex标记细胞移植区组织HE染色可见新生血管,普鲁士蓝染色易发现聚集的胞浆蓝染的细胞。结论MR能够无创地示踪活体心肌梗死区移植的Feridex标记的BM-MNCs。
邓学峰高长青程流泉李立兵具海月黄乃祥
关键词:超顺磁性氧化铁菲立磁骨髓单个核细胞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救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中期随访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总结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ECABG)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经验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ECABG共45例。手术指征包括急性心梗(AMI)后心源性休克(5例)、急性左心衰(6例)及药物难以控制的心绞痛(34例)。20例AMI1周内手术,术前使用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18例。均为三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15例。两次以上心肌梗死1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6例,其中2例须血液透析。全部在体外循环(CPB)心脏停跳下手术。左乳内动脉(LIMA)与前降支(LAD)吻合,大隐静脉(GSV)与其它靶血管吻合。采用顺灌加静脉桥灌冷血停跳液或HTK液保护心肌。CPB时间104.2±29.7 min,阻断升主动脉69.0±21.3min。左乳内动脉(LIMA)使用率100%,平均搭桥2.9±0.6支。结果痊愈出院41例,住院死亡4例(8.9%),其中与心脏相关死亡1例(2.2%)。术前放置IABP者除1例死于MOSF外,余者术后25.5±9.7 h停用IABP。随访到38例,随访率92.7%,随访时间平均37.3±16.7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生存率94.7%。心功能(NYHA)Ⅰ级和Ⅱ级共35例(92.1%),心血管事件免除率90.5%。随访超声心动图,左室前后径(43.4±5.4 mm)较术前(48.5±5.5 mm)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55.7%±8.9%)与术前(43.5%±9.6%)显著改善(P<0.05)。冠脉CTA评价LIMA桥血管通畅率为95.8%,GSV通畅率为90.5%。结论尽管ECABG风险高,但如果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得当,围术期处理完善,心脏相关死亡率虽有所增加,但近中期生存率、心血管事件免除率和心功能等结果良好。
肖苍松王嵘李伯君吴扬王刚任崇雷叶卫华盛炜李佳春王加利陈婷婷周琪张涛马兰高长青
关键词: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源性休克随访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进展
2009年
骨髓单个核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这些细胞移植到缺血心肌后可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且可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一些细胞因子促进血管新生,防止宿主细胞和移植细胞凋亡,并使内源性修复细胞归巢,修复受损的心肌。目前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试验,这些研究采用多种途径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到冠状动脉或心肌内,包括冠状动脉内注射、静脉输入、直接室壁注射、心外膜或心内膜下输入,并通过将细胞制成碎片而提高其滞留率,或应用一些细胞因子提高治疗效果。虽然目前这些临床试验结果尚存在争议,但这些方法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方面仍有前景。现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移植途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滞留、归巢、存活和展望等进行综述。
张林高长青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缺血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旁分泌效应的影响,评价MSC培养上清液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SC行不同剂量γCoγ射线照射,收集各组照射前及照射后第1次换液的培养液,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建立大鼠急性心梗模型并行心肌内和体内注射培养上清液或培养基,术后4周检测心脏大小和功能变化、并比较微血管密度的差异。结果MSC旁分泌能力受射线照射后明显下降,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上清液组(B组)较对照组(A组)和培养基组(C组)术后心功能改善、心脏缩小。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A组(8.1±1.5)mm、B组(7.0±1.5)mm、C组(7.7±1.1)mm;术后射血分数EF:A组43.8%±8.9%、B组51.5%±7.8%、C组45.6%±8.1%,微血管计数值增加,B组10.8±2.9,C组5.7±0.7,A组6.6±0.6。结论^60Coγ射线照射会降低MSC的旁分泌能力,MSC的旁分泌效应对改善急性心梗后的心功能起到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很复杂,促新生血管形成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马晓辉高长青李伯君李力兵姜胜利肖苍松吴扬
关键词:干细胞心肌梗死旁分泌效应
围术期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骨髓祖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已进行了10余年的临床试验,但试验结果在不同的患者中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鉴定哪些心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影响骨髓干细胞的水平和功能。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危险因素对骨髓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4例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冠心病患者,采集实验室和临床资料;术中经胸骨穿刺采集骨髓,应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并应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其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CD34+、CD133+和CD34+CD133+细胞的水平;应用集落形成试验和细胞迁移试验评价骨髓祖细胞功能。结果与结论:术中经胸骨抽取20 mL骨髓可获得(10-89)×106个骨髓单个核细胞,活性在95%以上,等量的骨髓血获得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量与患者年龄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n=44,r=-0.788,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占(0.94±0.39)%,CD133+细胞占(0.46±0.28)%,CD34+CD133+细胞占(0.53±0.26)%;糖尿病患者骨髓CD34+和CD133+细胞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高龄、女性和心功能较差与骨髓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降低有关;CD34+细胞水平与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迁移能力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果表明经胸骨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足够数量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供体细胞,年龄、性别、糖尿病、心功能与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量和功能有关。
张林高长青王嵘李利兵成楠姚名辉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祖细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细胞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