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758)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陈剑刘旭阳刘浩王升志宫兆华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激酶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舌鳞状细胞癌
  • 1篇受体
  • 1篇突变
  • 1篇肿瘤免疫
  • 1篇肿瘤免疫治疗
  • 1篇肿瘤治疗
  • 1篇肿瘤治疗方案
  • 1篇自身免疫

机构

  • 2篇青岛大学
  • 2篇烟台毓璜顶医...

作者

  • 3篇陈剑
  • 1篇李玲玲
  • 1篇宫兆华
  • 1篇姜立新
  • 1篇王升志
  • 1篇张颖
  • 1篇郑海涛
  • 1篇刘浩
  • 1篇初海迪
  • 1篇迟铖
  • 1篇刘旭阳

传媒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的临床病理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长年居住于山东烟台地区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B-RafV600E基因突变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107位PTC患者,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成突变组与野生组,针对肿瘤大小、家族史、单/多病灶、淋巴结转移情况、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CLT)、TNM临床分期、是否浸润周围肌肉组织方面,运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7例PTC患者中,B-RafV600E基因突变型83例,野生型24例,突变型所占比例为77.57%(83/107),该基因突变在肿瘤>1 cm(χ2=4.933,P=0.026)、有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CLT)(χ2=6.581,P=0.01)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性别、年龄、家族史、是否浸润周围肌肉、单/多病灶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PT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与肿瘤的大小以及是否患有CLT相关,而CLT在PTC中起到什么作用仍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初海迪郑海涛陈剑姜立新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基因突变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16年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携带识别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同时具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特点。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Ⅰ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理想效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就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发展进程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安全性问题作一综述。
迟铖陈剑
关键词:肿瘤治疗方案免疫疗法
关于FAK与Pyk2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质中的酪氨酸激酶,对胚胎的生长,肿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都有重要作用.FAK分布广泛,序列在多种物种中高度保守.序列和结构分析显示FAK包含4个明显的区域:①N端的FERM区域;②起催化作用的酪氨酸激酶中心区域;③C端黏着斑定位序列(FAT)区域;④脯氨酸富集区域(PR1、PR2和PR3),定位于催化作用点和FAT区域之间.FAK分子中含有6个可被酪氨酸激酶磷酸化的位点:Y397、Y407、Y576、Y577、Y861和Y925.
张颖陈剑
关键词:FAKPYK2黏着斑激酶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TSCC组织及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TSCC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均呈高表达,而在癌旁非肿瘤中呈低表达或无表达(P<0.05)。并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γs=0.412)。Pyk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而p-AKT只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Pyk2和p-AKT蛋白异常表达与T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有望成为明确TSCC恶性程度的指标。
李玲玲王升志刘旭阳刘浩宫兆华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