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60634)

作品数:11 被引量:132H指数:4
相关作者:谭巧云满红霞黄丽杨永寿肖培云更多>>
相关机构:大理大学大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美洲大蠊
  • 11篇纤维化
  • 7篇抗肝纤维化
  • 7篇肝纤维化
  • 4篇活性
  • 4篇活性部位
  • 4篇肺纤维
  • 4篇肺纤维化
  • 3篇提取物
  • 3篇美洲大蠊提取...
  • 3篇博来霉素
  • 2篇正交
  • 2篇正交试验
  • 2篇体外
  • 2篇谱效关系
  • 2篇细胞
  • 2篇酶解
  • 1篇德国小蠊
  • 1篇信号通路
  • 1篇星状细胞

机构

  • 13篇大理大学
  • 1篇大理学院

作者

  • 1篇肖培云
  • 1篇杨永寿
  • 1篇黄丽
  • 1篇满红霞
  • 1篇谭巧云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中药材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大理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博来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抗肺纤维化活性提取物(ML-HB)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地塞米松3 mg·kg^-1,qd)及ML-HB高、中、低剂量组(120,60,30 mg·kg^-1,qd),采用气管暴露式注入博来霉素(5 mg·kg^-1)制备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24 h后经腹腔给药干预。给药第30天处死大鼠,测定肺指数,ELISA法检测肺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的表达,紫外法检测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病变,Masson染色判定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与I型胶原蛋白(type I collagen,COL-I)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肺指数和TNF-α、TGF-β1、HYP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肺组织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较严重、α-SMA与COL-I的表达均升高。ML-HB中剂量组较模型组肺指数和TNF-α、TGF-β1、HYP表达均降低(P<0.05或P<0.01),肺组织炎症和肺纤维化程度减轻、α-SMA与COL-I的表达均降低。结论 ML-HB可降低TNF-α、TGF-β1、HYP、α-SMA和COL-I的表达,延缓肺组织病变、干预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
胡侃杨永寿何正春肖培云
关键词:美洲大蠊肺纤维化博来霉素
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提取物的酶解制备工艺研究
2019年
目的优选中性蛋白酶酶解美洲大蠊脱脂膏制备抗肝纤维化活性提取物的工艺。方法以美洲大蠊脱脂膏的水解度、活性提取物的得率和体外活性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考察(酶用量、酶解时间、pH值、酶解温度、底物浓度)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中性蛋白酶酶解制备抗肝纤维化活性提取物的工艺。结果最佳酶解工艺为酶用量0.3%,酶解时间2 h,pH值8.5,酶解温度45℃,底物密度1.07 g·mL-1。工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美洲大蠊脱脂膏的水解度为15.8%,活性提取物的得率从0.54%提高到0.72%,其24,48,72h的IC50值分别为(118.37±3.12),(115.16±2.48),(105.00±6.35)μg·mL-1。结论研究得到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提取物的酶解制备工艺,该工艺得率较高,简单可行,为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
杨华蕊赵艳雯杨永寿肖培云
关键词:正交试验酶解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中性蛋白酶
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肠溶微丸的制备及药效评价
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美洲大蠊提取物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本课题以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PA-B)冻干粉为原料,制备肠溶微丸及胃溶微丸(未包肠衣),采用肝纤维化大鼠考察胃、肠吸收对药效的影响,为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制...
谢静静
关键词:美洲大蠊微丸肝纤维化体外释放度
文献传递
美洲大蠊抗肺纤维化活性部位对肺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及谱效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索美洲大蠊抗肺纤维化活性部位ML-HB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HYP、TGF-β1、TNF-α含量的影响及抑制HEL细胞增殖与其HPLC-ELSD指纹图谱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气管切开注入法注入博来霉素生理盐水溶液建立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HYP的含量;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TGF-β1、TNF-α的含量。采用MTT法对不同批次美洲大蠊抗肺纤维化活性部位ML-HB作用下HEL细胞进行活性检测,以IC50作为观测指标,结合ML-HB指纹图谱峰面积值,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构建谱效关系回归方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和ML-HB组HYP、TGF-β1、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检测10批美洲大蠊抗肺纤维化活性部位对HEL细胞增殖的影响,在24、48、72 h时其对HEL细胞均有较好抑制作用;确定了美洲大蠊抗肺纤维化活性部位的HPLC-ELSD色谱条件,并完成相应的方法学考察;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法的回归方程,得到X1、X6、X8、X9、X12峰对抗肺纤维化活性部位抑制HEL细胞增长呈正相关,X2、X3、X4、X5、X7、X10、X11峰与其药理活性呈负相关。结论:ML-HB能通过抑制HYP、TGF-β1、TNF-α的表达,发挥延缓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本研究建立了美洲大蠊抗肺纤维化活性部位的谱效关系,并找到与其药理活性相关的共有峰。
徐妍杨永寿肖培云
关键词:美洲大蠊博来霉素HPLC-ELSD谱效关系
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对HSC-T6细胞作用机制初探
目的本实验通过探索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PA-B)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増殖、迁移、凋亡、胶原蛋白表达以及TGF-β1/Smad通路的影响,进一步探讨PA-B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美洲大蠊治疗肝纤维化提...
赵艳雯
关键词:美洲大蠊提取物大鼠肝星状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
正交试验结合体外活性优选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的提取工艺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结合体外活性实验,优选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实验设计考察提取温度、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提取工艺的影响,并结合MTT法对提取物进行活性检测,以活性部位的得率和IC50值为评价指标。结果:确定活性部位的最佳提取工艺是:料液比1∶5(g/mL),温度为80℃,以7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2.5 h。对此工艺进行验证,活性部位得率均值为0.58%,其24 h的IC50值分别为119.9、120.1、117.6μg/mL,48 h的IC50值分别为108.2、94.5、104.2μg/mL,72 h的IC50值分别为88.2、90.0、92.7μg/mL。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ML-HB)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为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的研发提供了依据。
刘嘉杨永寿郭美仙肖培云
关键词:美洲大蠊肝纤维化活性部位正交试验
药用昆虫美洲大蠊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美洲大蠊作为1种昆虫药获得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它不仅成本低,而且药效良好,在医药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综述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文献资料,分析其研究现状及进展。
满红霞黄丽那凯歌谭巧云杨永寿肖培云
关键词:美洲大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抗肺纤维化活性提取物(ML-HB)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ML-HB组(60 mg/kg,1次/d),采用气管暴露式注入博来霉素制备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24 h后经腹腔给药干预,给药第30、45、60、75天分别随机处死各组大鼠10只,测定肺指数,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肺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ML-HB组肺指数、TNF-α、TGF-β1、α-SMA与ColⅠ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HB可降低TNF-α、TGF-β1、α-SMA和ColⅠ的表达,延缓肺纤维化病变。
杨永寿何正春肖培云
关键词:美洲大蠊肺纤维化博来霉素
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美洲大蠊提取物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本课题以前期研究为基础,拟从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对该部位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建立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提取物(ML-HB,冻干粉)的质量标准,为美洲大...
徐妍
关键词: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指纹图谱
美洲大蠊活性组分对矽尘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抗肺纤维化活性组分(ML-HB)对矽肺大鼠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L-HB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气管暴露法注入SiO2混悬液复制矽肺模型,模型复制后第3天,经腹腔给药干预,ML-HB高、中、低剂量组以120、60、30 mg/(kg·d)给药,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正常组无特殊处理。给药后第30、45、60、75天分别处死8只大鼠,并观察大鼠肺组织外观,采用免疫组织化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I型胶原(COL-I)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肺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质量体积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体积明显增大,颜色暗红且不均匀,表面被灰白色斑状结节覆盖,触之有沙粒感,无弹性,表明矽肺模型复制成功。与正常组比,各时间点模型组α-SMA、COL-I阳性表达增强,TNF-α和TGF-β1质量体积浓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ML-HB各剂量组α-SMA、COL-I表达有所降低,中剂量组改善最明显;ML-HB中剂量组TNF-α、TGF-β1质量体积浓度均降低(P<0.05)。[结论] ML-HB可降低SiO2染毒后肺组织中α-SMA、COL-I、TNF-α和TGF-β1的表达,延缓肺组织炎性病变、干预胶原蛋白的沉积,从而抑制肺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
张春妹杨永寿肖培云
关键词:美洲大蠊活性组分矽肺肺纤维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