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850018)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贾凤姿刘建涛胡莹莹王琨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生态
  • 2篇异化
  • 2篇生态环境
  • 2篇视镜
  • 2篇视域
  • 2篇自然观
  • 2篇辩证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伦理
  • 1篇德性
  • 1篇德性修养
  • 1篇心灵
  • 1篇修养
  • 1篇哲学
  • 1篇镇政府
  • 1篇整体观
  • 1篇整体性
  • 1篇政府
  • 1篇人性
  • 1篇人性异化

机构

  • 9篇大连海事大学
  • 2篇辽宁工业大学

作者

  • 9篇贾凤姿
  • 8篇刘建涛
  • 1篇胡莹莹
  • 1篇王琨

传媒

  • 2篇理论探索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理论导刊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前沿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7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的道德伦理追析被引量:1
2011年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或政治问题,更是一个道德伦理问题,道德伦理从更深的层次上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与制度的安排。从道德伦理视角分析中国农村环境问题背后的道德伦理根由,揭示传统道德伦理观在农村环境问题上的负值效应,并提出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应路径。
贾凤姿王琨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道德伦理
马克思自然观的三重视域透析
2014年
马克思自然观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具有某种基础性的地位,逻辑地含有三重视域。马克思以批判视域为起点,批判了自然的抽象性,从而使自然具有了社会历史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进入生存视域,阐析了现实的自然是人与社会生存的基础。但现实自然是资本化的自然,打破自然的资本性,必须要创建人化的自然,这就逻辑地进入了解决视域。
刘建涛
关键词:自然观
生态环境视镜下我国传统消费观的辩证厘思被引量:1
2012年
生态环境危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危机究其根由,很大一部分根源于消费异化,消费异化是造成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深层驱动力。我国的消费异化除受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外,主要缘于传统的"崇奢黜俭"的消费观。本文从分析传统的消费观切入,揭示了"崇奢黜俭"消费观对生态环境的负值效应,倡导"尚俭去奢"的消费观,主张用生态消费观引导和塑造消费理念、消费行为。
贾凤姿刘建涛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态消费观
环境与心灵的双重救赎:环境危机的人性之维被引量:2
2012年
环境危机表面上看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其实质是人性异化的恶果。人性异化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及人与人关系的异化,而这两种关系的异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自然资源的透支与对自然的污染。人性危机得不到拯救,环境危机就无法根除。马克思最注重人性的解放与发展,指出人性解放的根本途径在于破除私有制与掌握人性的活动规律,过与自然规律相协调的生活;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以追求人的自由解放为目的,这对于遏制人性异化有着特殊的重大意义。
刘建涛贾凤姿
关键词:人性异化
华夏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被引量:1
2012年
华夏文化是生于自然中的文化,在其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宇宙观、文化观、道德观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在探究天人之际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整体观。整体观是华夏文化之魂,中华民族之灵根,一经形成就进一步统率着宇宙观、文化观、道德观,并贯穿于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华夏文化的宇宙观、文化观、道德观、整体观所蕴涵的天人合一精神,是其生态智慧的集中体现,与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环境文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必将成为引领未来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思维方式转变的文化基础。
刘建涛贾凤姿
关键词:华夏文化天人合一生态智慧
人与自然、社会的整体性及其在私有制社会中的异化——生态视镜下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引量:5
2012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理论表明,人与自然是以人为核心的和谐整体,人与社会是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互嵌式的整体。这两种整体性的联系构成了人性的完整内容,并在私有制的社会现实中发生了异化,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导致了自然及社会的不可持续性。马克思揭示了生态问题最为深刻的根源,认为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解的根本途径就是消灭私有制的最高形式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过与自然规律相协调的生活。
刘建涛贾凤姿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整体观异化共产主义
环境问题根源研究综述被引量:3
2012年
环境问题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界面临的焦点问题。本文梳理了东西方对环境问题根源研究的系列成果:科技根源,人口根源,经济体制根源,道德根源,文化根源。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意义与实践意义。
刘建涛贾凤姿
关键词:环境问题
乡镇政府环保角色矛盾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当前,乡镇政府的环保角色呈现出四对矛盾:一是"公共性"与"地方性",使乡镇政府千方百计地调动一切资源来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而无暇、无力顾及农村、农民的环保服务;二是"缺位"与"越位",前者使得乡镇环保基础设施及基本的环境质量难以满足乡镇居民的需求,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乡镇的生态环境;三是"责任者"与"检验者",使得乡镇政府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四是"小机构"与"大职能",使得乡镇政府受体制制约难以全面治理农村的环境污染。
贾凤姿刘建涛
关键词:乡镇政府
生态视域下的宗教自然观辩证厘析被引量:2
2012年
生态环境问题不单是一个经济和技术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文化问题,而宗教文化中蕴含有丰富的生态智慧。基督教凸显人类中心论,伊斯兰教强调人类代治论,佛教强调主客交融、天人合一论。要解决当今的生态环境危机,不仅需要从技术上拯救自然,更为重要的是培育人类敬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鉴于此,在生态环境语境下辩证厘清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自然观,挖掘宗教自然观中的生态智慧,有益于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贾凤姿胡莹莹
关键词:生态
领导干部的德性修养以慎独为要被引量:3
2012年
慎独内含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等多种道德因素,注重知、情、信、意、行等方面的统一。领导干部慎独要做到慎于自制、慎于省察、慎于防微、慎于初始、慎于择友、慎于家亲、慎于贪欲、慎于侥幸。
贾凤姿刘建涛
关键词:领导干部德性修养慎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