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5Y0533D)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军燕宁平瞿广飞易玉敏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化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离子
  • 6篇催化
  • 6篇催化氧化
  • 5篇液相
  • 5篇液相催化
  • 5篇磷化氢
  • 5篇金属
  • 5篇金属离子
  • 5篇过渡金属
  • 5篇过渡金属离子
  • 3篇PH
  • 2篇液相催化氧化
  • 2篇PD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实验
  • 1篇气体
  • 1篇气体净化
  • 1篇钯离子
  • 1篇净化催化剂
  • 1篇CU

机构

  • 6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云南省化工研...

作者

  • 6篇瞿广飞
  • 6篇宁平
  • 6篇李军燕
  • 1篇易玉敏

传媒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化工环保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

  • 3篇2008
  • 3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d(Ⅱ)-Fe(Ⅲ)液相催化氧化净化磷化氢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自主筛选的Pd(Ⅱ)-Fe(Ⅲ)二元催化体系净化磷化氢,提出催化氧化机理,进行了Pd2+和Fe3+离子浓度、温度、氧含量、磷化氢浓度、气体流速等对Pd(Ⅱ)-Fe(Ⅲ)催化体系净化含磷化氢尾气的影响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d(Ⅱ)-Fe(Ⅲ)二元催化体系在低温(22—73℃)、常压条件下存在着协同催化作用,对磷化氢的脱磷效率可在150 min内保持100%。并且随氧含量增大、Pd(Ⅱ)和Fe(Ⅲ)浓度增大催化剂稳定性增强。提出的催化氧化机理能合理地解释催化氧化净化过程中的动力学规律,进一步证明了Pd(Ⅱ)-Fe(Ⅲ)催化氧化磷化氢是双氧化还原机理。
瞿广飞宁平李军燕
关键词:催化氧化过渡金属离子磷化氢
钯离子液相催化氧化低浓度磷化氢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Pd2+液相催化氧化低浓度PH3,考察了Pd2+浓度、O2体积分数、PH3质量浓度、混合气流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Pd2+吸收液去除低浓度PH3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0mL Pd2+浓度为0.112mol/L的水溶液作为吸收液净化含低浓度PH3的混合气,在反应温度22℃、O2体积分数5%、PH3质量浓度850mg/m3、混合气流量190mL/min的条件下,60min之内PH3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Pd2+浓度越高、O2体积分数越大、反应温度越高,PH3去除率越高;混合气流量越大,PH3去除率越低;反应温度越低、O2体积分数越大,PH3去除率的下降速率越小。
瞿广飞宁平李军燕易玉敏
关键词:钯离子催化氧化磷化氢气体净化
PH_3液相催化氧化净化被引量:5
2007年
研究了以Co2+与Cu2+不同配比混合液为催化剂对低浓度PH3液相催化氧化净化的过程.分别考察了Co2+与Cu2+不同配比条件下气体流量、O2浓度、入口PH3浓度、温度等对脱磷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低于45℃、混合气含氧量为11%~25%条件下,m(Co2+):m(Cu2+)为3:1的吸收液的脱磷率较高;反应温度为45~80℃,混合气含氧量为25%~80%时,m(Co2+):m(Cu2+)为1:1的吸收液的脱磷率较高;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m(Co2+):m(Cu2+)为1:1的吸收液较易承受混合气中O含量、PH浓度波动及气体流量变化的影响.
李军燕宁平瞿广飞
关键词:磷化氢催化氧化过渡金属离子液相
Pd(Ⅱ)-Cu(Ⅱ)催化氧化净化PH_3的动力学实验被引量:3
2008年
传统的净化方法难以实现低成本、高效、选择性净化含磷化氢尾气,这限制了含磷化氢尾气的资源化技术的实现。文章利用自主筛选的催化剂,在实验室进行了Pd2+浓度、Cu2+浓度、反应温度、混和气氧体积分数、磷化氢质量浓度、混合气流速等因素对Pd(II)-Cu(II)水溶液净化含磷化氢气体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d(II)-Cu(II)催化剂在低温(22—73℃)、常压下(100 kPa)对质量浓度为850 mg/m3磷化氢气体净化效率可高达100%。并且催化剂稳定性随催化氧化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被净化混和气中氧体积分数、吸收液中Pd2+浓度及Cu2+浓度增大而增强;催化氧化净化效率随混和气中磷化氢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随被净化的混和气流速降低而升高。
瞿广飞宁平李军燕
关键词:催化氧化过渡金属离子磷化氢
Cu(Ⅱ)-Co(Ⅱ)液相催化氧化净化PH_3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用液相催化氧化法对低浓度PH3的净化进行实验研究,分别考察了Co(Ⅱ)与Cu(Ⅱ)不同配比条件下气体流量、O2浓度、入口PH3浓度、温度等对脱磷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低于45℃、混合气含氧量为11%—25%条件下,Co(Ⅱ)∶Cu(Ⅱ)为3∶1的吸收液的脱磷率较高;反应温度为45—80℃,混合气含氧量为25%—80%时,Co(Ⅱ)∶Cu(Ⅱ)为1∶1的吸收液的脱磷率较高;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Co(Ⅱ)∶Cu(Ⅱ)为1∶1的吸收液较易承受混合气中O2含量、PH3浓度波动及气体流量变化的影响。
李军燕宁平瞿广飞
关键词:过渡金属离子液相催化氧化
磷化氢液相催化氧化净化催化剂的初筛被引量:8
2007年
传统的净化方法难以实现低成本、高效、选择性净化低浓度磷化氢尾气,这限制了含磷化氢尾气的资源化技术的实现。通过Pd(Ⅱ)、Fe(Ⅲ)、Cu(Ⅱ)、Pd(Ⅱ)-Cu(Ⅱ)、Pd(Ⅱ)-Fe(Ⅲ)对低浓度磷化氢连续净化的研究,筛选出在低温(<80℃)、常压下对低浓度磷化氢(850mg/m3)具有液相催化氧化净化活性的Pd(Ⅱ)、Pd(Ⅱ)-Cu(Ⅱ)、Pd(Ⅱ)-Fe(Ⅲ)3种催化剂,其中Pd(Ⅱ)催化氧化净化低浓度磷化氢的净化效率>60%,Pd(Ⅱ)-Cu(Ⅱ)及Pd(Ⅱ)-Fe(Ⅲ)催化氧化低浓度磷化氢(850mg/m3)的净化效率可达100%。
瞿广飞宁平李军燕
关键词:催化氧化过渡金属离子磷化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