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J018)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峰黄海波李向平杨林霞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宗教
  • 3篇社会学
  • 3篇公民
  • 2篇宗教观
  • 2篇宗教社会
  • 2篇宗教社会学
  • 2篇公民宗教
  • 2篇贝拉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学解读
  • 1篇世俗
  • 1篇世俗化
  • 1篇斯诺
  • 1篇俗化
  • 1篇权力
  • 1篇权力关系
  • 1篇宗教市场
  • 1篇理论进路
  • 1篇民社
  • 1篇进路

机构

  • 2篇华东政法大学
  • 2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原工学院

作者

  • 2篇李峰
  • 2篇黄海波
  • 1篇杨林霞
  • 1篇李向平

传媒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宗教社会学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现代性中的宗教支持与限制:罗伯特·贝拉的宗教社会学思想述评被引量:2
2013年
贝拉的宗教社会学主要讨论现代性议题中宗教的意义和功能。其思想大致可分为求学阶段的学术积累、哈佛大学时期的"悲观的乐观主义"、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乐观的悲观主义"和70年代后的"后新教徒"问题四个时期,他分别对宗教的本质、宗教研究的路径、宗教与现代化、宗教进化、美国公民宗教和美国道德生态重建等具体议题进行了分析。汉语学界对贝拉的介绍和研究多偏碎片化,本文重点对贝拉理论的内在逻辑性、学界关注较少之处及其理论的新近发展等作一介绍。
李峰
关键词:贝拉宗教观公民宗教
范式崩溃?世俗化理论再思考——以彼得·伯格的立场转变为线索
2013年
"世俗化理论"曾是思考现代性处境下宗教之存在方式及其发展走向的最为系统的理论,它所蕴涵的真知灼见和理论困境,都对我们有重要启迪。本文以彼得·伯格在世俗化问题上的立场转变为线索,结合西方学界对不同版本世俗化理论之整体逻辑的分析以及若干主要的理论修正,来把握世俗化理论的核心要素、困境及其意义,并对世俗化思想与现代宗教社会学理论的关系作初步思考。本文强调,二战以后的现代宗教社会学,并非只有"世俗化"与"反世俗化"这两个前后相继的范式,而是存在着具有范式地位的四种理论进路,即规范功能主义进路、社会建构论进路、理性选择进路以及全球化进路。不能认为某个理论进路本身直接就是某种"世俗化理论"。每种进路都有可能作出支持或否定世俗化判断的理论解释。这四种进路对当前的宗教社会学研究仍然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不能认为一种进路已完全取代了另一种进路。
黄海波
关键词:范式世俗化理论进路
宗教、社会与权力关系——“宗教市场论”的社会学解读被引量:8
2011年
以斯达克等为代表的"宗教市场论"自其诞生以来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该理论在备受诟病的同时,也颠覆了"宗教世俗化"理论的固有范式,开启了当代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就宏观层次而言,斯达克的"宗教市场论"是一独特的宗教结构论,它不仅对宗教现象和宗教活动展开分析,同时也涉及到宗教与个体信仰、国家、社会、政治等相互之间多重复杂的互动关系。可以认为,宗教市场论新范式为当代学界研究中国宗教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刺激了更多的学者来推动中国宗教社会学的实证研究,以获取丰富数据和事实来检验宗教市场论的命题在中国情境中的适用性。同时,宗教市场论亦可为宗教管理当局和宗教组织提供有益借鉴,为宗教管理方式和宗教发展思路开拓一个新的途径。
李向平杨林霞
关键词:宗教市场社会权力
公民社会中的宗教:罗伯特·伍斯诺的多维分析模式述评
2011年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宗教社会学研究逐步突破了世俗化理论的桎梏,从更为宽广的视角考察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问题。其中,公民社会视域下的宗教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宗教社会学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与偏重于政治角度的研究不同,以罗伯特·伍斯诺为代表的一类学者主张对这一主题进行多维度分析,这些维度主要包括构成公民社会外部压力的政治、经济维度以及体现公民社会内部挑战的多元化与共同体维度。在大量经验研究基础上,伍斯诺对作为公民社会要素的宗教在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时的角色和结果作了深入分析,中立客观地揭示了宗教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对现代社会的复杂影响。目前,这位重要学者的思想理论,在国内尚未引起重视,因此较完整地介绍伍斯诺的宗教-公民社会理论,可以为当前中国宗教与公民社会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与理论资源。
黄海波
关键词:宗教公民社会
罗伯特·贝拉的宗教社会学思想述评被引量:4
2011年
作为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贝拉的思想主要围绕着现代性议题中宗教的意义和功能而展开。从其宗教社会学大致可分为求学阶段的学术积累、哈佛大学时期的"悲观的乐观主义"、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乐观的悲观主义"和70年代后的"后新教徒"问题四个时期,他分别对宗教的本质、宗教研究的路径、宗教与现代化、宗教进化、美国公民宗教和美国道德生态重建等具体议题进行了分析。但我国学界对贝拉的介绍和研究多具碎片化。贝拉宗教社会学的基石是其宗教观,而这种宗教观又主要扎根于西方特别是美国社会之中。为此,我们对贝拉理论的接受和批判都必须以此为逻辑起点;同时,我们更不应仅拘囿于他的某个论说,而应对其学说有着整体的把握。
李峰
关键词:贝拉宗教观公民宗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