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09B-298Z)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建李彦彦白世彪曹光杰张文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临沂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大兴安岭北部樟子松树轮δ^(13)C的高向变化及其与树轮宽度的关系被引量:6
- 2013年
-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部樟子松树轮样品高向的年轮宽度和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进行测定,分析了高向上δ13C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年轮宽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木质部全轮、早材和树皮内皮3种成分中,样品高向δ13C均呈现由顶部至基部先显著增加,在冠层底部达到最大值,再向下迅速减少至谷值的变化趋势.早晚材平均宽度比由基部至顶部增大.高向上δ13C年均值序列与轮宽年均值序列呈现较为明显的反向对应关系,与早晚材宽度比年均值序列呈现在冠层以上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样本高向上年轮宽度序列及δ13C序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δ13C值的高向变化与年际变化基本处于同一量级.树体高向δ13C序列逐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一高度盘的δ13C序列与年轮宽度序列基本呈负相关,但不同高度的显著性有所差异.
- 商志远王建张文李彦彦崔明星陈振举赵兴云
- 关键词:树轮樟子松
- 5万年以来扬中段长江古河谷的沉积演变特征被引量:1
- 2012年
- 根据扬中段的20个地质钻孔资料恢复古河谷地质剖面图,然后根据古河谷沉积物岩性、沉积结构、沉积物粒度特征、磁化率的分析划分地层层序.利用14C与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方法测定地层的形成年代,建立了5万年以来的地层年代序列.该段地层特征显示,高程在-150 m以上古河谷的沉积在-68 m、-80 m和-125 m左右分别存在不整合面,反映了三期从砾砂、圆砾为主———粗砂、中砂为主———细砂、粉砂为主的沉积旋回特征.
- 李彦彦王建曹光杰
- 关键词:末次冰期古河谷沉积层序地层年代
- 暴露时间对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估算至大侵蚀速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为了探讨不同暴露时间对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估算地表基岩至大侵蚀速率(maximum erosion rates,指假设样品达到侵蚀平衡状态下的侵蚀速率)的差异,本文选择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区至少暴露年代(minimum exposure ages,指利用宇生核素暴露测年法所估算的在不考虑侵蚀速率影响时的暴露年代)为500 ka、100ka、10 ka的样品进行估算,并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研究表明:①研究区地表基岩在500 ka尺度、100 ka尺度和10 ka尺度的至大侵蚀速率分别约为1 mm/ka、5 mm/ka和40 mm/ka,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②文献统计显示百万年尺度和万年尺度地表岩石侵蚀速率可相差100倍。因此,基于原地生宇生核素所估算的侵蚀速率是在某个暴露时间(假设该暴露时间已达到侵蚀平衡状态)内的至大侵蚀速率,而不同的暴露时间尺度所估算的结果相差较大,因此在进行区域至大侵蚀速率对比时一定要注意样品的至少暴露年代尺度是否一致。本研究可为青藏高原地区地表侵蚀速率的研究提供参考。
- 张志刚王建徐孝彬赵志军白世彪
- 关键词:青藏高原
- 流速断面法在长江古流量估算中的应用
- 2012年
- 河流古流量的估算可以定量化研究流域的水文、气候变化特征。根据收集的多个地质钻孔资料恢复出长江南京段3个古河槽横断面,对古深槽沉积物样品进行14C与ESR年代测定以及沉积相的分析,判定-50~-90 m的古深槽形成于末次冰期最盛期。根据古河床沉积物粒度,利用泥沙起动公式计算古河槽不同深处的垂线平均流速,然后利用垂线平均流速和垂线间的过水面积计算单宽流量,最后累加恢复末次冰期最盛期的平滩流量。其计算结果为10 000~12 000 m3/s,与现在1月份多年平均流量相当。该时期的纵坡降为4×10-4~5×10-4,与现在长江上游屏山—宜宾段相当。
- 李彦彦王建周晓华白世彪曹光杰
- 关键词:钻孔剖面末次冰期最盛期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