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SCX2-YW-G-050)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聂光军郑之明金伟贡国鸿王丽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安徽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应用平板显色法测定单宁酶活力被引量:1
- 2010年
- 为直观、批量、准确测定单宁酶的活力,以单宁酸为底物,溴甲酚绿为显色剂,采用平板显色法测定单宁酶的活力.对单宁酸浓度、溴甲酚绿浓度、琼脂浓度、酶加量以及反应时间的分析结果显示,平板组成为1%单宁酸、0.001%溴甲酚绿、3%琼脂,酶加量为30μL,40℃下反应24 h,透明圈清晰度最高,获得标准曲线的决定系数为98%,验证反应结果显示该方法准确、稳定.
- 聂光军刁金山刘会王丽郑之明
- 关键词:单宁酶溴甲酚绿单宁酸琼脂
- 黑曲霉固态发酵生产单宁酶的条件优化被引量:5
- 2013年
- 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曲霉固态发酵生产单宁酶的培养条件。应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重要影响因子:五倍子粉含量、(NH4)2SO4浓度以及接种孢子量,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对重要影响因子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培养条件:每250 mL三角瓶中装入1.0 g五倍子粉、4.4 g稻壳和0.5 g麸皮、液固比(mL/g)2∶1且营养盐溶液组成为(NH4)2SO421 g/L、MgSO4.7H2O 1 g/L、NaCl 1 g/L,培养基pH自然,接种5.7×107个孢子后在30℃温度下培养4 d。在此条件下,单宁酶产量从40 U/g提高到114 U/g,3次重复验证性试验平均值为115 U/g,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 金伟聂光军王丽王鹏贡国鸿郑之明
- 关键词:单宁酶固态发酵黑曲霉响应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