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4019)
- 作品数:17 被引量:76H指数:5
- 相关作者:孟广涛李品荣方向京尹艾萍蔡雨新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滇中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养分特征被引量:11
- 2011年
-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滇中富源县境内华山松-栓皮栎混交林、旱冬瓜林、杨梅灌丛、云南松林、撂荒地5类群落类型的团聚体粒径组成及养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团聚体含量随着粒径(>5 mm,5~3 mm,3~1 mm,1~0.5 mm,0.5~0.25 mm,<0.25 mm)的增大及土层(0-10 cm,10-20 cm)的加深而逐渐增多;团聚体的养分含量也呈现一定差异,有机碳、全氮、全钾和水解氮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多;速效钾含量则随着粒径的减小先增后减。分析团聚体养分的碳、氮比值(C/N),得知撂荒地>云南松林>华山松-栓皮栎混交林>杨梅灌丛>旱冬瓜林,揭示C/N越小越有利于碳、氮等养分的循环与流动的规律。
- 石箭华孟广涛李品荣和丽萍钱小清王铖
-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土壤养分土壤肥力滇中
- 滇中武定县种子植物区系被引量:4
- 2009年
- 2000—2007年,采用系统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武定县的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调查,共统计到种子植物173科、774属、1737种(包括变种、亚种和多年栽培种)。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属的地理成分中,热带地理成分略高于温带地理成分,分别为364属和347属,分别占总非世界属数的51.2%和48.8%。热带地理成分中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所含属数最多,为154属,占总非世界属数的18.57%;温带地理成分中以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所含属数最多,为132属,占总非世界属数的21.66%,其次是东亚分布及其变型,为73属,占总非世界属数的10.27%。说明武定县植物区系不仅具有热带性质,而且具有温带性质,是二者兼容的地区,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云南高原地区、滇中植物省,为古热带植物区系与泛北极植物区系的结合。分布区类型的组成也表明此区系古特有种丰富。
- 李品荣孟广涛方向京曾觉民
- 关键词:种子植物区系分布区类型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地力变化和水土流失状况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通过对滇东南石漠化山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定点观测和地力变化及水土流失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地土壤的肥力较佳,其次是耕地土壤,这是由于封山育林地土壤多年来进行封山育林,耕地土壤进行了平衡施肥;3 a后人工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很大改善,土壤肥力有很大提高,这是退耕还林的结果;从水土流失状况来看,耕地是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产流产沙、土壤侵蚀、固体和液体养分流失最严重的类型,人工林地水土流失最低,说明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有利于石漠化山地土壤肥力的改善和水土保持功能的提高。
- 李品荣孟广涛李国昌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地力水土流失
- 滇南岩溶山地4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学特征比较被引量:5
- 2009年
-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西南桦林(Betula alnoides forest)、马尖相思林(Acacia mangium forest)、山桂花林(Paramichelia baillonii forest)和高阿丁枫林(Altingia excelsa forest)林下植物的群落学特征,并与次生林和山地雨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个群落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植物比例较高;4个群落的叶型谱以小型叶为主,光照生态类型谱以阳生种类为主,水分生态类型谱以中生种类占优势。生活型谱、叶型谱和水分生态类型谱都与热带山地雨林群落一致。从4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群落学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看,山桂花林的水热条件最好,物种多样性值和群落均匀度居4种人工林之首,其次是高阿丁枫林,说明其植物种类成分复杂,生境优越,群落破坏后恢复能力最强,最有利于向顶极演替发展。
- 李品荣孟广涛方向京
- 关键词:岩溶山地人工林群落学特征物种多样性
- 珠江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分析——以三道箐林场为例被引量:3
- 2010年
- 采用内梅罗公式分析法和灰色关联系数法对三道箐林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以荒地为参照,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五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量一般,荒地较为贫瘠,土壤养分严重缺磷;0-20 cm土层土壤肥力质量依次是菜地〉华山松林〉耕地〉云南松林〉荒地,2040 cm土层华山松林地土壤肥力质量最佳,总体以华山松林地土壤肥力质量最好;增加磷肥的施用和荒地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是改良土壤的关键措施,同时加大对云南松低效林的改造很有必要.
- 尹存华孟广涛李品荣刘淑娟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质量土壤理化性质
- 云南金沙江流域典型区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利用云南省永仁县1∶50000地形图和1999年Landsat-7 ETM遥感影像对区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森林景观是区域景观的基质,对区域及流域生态安全起到重要作用;②当前区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是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地形因子是形成森林景观自然分布特征的首要因素,而人类活动干扰则是促使当前森林景观分布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③人类活动干扰导致的区域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分布较广,制定适宜的管理方法与经营措施,加强对现存稳定植被类型的保护和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当务之急。
- 孟广涛方向京李宁云罗洁施海静
- 关键词:云南金沙江流域森林景观
- 昆明地区杉科4个树种引种20年的生长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通过对昆明地区引入的北美红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美国巨杉4个树种在不同生境下的生长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北美红杉和池杉在昆明适应性较强,长势较好,北美红杉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1.31 m,胸径年平均生长量达2.83 cm,可选择适合生境推广。墨西哥落羽杉和美国巨杉适应性较差,生长缓慢,明显低于本地杉木,且美国巨杉于2001年因干旱死亡,不适宜昆明地区推广,需进一步对其引种适应性开展研究。
- 罗群孟广涛
- 关键词:引种生长量适应性
- 昆明树木园观赏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评价被引量:9
- 2011年
- 采用实地调查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昆明树木园的观赏植物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整理出昆明树木园观赏树种名录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生长习性、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等,并对其观赏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
- 罗群孟广涛
- 关键词:观赏植物观赏特性园林应用综合评价
- 滇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采用定点监测方法,对滇中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定期观测和土壤肥力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期间,随着植被生长量的提高,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孔隙度则随之增加,土壤肥力逐渐提高,说明植被恢复能有效改良土壤并提高土壤肥力,且随着林木生长量的增加,土壤肥力的增加趋势更加显著。退耕还林9a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肥力依次为:云南松+旱冬瓜林>银荆林>川滇桤木林>旱冬瓜林>墨西哥柏林>云南松林,说明由于树种不同导致土壤改良作用差异,针阔混交林的土壤改良作用最好,其次是阔叶林,建议在退耕还林和中低产林等工程中多营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
- 李品荣孟广涛方向京柴勇张正海尹艾萍蔡雨新
- 关键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滇中
- 长江上游不同植物群落水土保持能力比较
- 2010年
- 采用连续3年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数据,对长江上游不同植物群落水土保持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区域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5—10月,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6.48%,主要由大于10 mm的降雨带来,且降雨强度大部分小于5 mm/h。不同植物群落按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径流系数和侵蚀性降雨频次的大小排序均为裸地>马桑灌丛>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华山松-旱冬瓜林,产生地表径流的最小降雨量则相反,依次为裸地<马桑灌丛<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华山松-旱冬瓜林。说明森林植被能有效截留大气降水,减少地表径流,森林植被中针阔混交林水土保持能力最强,建议植被恢复工程中多营建此类林分。
- 王东云
- 关键词:植物群落水土保持能力径流量土壤流失量长江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