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KS078)
- 作品数:32 被引量:162H指数:7
- 相关作者:李辉任美慧孙雅艳葛彬超杨婧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东开放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国内关于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研究述评——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视角被引量:7
- 2016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目前,国内关于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主要是集体性研究与个体性研究两个研究视角分别从意识形态工作的凝练传播维度和诠释探究维度维度展开。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地位观、内容观、主体观、原则观等基本研究范式,意识形态工作内在于习近平系列讲话重要精神之中,外在于"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有利于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理解。
- 任美慧李辉
- 关键词:意识形态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认同的话语赋能被引量:25
- 2016年
-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青年认同的话语困境。具体体现在:媒体话语权力强势,导致青年话语主体性弱化;主流话语影响式微,引发青年话语表达失序;两种话语体系逻辑冲突,致使青年对主流话语拒斥;多元话语冲击,造成青年价值选择困惑。"话语赋能"有利于还原青年的主体性,扩大青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的话语权利,提高青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的话语能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认同中的说服力。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与青年话语体系之间的冲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认同的"话语赋能"需要推动话语系统实现四重转变:从封闭冲突向开放共生转变,从政治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从话语权利向话语权力转变,从话语自发向话语自觉转变。这种转变的直接效果是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
- 肖薇薇陈文海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认知情境的创设
- 2013年
- 厘清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认知情境的内涵,尝试对认知情境的种类进行划分,提出创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认知情境的原则,进而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创设具体的认知情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 任美慧杨婧
- 关键词:认知情境创设
- 论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逻辑起点被引量:14
- 2015年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是哪种渠道,都存在着对思维和实践起点的判断。意识形态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责任之一。无论教育内容如何变化,教育观念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一方面需要遵循意识形态教育规律,另一方面也要尊重高等教育规律。意识形态经历了经济化、军事化取向之后,又出现了文化化、生活化和学术化的取向。三种取向改变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需要——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方式,满足不同主体的物质、文化和审美需要。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对接、理性世界与生活世界对接、社会取向与个体取向的对接,是探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的逻辑起点。
- 李辉任美慧
-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思维对接
- 准确把握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取向
- 2015年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治国方略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普遍存在的前提。同样,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只有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属性出发,才能保持其特色。真理性与价值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属性,它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科学取向、政治取向和服务取向。其中,科学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术价值取向,政治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国家价值取向,服务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社会价值取向。
- 李辉
- 关键词:政治取向
- 高校师德建设的现代性检视被引量:6
- 2014年
- 现代性的背景下高校师德出现了成才与成人的冲突,言教与身教的矛盾,蜡烛型、园丁型与撞钟型的分化。这些矛盾、冲突及分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性不断彰显而呈现的,是发展中的一个环节。教师德性的优化要注重道德高标与道德底线的结合、价值认同与利益认同相结合、完善制度建设与理想信仰育化相结合。
- 练庆伟
-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
-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认同度及其价值实现的实证分析——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个案被引量:2
- 2015年
- 志愿服务是高校德育的新载体,在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志愿服务开展的周期,志愿服务的氛围营造,志愿服务开展的途径,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志愿服务的制度化管理等问题。从而剖析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度,以及作为观念形态的价值的实现如何可以通过生活世界被内化并生成自我价值观;作为人的实践方式的志愿服务,怎样生成和强化人的价值观。
- 孙雅艳王姬文张婉婉姚萍马天元
-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
- 主体间性道德教育论:内涵、价值与路径
- 2016年
- 主体间性道德教育以主体间性哲学为理论基础,是对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主体间性道德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实现道德教育的现代性。当前,建构主体间性道德教育的现实路径如下:一要重构道德教育的话语体系,二要变革道德教育的思维方式,三要创新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四要改善道德教育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五要坚持道德教育的生活化。
- 张社强
- 媒介文化的政治伦理审视:基于马克思的政治伦理观被引量:4
- 2012年
- 政治属性是媒介文化与生俱来的一大属性,这决定了媒介文化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具体表现为培养人们的政治认知、传播政治文化,监测政治环境、实现政治沟通,设置政治议程、加强政治控制等方面。媒介文化政治功能的发挥需要伦理思想的规范。媒介文化的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遵循"以人为本"这一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的重要命题,重视人民价值的主体性,同时充分肯定国家价值的合理性,建立一种新的文化产业管理机制,并有效发挥其意识形态作用。
- 葛彬超
- 关键词:媒介文化政治伦理
- 高校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现代意义与实施路径被引量:4
- 2012年
- 新形势下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既是国际人权教育的根本趋势,又是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和提升大学生维权意识与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将其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以提升教育实效性。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的现代路径必然涵盖三方面内容,即教育目标设计多层次化、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化、人权师资力量专业化,唯其如此才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 黄聘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人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