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208)
- 作品数:7 被引量:89H指数:4
- 相关作者:邹文秀韩晓增江恒杨春葆郝翔翔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 南非国际大豆会议有关大豆轮作与施肥研究的综述被引量:7
- 2013年
- 第九届世界大豆研究大会于2013年2月17—22日在南非共和国德班召开,大会的主题为“从中国到南非-科研跨越大豆产需的鸿沟”。期间有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肯尼亚和加拿大等全球22个国家的约50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近50位。在大会上,有12位专家做了大会报告,167位(次)专家做了分组报告。报告涉及大豆基因与育种、耕作与栽培、植物保护、运输储藏、加工利用等方面。文章对与大豆耕作栽培及土肥营养相关的会议摘要进行了综述。
- 邹文秀严君苑亚茹尤梦阳张志明杨春葆王影韩晓增
- 关键词:大豆轮作
- 黑土区不同水分处理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基于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内控水试验场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进水量(降水和灌溉水之和)对剖面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水分(11)、适宜水分(12)、干旱(13)和自然降水(R)影响土壤剖面的深度为0~130cm;11处理试验期间土壤累计进水量为514mm,土壤水分入渗的最大深度为110cm。13处理0—90cm土层土壤储水量较其他处理平均减少了38mm,说明黑土处于干旱状态时0—90cm土层内土壤水分均能供给大豆生长需要。受土壤进水量的影响11和R,12和13处理0—150am土层土壤储水量的季节性变化分别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因此,水分进入土壤的频率和量是影响剖面土壤水分变异的主要因子,当土壤发生干旱时能加深土壤水分的循环深度;同时黑土具有强大的水分调节能力,对于调节季节性干旱具有重要作用。
- 杨春葆邹文秀江恒韩晓增郝翔翔李猛
- 关键词:土壤储水量
- 平坦黑土区田间尺度剖面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异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性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之一。在平坦区黑土田块尺度上利用环刀取样测定20 cm^140 cm土层土壤的密度、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利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土壤物质性质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壤密度、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属于弱度变异。除了20 cm^40 cm田间持水量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异系数属于中度变异以外,密度、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在黑土剖面20 cm^140 cm内的水平方向上的变异均属于弱度变异。因此,在平坦黑土区的田块尺度上剖面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比较大的稳定性,可以为做空间变异研究分析的采样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 邹文秀杨春葆江恒韩晓增郝翔翔李猛
-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农田黑土
- 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管理对黑土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为了探讨东北黑土区土壤水分的调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土壤水分对降水和不同植被覆盖的响应,以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利用中子水分仪测定土壤体积含水量,研究裸地、休闲地以及包括单施有机肥、化肥+秸秆还田、单施化肥和不施肥4种处理的农田耕层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与休闲地相比,农田土壤容重增加7.47%,而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呈降低趋势,分别下降2.59、6.04和1.90百分点;肥料的施入尤其是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裸地土壤物理性质最差。由于植被耗水量较大,农田和休闲地土壤剖面年平均体积含水量显著低于裸地,施用化肥和秸秆还田可显著降低农田土壤剖面年平均体积含水量。各处理土壤剖面水分变异系数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0~70 cm深处)而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由于植被生长的耗水作用,休闲地和农田土壤水分变化比裸地强烈,秸秆还田加剧了农田土壤水分的变异。土壤储水量的动态变化与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管理对浅层土壤储水量的影响较大,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对土壤储水量的影响越来越不明显。
- 江恒邹文秀韩晓增杨春葆郝翔翔李猛
- 关键词:黑土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剖面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56
- 2015年
- 选择地势平坦相毗邻地块的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农田,CL;落叶松林地,FL;自然草地,GL;裸地,BL),利用环刀法测定了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利用吸管法测定了土壤机械组成,利用湿筛法测定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析了0—200cm剖面内土壤物理性质的分布、变异程度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表层(0—20cm)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容重表现为GLCL>FL>BL。土地利用方式对剖面土壤颗粒组成的影响表现为GL砂粒含量比较高,BL粉砂含量较高,而FL的粘粒含量较高。粒径>0.25mm团聚体含量(WAS>0.25mm)、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差异表现在0—60cm土层,为GL>FL>CL>BL。GL和FL由于根系的作用增加了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异程度。土壤颗粒组成对土壤容重、饱和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都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草地能够显著改善并恢复土壤的物理性质。
- 邹文秀韩晓增陆欣春郝翔翔江恒刘元明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物理性质
- 施肥管理对农田黑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东北黑土区属"雨养农业",水分是该地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限制因子。施肥管理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调控土壤水分。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水分平衡观测场为研究对象,基于10年的观测数据,分析研究区域内长期的施肥管理对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和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管理方式显著影响了0~9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与无肥(CK)相比,化肥(NP)和有机肥+化肥(NPM)处理的0~9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减少了1.53%和3.45%。不同施肥管理方式下剖面土壤含水量的季节性变化为土壤含水量差异的最大时期出现在8月5日,表现为CK〉NP〉NP。根据土壤储水量的季节性变化,将作物生长季内土壤水分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相对稳定期(4月30日~5月30日),水分消耗期(5月30日~6月30日)和水分恢复期(6月30日~10月5日),其中NP和NPM处理土壤储水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土壤水分被消耗的最大时期出现在6月末。
- 邹文秀韩晓增江恒杨春葆
- 关键词:施肥管理农田黑土土壤储水量
- 长期施肥对大豆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2年
- 以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择了5个不同施肥处理,包括无肥(CK),单施氮肥(N),氮肥+有机肥(N+OM),氮、磷、钾配合施用(NPK),氮、磷、钾+有机肥(NPK+OM),研究了连续27年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明显增加大豆株高和荚数,并且能增加植株的生长速度,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能增加大豆根瘤干重和根瘤数,而有机肥对根瘤的作用不显著。与单施化肥和无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大豆的根冠比较小,说明有机肥能够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长期施肥对大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表现为:NPK+OM>NPK>N+OM>N>CK,大豆产量也表现出相似趋势,说明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改善大豆的产量性状,同时氮肥配施有机肥的大豆产量低于氮、磷、钾平衡施肥的处理,说明在东北黑土区有机肥不能代替磷钾肥施用。
- 丁娇韩晓增邹文秀严君
- 关键词:大豆长期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