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3BA613A-8)

作品数:4 被引量:130H指数:4
相关作者:包木太郭省学孔祥平宋永亭王修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油田
  • 2篇生物采油
  • 2篇胜利油田
  • 2篇微生物采油
  • 2篇采油
  • 1篇厌氧
  • 1篇厌氧微生物
  • 1篇油田水
  • 1篇原油
  • 1篇原油采收率
  • 1篇乳化降黏
  • 1篇生化处理
  • 1篇生物表面活性...
  • 1篇水中细菌
  • 1篇提高原油采收...
  • 1篇烃降解菌
  • 1篇内源微生物
  • 1篇驱替
  • 1篇群落
  • 1篇群落分析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包木太
  • 2篇郭省学
  • 2篇王修林
  • 2篇宋永亭
  • 2篇孔祥平
  • 1篇潘永强
  • 1篇范晓宁
  • 1篇高光军
  • 1篇刘俊强
  • 1篇马爱青
  • 1篇李强
  • 1篇曹秋芳
  • 1篇马代鑫
  • 1篇陈勇
  • 1篇王海峰
  • 1篇汪卫东
  • 1篇李希明

传媒

  • 2篇油田化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温烃降解菌在含油污水生化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7年
为强化油田污水的生化处理效果,从胜利油田采出液中筛选出3株高温烃降解菌,分别编号为JQ-1、JQ-2、JQ-3,初步鉴定JQ-1、JQ-2为芽孢杆菌属,JQ-3为不动杆菌属,其原油降解率分别为48%、55%、46%。将3株菌混合,其对原油的降解效果好于单株菌,其降解率可达到70%以上,混合菌降解原油的适宜条件分别是温度为45~55℃、pH值为5.5~6.5、矿化度12000~18000mg/L。在室内模拟现场条件进行污水生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含油量为40mg/L左右的油田污水经过8h处理后含油量在2mg/L以下,同时能有效的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该混合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含油污水生化处理的可行性,为油田污水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刘俊强包木太王海峰郭省学李希明
关键词:烃降解菌高温回注污水生化处理胜利油田
油田水中细菌群落分析被引量:28
2003年
油田水中细菌群落分析,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都是必要的。介绍了油田水中常见的7类细菌对微生物采油的有益和有害作用。采用三管平行MPN或绝迹稀释法和浇注平板法对胜利油田S12块回注污水和5口油井产出水中有益菌(石油烃降解菌HDB,脱氮菌DNB,产甲烷菌MPB)和有害菌(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IB,硫细菌SB,腐生菌TGB)群落进行了计数分析,求得了最大可能含菌量,结果表明胜利S12块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较丰富,3种有益菌和4种有害菌普遍存在,在各水样中各类菌的含量有所不同,含量总体较低。认为S12块油藏可以注入合适的营养物质,选择性地激活微生物采油有益菌,抑制有害菌,提高油藏采收率。表2参21。
孔祥平包木太马代鑫宋永亭高光军李强潘永强王修林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油田水细菌群落胜利油田
稠油降黏开采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74
2006年
综述了稠油降黏开采技术的近期进展,重点是乳化降黏法和微生物法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论题如下。前言:国外、国内稠油油藏及其开采。①稠油组成及其高黏实质。②物理法降黏,包括掺稀油法和蒸汽、电加热法,新疆塔河油田一口井用掺稀油法试油开采。③化学法降黏,包括催化水热裂解、乳化、破乳及油溶性降黏剂,简述了降黏机理,介绍了国内乳化降黏剂研制和应用方面的成果。④微生物法降黏:包括微生物采油机理、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质、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EOR、国内产表面活性剂菌种筛选。参44。
包木太范晓宁曹秋芳马爱青郭省学
关键词:稠油开采乳化降黏微生物采油生物表面活性剂
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05年
在分析国外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的基础上 ,采用单 12区块原油和原生水模拟地层条件 ,进行了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 .对残余油采收率、系统压力、醋酸根含量、生物气产量及组成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采用空气辅助 (液气比 1∶10 )激活好氧微生物 ,经过 36d的培养驱替 ,残余油采收率提高了 4 .7% ;依赖于整个油层生态系统的改善 ,在激活的厌氧微生物的主导作用下 ,经过两轮次 77d的培养驱替 ,残余油采收率提高了 8.3% ;实验结果验证了注水油层中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演替降解石油的两阶段生物过程 ,生物气中甲烷的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最高达 74 .4 % ;而始终未检测出硫化氢 。
孔祥平包木太汪卫东陈勇宋永亭王修林
关键词:内源微生物残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驱替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