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82047)

作品数:18 被引量:234H指数:9
相关作者:王全意杨鹏张奕庞星火王小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流感
  • 11篇甲型
  • 9篇甲型H1N1...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6篇病毒
  • 5篇流感病毒
  • 4篇流感病毒A型
  • 4篇H1N1亚型
  • 3篇疫情
  • 3篇2009年甲...
  • 2篇预警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流行病学特点
  • 2篇密切接触者
  • 2篇接触者
  • 2篇接触者追踪
  • 2篇病例
  • 2篇病例对照
  • 2篇病例对照研究

机构

  • 16篇北京市疾病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自...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北京出入境检...

作者

  • 18篇王全意
  • 15篇杨鹏
  • 11篇庞星火
  • 11篇张奕
  • 8篇王小莉
  • 8篇黎新宇
  • 8篇邓瑛
  • 7篇田丽丽
  • 6篇段玮
  • 5篇刘白薇
  • 4篇贺雄
  • 3篇张莉
  • 3篇李扬
  • 3篇刘文婷
  • 3篇窦相峰
  • 3篇李爽
  • 2篇吕燕宁
  • 2篇张秀春
  • 2篇石伟先
  • 2篇曾大军

传媒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国际病毒学杂...
  • 2篇首都公共卫生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累积和模型在细菌性痢疾早期预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累积和(CUSUM)模型在细菌性痢疾早期预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数据来源于2007年北京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细菌性痢疾报告数据和北京市2007年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处理记录。预警运算使用美国CDC早期异常报告系统软件。结果 330个街道或乡镇共发出预警信息数为3743条,平均每个街道或乡镇发出11.3条预警信息,其中最少的为0条,最多的为25条,中位数为12,四分位间距为7。及时预警了2007年疫情记录中的两起细菌性痢疾暴发。结论累积和模型运算过程简单,预警频次和因预警产生的审核、流调工作量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以应用在日常细菌性痢疾监测和防控工作中。
窦相峰王全意贾蕾林晖吴淑艳张秀春何战英吴晓娜杨鹏王晓莉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
北京市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规律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2009年5月16日北京确诊第一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经评估,从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报告至9月底报告病例数接近北京市实际病例数,本研究采用此时期的甲型H1N1流感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并对此时期所采取的防控措施效果进行初步评价。
张奕邓瑛庞星火杨鹏田丽丽李扬刘博张莉刘白薇王全意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输入病例流行病学特点
2009年北京市老年人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分析2009年北京市老年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甲流)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9年北京市老年人甲流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北京市老年人确诊甲流病例321例,确诊发病率为13.2/10万;11、12月份发病最多,占84.7%;地区分布中以近郊区分布最多,占53.0%;通过年龄分布分析发现,8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19.2/10万,并随着年龄增长病情有加重趋势(x2=7.24,P<0.01);病例分型中轻症比例最高,占63.6%,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占36.4%;轻、重、危重病例之间的体质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14,P=0.52);甲流病情有随着基础性疾病加重的趋势,病情程度与基础性疾病的数量有关(x2=123.0,P<0.01).结论 北京市老年人甲流发病率较高,危重症比例较大,应是重点防控的人群之一.
黎新宇李扬赵新王全意杨鹏高婷邓瑛庞星火
关键词:流行病学因素
采用北京市麻疹的暴发模拟数据比较几种预警模型的功效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优选出北京市麻疹的最佳预警模型及其参数,为其自动预警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暴发模拟软件生成一系列不同性质的暴发信号,将其添加到北京市2005-2007年麻疹的实际日报数中。综合采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C1-MILD(C1)、C2-MEDIUM(C2)、C3-ULTRA(C3)及时空重排扫描统计等预警模型识别加入的暴发信号,比较各模型不同参数的约登指数(YD指数)和检出时间(DT),优选出最佳模型参数,进而比较各模型最优参数下的预警功效,优选出最佳预警模型。结果EWMA模型的最优参数为λ=0.6,κ=1.0;C1的最优参数为κ=0.1,H=3σ;C2的最优参数为κ=0.1,H=3σ;C3的最优参数为κ=1.0,H=4σ;时空重排扫描模型的最优参数为时间聚集性最大值为7d,空间聚集性最大值为5km:各模型的预警功效评价结果:EWMA的YD指数为90.8%,DT为0.121d;C1的YD指数为88.7%,DT为0.142d;C2的YD指数为92.9%,DT为0.121d;C3的YD指数为87.9%,DT为0.058d;时空重排扫描的YD指数为94.3%,DT为0.176d:结论5种模型中,时空重排扫描的预警功效最优。
王小莉王全意刘东磊曾大军程贺李素段玮黎新宇栾荣生贺雄
关键词:麻疹预警
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危重症与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了解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危重症与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甲型H1N1流感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方法 利用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个案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为66.1/10万,25~60岁组人群感染率最高,为86.8/10万.0~5岁组和60岁以上年龄组危重症感染率(12.5/10万,3.9/10万)、死亡率(0.9/10万,0.7/10万)和病死率(2.4%,3.3%)较高.549例危重症病例中学龄前儿童110例,比例最高,占20.0%,69例死亡病例中离、退休人员17例,比例最高,占24.6%.超过70.0%的危重症和死亡病例均在发病后2 d内到医院就诊.危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均以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例比例最高,其次为慢性肺部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60岁以上、慢性肺部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其病情较重,OR值分别为3.586(95%CI 1.586~8.117)、2.126(95%CI 1.178~3.835)和1.954(95%CI 1.126~3.391).结论 60岁以上、伴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肺部疾病等因素可能加重甲型H1N1流感病例病情.
王小莉刘白薇田丽丽杨鹏张奕贺雄庞星火邓瑛王全意
关键词:危重病流行病学肺疾病
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特点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甲型HlNl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未来流感大流行的防控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5月16日至9月15日北京发现的613例具有明确密切接触者信息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原发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7099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标本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对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的感染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X^2检验对不同类型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的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13例原发病例中,男348例(56.8%),女265例(43.2%),年龄为1~75岁,中位年龄为20岁。7099名密切接触者中,男3518名(49.6%),女3514名(49.5%),性别不详67名(0.9%),年龄为0-99岁,中位年龄为27岁。甲型HlN1流感原发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感染率为2.4%(167/7099)。随着密切接触者年龄的增长,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X^2=27.87,P〈0.001);以不同方式与原发病例接触的密切接触者之间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76,P〈0.001)。甲型H1Nl流感原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隐性感染病例占14.4%(24/167)。对于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症状的感染者,最早可在发病前4.5d的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到病毒;病毒传代时间的中位天数为2.4d。结论甲型H1N1流感原发病例密切接触者的病毒感染率较低;不同年龄及不同接触方式的密切接触者之间的感染率存在差异;14.4%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为隐性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有可能在发病前4.5d即具有传染性。
庞星火杨鹏李爽张莉张莉李扬田丽丽李扬刘白薇刘博黎新宇张奕
关键词:流感病毒H1N1亚型流行病学接触者追踪
2009年北京市学生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描述北京市学生甲型H1N1流感感染情况,分析其流行各阶段的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5月11日~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学生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个案信息,应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5月11日~12月31日,北京市共确诊甲型H1N1流感学生病例6568例,平均年龄(13.7±4.0)岁,小学和初中学生最多,占68.87%。甲型H1N1在学生中的传播过程分为4个时期。5~6月以外籍输入性病例为主,7~8月聚集性疫情由中小学生向大学生扩散,9~10月,日均确诊病例数突增至94.58人/d,城区发病人数是郊区的2.04倍,44.40%的确诊病例为学校聚集性病例,11~12月,日均确诊病例数迅速下降至3.06人/d,进入12月以后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北京市学生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为:低年龄组高发,从低年龄组向高年龄组扩散,城区向郊区扩散和学校聚集性的特点。
段玮杨鹏田丽丽张奕王小莉庞星火邓瑛王全意刘民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
甲型H1N1流感家庭内传播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影响甲型H1N1流感家庭内传播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1:2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在北京市范围内选择符合条件的出现二代病例的家庭作为病例组,调查该家庭中的首发病例和二代病例;而未出现二代病例的家庭且与病例组中的病例相匹配的家庭作为对照组,调查确诊病例和与确诊病例接触频率最高的一位家庭成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发病及就诊情况和生活方式等.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家庭内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代病例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居住面积、首发病例就诊时间、最近1个月内是否出现流感样症状、是否与原发病例居住在同一房间、是否开窗通风、是否有勤洗手的习惯以及是否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等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代病例的文化程度(OR=0.42)、是否与原发病例居住在同一房间(OR=3.29)、是否开窗通风(OR=0.28)、是否有勤洗手的习惯(OR=0.71)及是否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OR=0.05)等因素与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关.结论 主动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隔离传染源、定期开窗通风及注重个人卫生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家庭内传播的重要手段.
刘文婷庞星火邓瑛杨鹏黎新宇张奕段玮王小莉王全意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疾病传播病例对照研究
北京市2007-2008年流感监测预警分析被引量:43
2010年
目的通过对2007-2008年度北京市流感监测数据分析,阐明北京市流感监测系统对流感高峰预警的有效性。方法2007-2008年度北京市共有153家医院开展了流感样病例监测;6家网络实验室开展了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153家医院的平均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2.38%;共在14家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2 057份,分离流感病毒611株,以乙型流感病毒Yamagata系为主。以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作为流感高峰来临的金标准,利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早期异常报告系统,对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北京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可以较好地对流感高峰的来临进行预警。结论北京市流感监测是北京市流感防控综合措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高效准确地对流感高峰进行预测和预警,同时也为未来流感大流行的预警做好了准备。
杨鹏王全意石伟先吕敏段玮彭晓旻吕燕宁梁慧洁王晓梅庞星火
关键词:流感正黏病毒科
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对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 2009年北京市共确诊甲型H1N1流感10 802例,重症、危重症病例621例,死亡73例,病死率为0.7%(73/10 802);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过程可分为输入期、传播期、扩散期、稳中有降期等4个阶段;感染者以青少年为主,占47.9%(5169/10 802),男女性别比为1.3∶1;职业分布以学生最多,占52.2%(5 639/10 802),重症、危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均以离退人员为多,分别为15.9%(99/621)及23.3%(17/73);10月份达到流行高峰。结论北京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青少年学生为主,重症、危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均以离退人员为多。
张奕杨鹏王小莉黎新宇庞星火邓瑛王全意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