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2871043)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郭东杰戴振东何青松张昊于敏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业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全氟磺酸
  • 2篇离子聚合物金...
  • 2篇金属复合
  • 2篇金属复合材料
  • 2篇复合材料
  • 2篇刚毛
  • 2篇IPMC
  • 2篇复合材
  • 1篇氧化硅
  • 1篇有限元
  • 1篇粘合
  • 1篇粘合强度
  • 1篇致动
  • 1篇致动器
  • 1篇射孔
  • 1篇射孔技术
  • 1篇石墨
  • 1篇石墨烯
  • 1篇氢化
  • 1篇氢化反应

机构

  • 4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电子工业部

作者

  • 4篇戴振东
  • 4篇郭东杰
  • 3篇何青松
  • 3篇张昊
  • 2篇于敏
  • 1篇吴连伟
  • 1篇贾世星
  • 1篇焦战士
  • 1篇丁海涛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氧化硅掺杂的全氟磺酸聚合物膜在IPMC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研制了一种高多孔度、高模量的离子交换聚合物薄膜,并将之用于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致动器。利用全氟磺酸的酸性(pH为2.0),二氧化硅前体(四乙氧基硅)缓慢发生溶胶-凝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硅颗粒与极性的全氟磺酸大分子共结晶,形成了一种有机-无机杂化薄膜。ATR-FTIR测试表明,杂化膜形成后大大提高了薄膜的保水性能。力学性能的研究表明,杂化膜的弹性模量和硬度约为商业膜的2倍。剖面扫描电镜图片显示:杂化膜有高度的多孔度;在薄膜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直径为100~300nm的微管道。制成IPMC致动器后,较杂化前致动器,杂化膜致动器电致动性能增加了5~7倍;非水工作时间延长了6~7倍。
何青松张昊于敏郭东杰戴振东
关键词: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全氟磺酸二氧化硅
磺酸化石墨烯掺杂的离子交换聚合物电致动器被引量:2
2012年
合成了磺酸化石墨烯单分子膜,并按不同质量分数浇注了约200μm厚的石墨烯/全氟磺酸杂化膜,全反射衰减红外光谱验证了全部合成和掺杂过程;对影响杂化膜电致动性能的相关物理参数进行了测试。利用化学还原沉积技术在杂化膜两侧嵌入Pt纳米颗粒,制成石墨烯/全氟磺酸-金属复合材料,并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引入低频正弦电信号,得到聚合物电致动器,利用力和位移传感器测试其电致动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烯掺杂后,离子交换膜的柔韧性、离子交换能力、含水量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金属Pt纳米电极表面平整;颗粒较精细、均匀;电极与基底膜结合紧密。杂化膜具有高度的电致形变性能;相同条件下,最大输出位移可增加2.38倍。
焦战士何青松郭东杰戴振东
关键词: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IPMC微泵驱动膜的设计及结构优化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离子聚合物人工肌肉(IPMC)固有的电致动性能,设计了圆盘形、S形、条形及扇形4种不同结构的致动膜,选择最优结构的驱动膜以驱动微泵。制备了一系列IPMC悬臂梁状致动器,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测出不同条件下致动器产生的位移。ANSYS软件下,利用位移推导出IPMC单元体的弯矩,以此计算衡量微泵的体积变化和最大工作压力。同时,分析了泵膜形状、半径、厚度、驱动电压对泵体积变化和工作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于其它3种泵膜,扇形泵膜的体积变化量最大;泵膜半径的增加有利于增大体积变化量;泵膜厚度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工作压力;适当地增加驱动电压,可同时提高其工作压力和体积变化量。
丁海涛何青松于敏张昊郭东杰戴振东
关键词:有限元微泵计算机模拟
层级仿生微阵列的制备及黏附性能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电火花穿孔技术,制备了直径0.5mm、倾斜度为75°的大孔铜基阴型模板,利用氢硅烷型硅橡胶浇注该模板,得到大直径倾斜阵列,作为一级结构刚毛阵列.接着,采用等离子刻蚀技术制备了3种不同结构(Φ=15,10,5μm)的单晶硅基阴型模板,真空下氢硅烷型硅橡胶浇注,得到3种精细微阵列,作为二级结构刚毛阵列.最后,利用烯硅烷型硅橡胶进行硅氢化反应将二级微阵列键合在一级阵列的支杆末端,得到3种层级刚毛阵列.利用高灵敏力传感器测试了3种层级刚毛阵列的法向、切向黏附性能.结果表明:3种层级刚毛阵列的切向滑动黏附力均随滑移距离先增后减,呈现了各向异性的黏附特性;不同二级结构刚毛阵列的切向、法向黏附强度与其二级阵列的直径、密度密切相关.
张昊吴连伟贾世星郭东杰戴振东
关键词:刚毛硅橡胶层级结构
Fabrication and adhesion of hierarchical micro-seta被引量:1
2012年
Spark-erosion perforating technology was used to fabricate a Cu-based template characterized by pores with radius of 0.5 mm inclined at 75°. A commercial silicone elastomer of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with a rich Si-H content was used to produce an inclined array of primary setae. The technique of argon ion plasma etching on crystalline silicon was used to fabricate negative templates with radii of 5, 10, and 20 μm. The Si-H rich PDMS was used to cast three types of fine array templates, which acted as the secondary setae. A vinyl-rich PDMS precursor was used to bind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etae by a hydrosilylation reaction, thus allowing the formation of three different hierarchical arrangements of setae. Adhesion tests demonstrated that shear adhesion was anisotropic, first increasing in strength then decreasing to a stable level as slippage occurred. The adhesion strength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econdary setae, showing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aspect-ratio and concentration.
ZHANG HaoWU LianWeiJIA ShiXingGUO DongJieDAI ZhenDong
关键词:刚毛PDMS粘合强度硅氢化反应射孔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