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0CZWO7)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曾令存更多>>
相关机构:嘉应学院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4篇文学
  • 2篇代文
  • 2篇当代文学
  • 2篇学史
  • 2篇文学史
  • 2篇历史化
  • 1篇当代文学史
  • 1篇学科史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学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化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中国文学史
  • 1篇人民
  • 1篇人民性
  • 1篇世纪中国文学
  • 1篇文革

机构

  • 4篇嘉应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4篇曾令存

传媒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华文文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作为学科史命题的“文革文学”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近年的"文革文学"的研究体现了中国当代研究在"问题与方法"上的深刻变化。从"再解读"的兴起到文学史写作中的"历史化"与"知识化",再到对"潜在写作"的研究,不同文学观念之间的冲突与对话,再现了不同知识谱系的演进和深化。
曾令存
关键词:知识化历史化
论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1949年后的中国文学》被引量:2
2016年
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写作已走过半个多世纪。顾彬关于1949年后中国文学(即当代文学)的叙述,一方面难于走出海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界普遍存在的通过中国文学来研究中国问题的政治社会学思维怪圈,另一方面,他对当代文学"经典"的认证及其所作的"习惯性标准"(语言驾驭力、形象塑造力和个体精神的穿透力)与现代政治学意义的诠释,又对我们考察海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具有启发意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1949年后的中国文学》是一部"问题文学史"。这个"问题",既是指其文学史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指作为一种言说方式的文学史叙述模式。
曾令存
关键词:海外汉学现代政治学文学史叙述
近二十年来当代文学制度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近二十年来的40—70年代文学研究的推进及成果,一方面表现为对当代文学图景想象与重构的文学史写作实践,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表现在对这一时期文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并试图藉此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论文基于以上背景,拟在学科史视阈中对近二十年来有关当代文学制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予以清理,并就当代文学制度的总体研究状况,特别是有关当代文学制度的建立、当代文学的生产机制、当代文学文学会议等专门的研究选取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根据它们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对研究的推进、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程度等进行述评。
曾令存
关键词:文学生产机制
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理论与实践被引量:5
2012年
中国当代文学已走过60多年了,但对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史的研究近年才起步。由于中国当代文学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在进入系统的学科史整理和研究前,有必要对学科史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清理,这不仅关系到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成熟,还会增进我们对当代文学与社会关系的深入理解。为了更有效地展开讨论,本文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与90年代,并选用人民性、文学性与历史化作为考察三个时期文学史写作的核心关键词。
曾令存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人民性历史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