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7JZD0021)

作品数:5 被引量:90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桂琳刘俊生卢春龙张宏伟宋建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中共山西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公共
  • 5篇公共文化
  • 3篇文化服务
  • 3篇公共文化服务
  • 1篇一元化
  • 1篇实证
  • 1篇实证调研
  • 1篇思维
  • 1篇主观评价
  • 1篇文化
  • 1篇文化服务体系
  • 1篇文化政策
  • 1篇逻辑
  • 1篇均等化
  • 1篇公共服务
  • 1篇公共文化产品
  • 1篇公共文化服务...
  • 1篇公共文化服务...
  • 1篇公共文化服务...
  • 1篇服务均等化

机构

  • 5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共山西省委...

作者

  • 1篇刘俊生
  • 1篇张桂琳
  • 1篇朱启友
  • 1篇卢春龙
  • 1篇宋建武
  • 1篇张宏伟
  • 1篇周成龙

传媒

  • 2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山西高等学校...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及其变迁研究——从旧思维到新思维的转变被引量:21
2010年
本文基于中国经验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对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及其变迁问题展开研究。旧思维下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是一元化体系,新思维下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是多元化体系。本文认为,多元化组织体系较一元化组织体系能更好地满足公民的不同文化需求,能更好地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从一元化组织体系向多元化组织体系变迁,这个变迁过程受到市场、政府、社会和文化服务理念这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还在走向"三足鼎立"理想模式的变迁途中。
刘俊生
关键词:一元化文化政策
我国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观评价——基于四个地区的实证调研被引量:13
2012年
2011年8月,笔者在北京市海淀区、江苏省常熟市、山西省朔州市和甘肃省平凉市这四个地区实施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尽管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已能初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但是仍存在诸多需改进之处。未来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应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并在法制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
卢春龙
关键词: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证调研
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原则被引量:48
2009年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均等化是相对向绝对的趋近,是手段向目的的推动,是实然向应然的渐变。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非均等化"主要表现在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投入水平较低、城乡差距巨大、地区差距较大等问题。作者提出实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现阶段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即社会正义原则、渐进推进原则、差异对待原则、公民选择原则和政府主导原则。
张桂琳
关键词:公共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形成——从历史和逻辑的视角被引量:2
2010年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历史必然和逻辑关联。在内部,形成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着缺陷和"失灵"。形成的基础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它不再是附属和点缀。形成的关键是:和谐社会建设任务的提出,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的转变。形成的动力则是:文化双重属性认识的突破,文化体制改革的加速推进。在外部,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准则,这些都是重要借鉴。
朱启友周成龙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逻辑必然性
公共文化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公共文化产品的质量指产品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特定公共文化需求所达到的程度,它包括政治标准、艺术标准和商业标准,与一般物质产品的质量标准有着显著的区别。为了更好地控制和评价公共文化产品的质量,需要为信息型、知识型和娱乐型三种公共文化产品设定相对具体的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规范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生产的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对供给和生产公共文化产品的各级各类机构进行有效的品质管理控制。
张宏伟宋建武
关键词:公共文化产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