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08010302208)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林华峰张玉美姚骏何玉杰李世广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霍邱县植保植检站安徽省六安市植检植保站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生物学
  • 3篇杞柳
  • 3篇杞柳瘿蚊
  • 3篇瘿蚊
  • 2篇生活史
  • 2篇生活习性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习性
  • 1篇毒力
  • 1篇毒力测定
  • 1篇熏蒸
  • 1篇熏蒸技术
  • 1篇药效
  • 1篇药效试验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昆虫
  • 1篇中华真地鳖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物学研究
  • 1篇室内毒力

机构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安徽省霍邱县...
  • 1篇安徽省六安市...

作者

  • 5篇林华峰
  • 3篇姚骏
  • 3篇李世广
  • 3篇何玉杰
  • 3篇张玉美
  • 2篇张松影
  • 2篇王君
  • 2篇俞艳栋
  • 2篇沈鹏
  • 1篇秦玲
  • 1篇李茂业
  • 1篇陈青林
  • 1篇魏琳琳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经济动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杞柳瘿蚊的生物学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杞柳瘿蚊Rhabdophaga salicis Schrank是沿淮地区危害杞柳的重要害虫。该虫在沿淮地区1a发生5代,以幼虫在当年生被害杞柳柳条上的虫瘿内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化蛹,除越冬代外各代幼虫发生盛期分别为4月上旬、5月上旬、6月中旬和8月上旬,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越冬代幼虫于10月中下旬陆续进入越冬状态。幼虫共3龄。蛹期10~12d。蛹的发育过程根据形态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
俞艳栋林华峰张玉美姚骏王君张松影
关键词:杞柳瘿蚊生物学生活史生活习性
无基质饲养方式对中华真地鳖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2011年
为革新地鳖虫的人工饲养技术,简化饲养方法,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地鳖虫的产量和品质,对无基质饲养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设置无基质和有基质饲养条件,对中华真地鳖的生长、脱皮、死亡和雌虫产卵情况进行了2个月的试验观察。结果表明:(1)在食料充足的条件下,无基质饲养的地鳖虫体重增加率为47.06%,而有基质的为39.42%;(2)有、无饲养基质的地鳖虫累计脱皮率分别为13.36%和15.12%。(3)无基质饲养的地鳖虫平均每雌产卵数与有基质的接近,但所产的卵块大而饱满,平均卵块重高于有基质的;(4)无基质饲养的地鳖虫累计死亡率为15.56%,而有基质的为29.17%。因此,无基质饲养技术可以在地鳖虫的人工养殖中推广应用。
何玉杰魏琳琳李世广沈鹏秦玲林华峰
关键词:中华真地鳖药用昆虫生长发育
4种杀虫剂对杞柳瘿蚊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
2011年
为了明确4种杀虫剂对杞柳瘿蚊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用浸渍法和喷雾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毒杀效果最好,其毒力指数为1 995.43,为当地常规药剂毒死蜱的19.95倍。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48%毒死蜱乳油田间防效较好,药后3 d校正防效分别为60.27%、54.80%和40.83%,药后7 d校正防效分别为79.50%、70.71%和58.07%,药后30 d保苗效果分别为59.74%、50.65%和46.75%。在生产上防治杞柳瘿蚊幼虫时,选择药剂可首选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其次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48%毒死蜱乳油,可分别按照300 g.hm-2、150 g.hm-2和1 500 mL.hm-2的用量进行田间喷雾。3种药剂交替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沈鹏林华峰李世广张玉美姚骏何玉杰
关键词:杞柳瘿蚊毒力测定药效试验
二突异翅长蠹的生物学特性及熏蒸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近年来二突异翅长蠹对安徽省储藏期柳编原材料——杞柳枝条的危害日趋严重。为了有效防控该虫,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熏蒸技术进行研究。实验室饲养观测与仓库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安徽省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柳条内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成虫大量出现,并于5月下旬产卵。第1代幼虫于6月上旬孵化,8月上旬幼虫开始化蛹,8月中旬羽化为成虫,8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9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并继续为害柳条,一直持续到11月新柳条收获后。用56%磷化铝片剂和80%敌敌畏乳油在密封袋中进行熏蒸试验。结果表明,磷化铝的熏杀效果更好,12 g.m-3剂量熏蒸72 h后各虫态的死亡率可达到100%,以幼虫对磷化氢最敏感。因此,熏蒸防治要抓住越冬代幼虫活动期,即在每年的3月底至4月初,用56%磷化铝片剂12 g.m-3熏蒸72 h以上为宜。
何玉杰陈青林林华峰李茂业张玉美李世广
关键词:生活史生活习性磷化铝熏蒸技术
杞柳瘿蚊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被引量:6
2010年
杞柳瘿蚊(Rhbdophaga salics Schrank)是沿淮地区和黄河流域的一种危害杞柳的重要害虫。通过对该虫的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掌握了其主要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虫在沿淮地区1年发生5代,以幼虫在当年生被害杞柳柳条上的虫瘿内越冬。第一、二代幼虫发生盛期分别为4月和5月上旬,应作为防治的重点时期。防治试验所使用的4种药剂中,啶虫脒对杞柳瘿蚊的室内毒力最高,LC50为9.1105mg/L,乐斯本的毒力最低;药后7天吡虫啉和啶虫脒对杞柳瘿蚊的田间防效都能达到50%以上,是田间防治杞柳瘿蚊的较理想药剂。
俞艳栋林华峰张玉美姚骏王君张松影
关键词:杞柳瘿蚊生物学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