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6101120007)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郭松涛李保国常鸿莉纪维红吴林林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灵长类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平衡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行为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 1篇亲缘识别
  • 1篇非人灵长类

机构

  • 2篇西北大学
  • 1篇陕西省动物研...

作者

  • 2篇李保国
  • 2篇郭松涛
  • 1篇纪维红
  • 1篇常鸿莉
  • 1篇张培
  • 1篇齐晓光
  • 1篇吴林林

传媒

  • 1篇兽类学报
  • 1篇人类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灵长类营养生态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营养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领域研究动物食物数量和质量、营养适应以及营养对种群特征作用规律的分支学科。目前从营养生态学研究灵长类食性需求主要分为五种假说,1)能量最大化假说;2)氮(蛋白质)最大化假说;3)植物次级代谢产物调节假说;4)膳食纤维调节假说;5)食物营养均衡假说。本文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分别介绍了这些假说在灵长类中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我国的灵长类各物种在营养生态学领域开展研究的进展。
郭松涛纪维红常鸿莉DAVID Raubenheimer李保国
关键词:营养平衡
非人灵长类的亲缘选择被引量:1
2013年
亲缘选择是动物进化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非人灵长类因具有丰富的社会网络,是亲缘选择研究领域的重要类群。动物进行亲缘选择的前提是亲缘识别,并常通过社会行为的亲缘偏向表现。因此,本文从非人灵长类的亲缘识别机制和亲缘关系对其社会行为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综述:熟悉性和表现型匹配是目前普遍认同的非人灵长类亲缘识别机制,同时这两种机制并不相互排斥,它们可能共同在灵长类的亲缘识别中起作用;在非人灵长类中,亲缘关系是影响社会行为模式的主导因子,它影响着多种灵长类个体的友好行为、攻击行为和性行为的选择,同时亲缘偏向行为在不同物种中表现不尽相同,说明亲缘选择理论可以部分解释灵长类的行为,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分析了两种亲缘识别机制的异同以及在实际研究中利用亲缘选择理论解释非人灵长类社会行为的局限及可能原因。目前,对非人灵长类社会中的亲缘选择研究正逐步深入,其中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应用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同时,依然存在诸如汉密尔顿规则参数估计和新大陆猴的亲缘选择研究案例的难点,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探究。
吴林林郭松涛齐晓光张培李保国
关键词:非人灵长类亲缘识别亲缘关系社会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