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B23C03)
-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5
- 相关作者:郑林胡启武梁涛李海涛吴琴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鄱阳湖沙山土壤养分特征与植被恢复方向探讨被引量:12
- 2012年
- 对鄱阳湖沙山不同沙化程度下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除土壤全钾(2.03%±0.28%)含量较高外,有机质(0.99%±0.42%)、全氮(0.036%±0.022%)、全磷(0.018%±0.007%)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随沙化强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且重度、中度及轻度沙化区存在显著差异(P<0.01)。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随沙化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均处于十分缺乏的水平。地表植被覆盖低及土壤质地粗是导致沙山养分匮乏的主要原因。养分与水分是鄱阳湖沙山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沙山植被恢复的关键在于所筛选的物种及所构建的群落结构能够保障新生植物能适应养分、水分匮乏的生态条件并迅速扩展其生态位。
- 胡启武尧波郑林李晓峰丁明军曹昀
- 关键词:土壤养分植被恢复
- 中国沙棘在中国亚热带低海拔地区引种驯化试验的初步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中国沙棘是中国干旱荒漠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树种。为了给沙棘北种南引提供参考,笔者首次将中国沙棘引入中国亚热带低海拔地区,通过引种栽培,设置2个试验地,采用2种埋深处理,对试验地和埋深处理之间的成活率指标进行双因素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并结合气象因子变化情况分析处理对沙棘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因素及埋深因素主要通过对不同环境因子的重新配置,以对沙棘的成活率发生影响,浅埋较之深埋种植具有更高的成活率。成活率从生长季之初的高于60%显著下降到14%~25%,但仍然有沙棘的植株个体在试验区内成活。
- 李海涛梁涛朱璐平徐双民程火孙
- 关键词:中国沙棘引种驯化
- 鄱阳湖沙山优势植物种叶片氮磷特征被引量:5
- 2010年
- 对鄱阳湖沙山14种优势植物的叶片氮、磷含量进行研究,以探讨沙山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为鄱阳湖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鄱阳湖沙山14种优势植物叶片氮含量变化范围为3.10~16.5mg·g^-1,平均值10.21mg·g^-1;叶片磷含量变化范围为0.70-2.10mg·g^-1,平均值1.24mg·g^-1。其中,叶片氮含量仅相当于中国及全球不同植物叶片氮平均含量的一半,叶片磷含量则分别是中国及全球不同植物叶片磷平均含量的85%、70%。鄱阳湖沙山植物较低的叶片氮、磷含量主要受低土壤养分含量控制。蔓荆子作为沙山普遍分布的物种,其叶片氮、磷含量受沙山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影响,总体保持较低水平,同时表现出随沙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这是一种对于水分胁迫的生理适应,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鄱阳湖沙山植物叶片N:P平均比值为9.0,表明沙山植物生长更多地受氮的限制。
- 胡启武郑林吴琴李晓峰曹昀丁明军
- 关键词:优势植物叶片氮磷
- 青海云杉叶寿命与比叶重随海拔变化特征被引量:7
- 2010年
- 以祁连山北坡中部的青海云杉纯林为对象,沿海拔梯度调查了7个样点的叶寿命、比叶重及相应的土壤温度和水分状况,探讨其叶寿命和比叶重随海拔梯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水分、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叶寿命变化范围为10.4~13.2年(平均11.8年),不同海拔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青海云杉当年叶比叶重变化范围为261.78~324.31 g·m^-2(平均303.45 g·m^-2),一年叶比叶重变化范围为299.04~355.85 g·m^-2(平均324.05 g·m^-2);青海云杉比叶重与叶寿命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当年叶和1年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6 2和0.871 8。(2)青海云杉分布带土壤水分变化范围为19.9%~50.9%,沿海拔梯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土壤年均温度变化范围为-1.67℃~1.45℃,沿海拔梯度增加呈现递减趋势。(3)青海云杉叶寿命、比叶重与土壤水分、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在土壤水分较低、温度较高的低海拔地带,以及土壤水分较高、温度较低的高海拔地带,叶寿命和比叶重均较高,且二者最大值均分布在林线地带。可见,青海云杉对于干旱、低温环境具有强烈适应性,土壤温度对其比叶重和叶寿命的影响较水分更为明显。
- 吴琴胡启武郑林张锋宋明华刘贤德
- 关键词:青海云杉海拔比叶重适应性
- 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湖滨带是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与湖泊流域陆地生态系统之间非常重要的一类生态交错带和过渡带,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对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管理的必要步骤。通过对此类特殊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退化原因以及退化响应因子的分析,基于目前在资源环境保护中广泛应用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指标进行选取和分类,尝试建立了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压力、状态和响应3层共40个指标。
- 王潜李海涛梁涛顾晨洁王佰梅
- 关键词: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PSR模型指标体系
- 基于时间距离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联系变化网络分析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利用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市县间公路交通的时间距离,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并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市县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经济联系,然后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市县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县间经济联系差异显著并呈现出以鄱阳湖为中心的"环形"路网骨架分布;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复杂,但经济联系强度还不强,区域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由中间中心度分析可知市县间经济联系正渐趋均衡。进一步分析可知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市场经济的引导、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开发区建设共同构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影响因子。
- 靳海攀郑林张敬伟
- 关键词:空间经济联系社会网络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青海云杉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对水分温度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0
- 2010年
- 于2005-07在祁连山北坡沿海拔梯度进行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分析测定,以探讨青海云杉叶片δ13C随海拔变化特征及对水分、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叶片δ13C存在显著差异(F=3.94,p<0.01),δ13C平均值-24.69‰;随着水分、温度的变化,在海拔2550~3100m,青海云杉叶片δ13C随海拔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在海拔3100~3350m,δ13C值随海拔增加呈现升高趋势。青海云杉叶片δ13C与土壤水分在低海拔(2550~3100m)呈显著负相关,在高海拔没有关系;与土壤温度之间则存在一种非线性关系。青海云杉叶片δ13C随海拔变化在低海拔主要受土壤水分、温度的控制,在高海拔则主要受温度的控制。
- 胡启武吴琴郑林张锋宋明华欧阳华
- 关键词:青海云杉稳定性碳同位素温度变化碳同位素组成祁连山北坡
-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新视角及其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之健康性的讨论,迄今已引起多个学科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对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都各自进行过健康评价。但是,由于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是一个新领域,有关它的概念、评价等方面存在各种争论,故急需一种更能被普遍接受的、用来定义、分析、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理论与方法。论文阐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以及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前提,依据统计学理论,通过因子分析和正态分布理论,提出了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一个新视角。最后通过模拟实例对100个生态系统群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找到了其中不健康的11个生态系统。该方法能通用于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生态系统健康的定量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 李海涛顾晨洁梁涛王潜
- 关键词:生态系统健康
- 鄱阳湖滨带优势灌木种群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氮的关系被引量:3
- 2011年
- 为了研究鄱阳湖滨带主要优势灌木种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含氮量的关系,笔者根据鄱阳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样地调查结果,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蔓荆子在小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迅速向集群分布过渡;牡荆在大多数尺度下均表现为集群分布。(2)不同类型的样地,蔓荆子和牡荆的聚集强度达到最大时的尺度也各不相同。(3)样地中土壤含氮量随着优势灌木种聚集强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群落中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受生境条件和种群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相互作用的影响,也是种群对生境长期适应的表现。
- 王潜李海涛梁涛朱璐平顾晨洁
- 关键词:点格局分析土壤含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