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6GG2202017)

作品数:22 被引量:212H指数:7
相关作者:王鹏王振国张永清李峰滕佳林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中药
  • 13篇药性
  • 5篇药药
  • 5篇四性
  • 5篇热药
  • 5篇寒热
  • 5篇寒热药
  • 5篇寒热药性
  • 4篇中药药性
  • 3篇中药四性
  • 3篇假说
  • 2篇性状
  • 2篇药用
  • 2篇药用部位
  • 2篇三元论
  • 2篇中药性状
  • 2篇科学假说
  • 2篇黄连
  • 2篇寒性
  • 1篇代谢

机构

  • 2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山东大学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7篇王鹏
  • 16篇王振国
  • 9篇张永清
  • 7篇李峰
  • 7篇滕佳林
  • 5篇商庆新
  • 5篇欧阳兵
  • 4篇王世军
  • 3篇薛付忠
  • 2篇陈永新
  • 2篇马清翠
  • 2篇周正礼
  • 2篇于华芸
  • 1篇吴智春
  • 1篇张波
  • 1篇赵传亮
  • 1篇高娜
  • 1篇郭增平
  • 1篇赵俭
  • 1篇齐冬梅

传媒

  • 17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福建中医药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4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四性理论形成发展源流述要被引量:18
2010年
认为中药四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受相应历史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思想的影响,在认识上很大程度地采用"援物比类"方法,将寒热温凉四季气候的变化与药性相结合,形成"四气"学说。并且受"一分为二"的先秦哲学思想影响,以阴阳为纲,将四性属性分为寒凉、温热两大类,以与八纲辨证之寒热辨证相对应。这种药物四性认识思想,在中医学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均占主导地位,并沿习使用至今。认为秦汉时期是中药四性理论的初步形成阶段,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药四性理论的平稳发展阶段,宋金元时期是中药四性理论的全面发展阶段,明清时期是中药四性理论的完善确立阶段。
王鹏王振国
关键词:源流
20种中药水溶性糖HPLC指纹图谱与寒热药性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水溶性糖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中药四性与其物质基础的关系。方法:选取10种寒性中药和10种热性中药,提取水溶性糖,加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进行衍生化反应,测定水溶性糖的HPLC指纹图谱,利用Fisher方法建立判别函数,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建立寒热药性的Fisher判别函数,实现了对20种中药寒热药性的准确判别,判别正确率为100%。结论:中药寒热药性与水溶性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Fisher可以作为判别中药寒热药性与水溶性糖关系的统计学工具,水溶性糖是中药寒热药性的物质基础之一。
李静文李峰周正礼
关键词:寒热药性水溶性糖HPLC指纹图谱
中药药性经验要素统计模式识别模型构建研究
2012年
目的构建基于贝叶斯网络技术的中药药性经验要素统计模式识别模型。方法以《神农本草经》等90部历代重要本草文献作为数据源,运用课题组编制的"中药药性数据信息采集表"采集300种临床常用中药的古今药性文献信息,构建形成常用中药个案药性文献信息数据库。采用hugin 7.0软件结合专家经验和NPC算法,通过数据训练学习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在结构学习的基础上,采用最大期望算法,通过多样本练习,评估网络体系中核心节点及其条件要求,构建形成整体网络。通过专家咨询对网络模型进行评价修正,采用相关性分析优化网络模型。结果网络模型可获取中药药性经验要素信息数据库中不同变量的确切数值,同时,可以实现经验要素不同变量的相关性表征及是否具有某一药性特征的初步判别。结论中药药性经验要素统计模式识别模型,可基于中医药传统经验知识,有效界定中药个药的基本药性属性和基本功效。
王鹏张永清商庆新薛付忠王振国
关键词:中药药性贝叶斯网络
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方法学框架被引量:7
2011年
本研究对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方法学框架进行了分析,认为寒热中药对寒热体质和寒热证候的干预作用是不同的,开展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应以采取证模型的研究方法为主。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控研要点包括基于证候模型的寒热中药功效-药性关系研究、基于证候模型的寒热物质成分组群与寒热中药作用相关性研究、基于正常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特征及其规律性研究、基于寒体热体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特征及其规律性研究、基于不同模型的寒热中药作用机制对比研究等。同时,分别从模型制备、指标观察和对照设计3个方面,对中药功效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
王鹏王振国欧阳兵
关键词:中药寒热药性
中药药性影响因素研究——炮制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5
2011年
就炮制对中药药性的调控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中药所以呈现一定药性,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根本原因在于其特定的物质组成,是其药效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炮制可引起成分改变,这是引起药性变化的根本原因。炮制对中药药性的调控作用是多方面的,并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通过炮制来调控中药药性,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手段。
张永清王鹏纪玉佳王振国
关键词:中药药性影响因素
中药四性“性-效-物质三元论”假说及其论证被引量:67
2008年
以中药整体调理寒热病证和中药多成分共存状态下的药性-药效-物质相关性为前提,提出中药四性"性-效-物质三元论"假说。认为构成中药四性理论的三个核心元素是药性、物质、功效,表征中药四性理论的基本要素是成分要素、功效要素、性状要素、经验要素;标识要素量、阈区(threshold region)的差异,以及标识要素间关联度(correlation degrees)的差异,可以并能够作为判定和认知中药寒凉、热温的现代标准与规范。同时,对此假说的科学依据进行了论证,并指出了开展此假说论证研究的现实意义及今后的研究构想。
欧阳兵王振国李峰滕佳林王世军王鹏
关键词:中药四性科学假说
20种中药初生物质含量与药性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其所含蛋白质、总氨基酸、脂类、总糖、多糖及单糖等初生物质的相关性。方法: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总氨基酸含量测定采用柱前衍生液相色谱法,总脂肪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总糖含量测定采用滴定法,总多糖含量测定采用经典蒽酮比色法,单糖测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7》进行。用统计描述和Fisher判别法进行分析。结果:Fisher判别法分析20种中药寒热药性与其初生物质的相关性,判别正确率达85%。结论:20种中药寒热药性与其所含初生物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Fisher判别法为进一步分析研究中药药性物质基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王薇周正礼李健陈永新李峰
关键词:中药药性
5种寒性活血祛瘀中药对阴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清5-HT、NE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丹参、郁金、益母草、土鳖虫、凌霄花对阴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丹参组、郁金组、益母草组、土鳖虫组和凌霄花组,阴虚血瘀证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丹参水煎液、郁金水煎液、益母草水煎液、土鳖虫水煎液和凌霄花水煎液灌胃,于给药前和给药1周后取各组动物空腹静脉血,常规分离血清,检测血清5-HT、NE浓度。结果:各给药组血清5-HT较给药前均呈降低趋势,除丹参组外,郁金组、益母草组、土鳖虫组、凌霄花组较给药前及模型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各给药组给药后血清NE浓度均有所降低,除郁金组外,丹参组、益母草组、土鳖虫组、凌霄花组较给药前及模型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抑制中枢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降低中枢神经递质浓度及其活性,可能是寒性活血祛瘀中药对热性血瘀证候起效的基本作用之一。
王鹏欧阳兵王振国
关键词:活血祛瘀药血瘀证5-羟色胺
基于自体假说的中药“一物二气”学说验证研究述略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概述国家973项目团队开展中药"一物二气"学说验证研究工作的总体情况和初步成果,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从工作假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初步结果、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对自2005年开始的项目研究工作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总结。结果当前的研究方案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但仍需通过大批次成分测试和动物实验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验证大类组群中药药性物质特征标记的客观存在及其合理性,并在科学研究、新药开发与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和优化。结论项目研究工作对中药"一物二气"学说的正确性作出了基于现代科学实验的新诠释,解答了中医理论的经典学术争议问题,为现代研究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学术基础。
王鹏李峰商庆新薛付忠王振国
关键词:中药药性
附子、干姜、黄连、大黄对正常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研究附子、干姜、黄连、大黄对正常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附子组、干姜组、黄连组、大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附子水煎液、干姜水煎液、黄连水煎液、大黄水煎液灌胃给药20d后,检测各组动物的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结果:附子组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与空白对照组、干姜组、黄连组比较升高明显(P<0.05),黄连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一定的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附子对实验动物的能量代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马清翠于华芸赵俭高娜程明邹庆和樊志奇王晓飞王世军
关键词:能量代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