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559)

作品数:16 被引量:92H指数:7
相关作者:娄玉杰刘墨王丹王长文崔秀艳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消化道
  • 5篇化道
  • 5篇吉林白鹅
  • 5篇白鹅
  • 4篇应激
  • 4篇热应激
  • 4篇肠道
  • 3篇玉米秸
  • 3篇玉米秸秆
  • 3篇正常菌群
  • 3篇纤维分解菌
  • 3篇秸秆
  • 3篇菌群
  • 3篇急性
  • 3篇急性热应激
  • 2篇羊草
  • 2篇微生物
  • 2篇纤维
  • 2篇纤维源
  • 1篇蛋白

机构

  • 18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吉林农业科技...
  • 3篇吉林医药学院
  • 1篇长春博瑞饲料...

作者

  • 18篇娄玉杰
  • 6篇刘墨
  • 5篇刘冠廷
  • 5篇崔秀艳
  • 5篇王丹
  • 4篇孙泽威
  • 4篇仲庆振
  • 4篇王长文
  • 3篇马训骏
  • 3篇张桂山
  • 3篇李青竹
  • 2篇徐晶
  • 2篇刘晓娟
  • 2篇周海柱
  • 1篇张立春
  • 1篇乔洁
  • 1篇王洪鹤
  • 1篇包艳波
  • 1篇王贵
  • 1篇纪术远

传媒

  • 4篇中国家禽
  • 2篇中国畜牧杂志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饲料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鹅消化道正常菌群定植规律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为了探讨鹅日龄和消化道部位对正常均群定植规律的影响,以吉林白鹅为实验动物,试验期间饲喂以玉米秸秆为主要纤维源的日粮。采用稀释滴种法对0~56日龄鹅及成鹅消化道6个部位(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靠近黏膜的内容物及黏膜的8种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类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计数,从而获得主要正常菌群在消化道中的定植过程。
崔秀艳王长文刘墨刘冠廷马训骏刘晓娟娄玉杰
关键词:消化道玉米秸秆
鹅对日粮纤维消化机理的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文中主要从日粮纤维对鹅消化道生理功能的影响、日粮纤维水平对鹅生长发育的影响、鹅对日粮纤维消化利用特点、鹅对日粮纤维的消化机理4个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鹅对日粮纤维的消化机理,为开展鹅对日粮纤维的营养研究及制定鹅的饲养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娄玉杰张桂山
关键词:日粮纤维
鹅肠道纤维分解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2012年
大量的研究表明,鹅能不同程度的利用饲粮中的纤维类物质,而微生物在鹅对纤维类物质利用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对吉林白鹅消化道正常菌群定植规律的研究基础上,对吉林白鹅肠道内纤维分解菌进行筛选与鉴定,从而获得高酶活力的菌株,
徐晶张桂山娄玉杰
关键词:吉林白鹅纤维分解菌肠道正常菌群微生物
鹅消化道中微生物菌群动态规律的研究
本研究以吉林白鹅为试验动物,试验期间饲喂以羊草为主要纤维源的日粮。采用稀释滴种法对0~56日龄鹅及成鹅消化道6个部位(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靠近粘膜的内容物及粘膜的8种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真杆菌、...
崔秀艳刘墨刘冠廷马训骏娄玉杰
关键词:微生物菌群消化道
鹅对玉米秸秆和羊草消化利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试验以吉林农大白鹅为试验动物,研究鹅对玉米秸秆和羊草的消化利用。试验结果表明,饲喂纤维百分含量相同的不同纤维源,显著影响鹅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玉米秸秆组的采食量和体增质量优于羊草组,而羊草组的料肉比和代谢消化率优于玉米秸秆组。
崔秀艳王长文乔洁马训骏娄玉杰
关键词:玉米秸秆羊草
急性热应激对不同品种鹅生长及屠宰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雁鹅和籽鹅各30只,每个品种随机分为A、B 2组,42日龄时对B组施与10 h(40±1)℃的急性热应激后,置于与A组相同的环境条件中(22±1)℃,测定了热应激处理当天及此后3周恢复期内的采食量、增重、饲料增重比以及相关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急性热应激处理过程中,雁鹅和籽鹅的采食量分别下降了68.16%和80.35%(P<0.01),并且分别于处理后第2天和第3天内恢复正常;处理后第1周雁鹅和籽鹅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下降了18.6%和23.01%(P<0.05),第2周后增重恢复正常,但处理后3周时热应激处理鹅体重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热应激处理对饲料增重比未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鹅的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胸肌率和腿肌率,提高了腹脂率。试验结果说明,即便是短时间的急性热应激也会降低鹅的生长和屠宰性能,鹅的急性热应激不容忽视。
仲庆振孙泽威王丹娄玉杰
关键词:热应激屠宰性能
饲喂羊草对鹅消化道正常菌群定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用以羊草为主要纤维源的日粮饲喂吉林白鹅,采用稀释滴种法对0~53日龄鹅消化道6个部位(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靠近黏膜的内容物及黏膜的8种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类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计数,从而获得主要正常菌群在消化道中的定殖过程。探讨鹅日龄和消化道部位对正常菌群定殖规律的影响以及正常菌群定殖与消化纤维的关系。
王长文崔秀艳刘墨刘冠廷刘晓娟娄玉杰
关键词:正常菌群定殖日龄消化道羊草
2种纤维源对鹅肠道正常菌群定植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鹅日龄和消化道部位对正常菌群定植规律的影响以及正常菌群定植与消化纤维的关系。[方法]以吉林白鹅为试验动物,试验期间饲喂以羊草和玉米秸为纤维源的日粮。采用稀释滴种法对0~56.00日龄雏鹅消化道6个部位(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靠近黏膜的内容物及黏膜的8种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类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计数。[结果]雏鹅出壳前其消化道是无菌的,出壳后约6h,就可以在腺胃中查出细菌。随后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大量繁殖后,出现厌氧菌的繁殖高峰,46.00日龄左右雏鹅消化道完成定植过程;羊草组细菌数量比玉米秸秆组少,但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相对含量比玉米秸秆组高;大肠杆菌的优势部位为腺胃,肠球菌和乳酸杆菌的优势部位为回肠,葡萄球菌、真杆菌、类杆菌、消化球菌、双歧杆菌的优势部位为盲肠。[结论]日龄、消化道部位和纤维源显著影响各种菌的定植规律。
王长文崔秀艳刘墨刘冠廷娄玉杰
关键词:纤维源正常菌群消化道
急性热应激对不同品种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急性热应激状态下不同品种鹅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本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农安籽鹅和雁鹅各36只,每个品种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饲养至6周龄时,除A组鹅仍置于22±1℃作为对照组外,其余5组(B、C、D、E、F)鹅...
王丹仲庆振孙泽威娄玉杰
关键词:热应激血清
急性热应激对雁鹅肌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将42只1日龄健康雁鹅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饲养至8周龄时,A组置于(22±1)℃作为对照,B、C、D、E、F组分别实施2、4、6、8h和10h(40±1)℃的急性热应激,热应激后立即屠宰,G组热应激10h后恢复12h再进行屠宰,以测定急性热应激对雁鹅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胸肌pHi和pHu分别从宰前热应激6h和8h开始显著降低(P<0.05),而腿肌pHi无显著变化,pHu也仅在热应激10h后才开始显著降低(P<0.05);宰前热应激2h后胸肌剪切力开始显著升高(P<0.05),4h后滴水损失和烹饪损失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此后除了烹饪损失在热应激达10h时又表现出显著升高外,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胸肌的剪切力、滴水损失和烹饪损失并无显著变化;10h热应激后恢复12h,pH、滴水损失、烹饪损失和剪切力等仍未能恢复正常。腿肌的滴水损失、烹饪损失和剪切力变化规律与胸肌基本相同,但烹饪损失和剪切力的变化均略滞后于胸肌;本试验条件下,宰前热应激对肉色无显著影响。
仲庆振孙泽威王丹娄玉杰
关键词:急性热应激肌肉品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