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WW021)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殷企平何畅陈姗姗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文化
  • 4篇罗斯金
  • 3篇文化观
  • 3篇焦虑
  • 2篇艺术
  • 2篇卡莱尔
  • 2篇莱尔
  • 1篇心灵
  • 1篇艺术批评
  • 1篇艺术形式
  • 1篇隐喻
  • 1篇隐喻性
  • 1篇英雄观
  • 1篇社会批评
  • 1篇身份
  • 1篇生命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关怀
  • 1篇生态批评
  • 1篇生态视野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
  • 5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11篇殷企平
  • 1篇何畅
  • 1篇陈姗姗

传媒

  • 3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外国文学评论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莫里斯逃避现实了吗?被引量:1
2010年
不少西方学者认为莫里斯的许多诗歌是因为逃避现实而写的,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莫里斯的相关作品,并考察它们的文化语境,就会发现它们并非高蹈绝俗之作。莫里斯的早期诗作大都以中古传奇故事为题材,看似远离了19世纪的英国现实,但是有了"序诗"和"歉词"中的现实图景,就是从总体框架上给那些传奇题材设置了一个参照体系,时时提醒读者把不乏英雄的中古时期和19世纪那"空虚时代"两相对比。伊莎贝尔·阿姆斯特朗提出过一个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即《吉尼维亚的自辩及其他》等诗歌是莫里斯捕捉现代人意识活动的一种尝试。不过,莫里斯的早期诗作除了折射现代人意识受到囚禁,想象力受到挫折等精神现实之外,还具有其他现实意义,尤其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文化焦虑。相对弥漫于莫里斯作品中的总体文化焦虑,阿姆斯特朗的研究显得过于狭窄。
殷企平
关键词:逃避文化焦虑
《酵母》的艺术形式被引量:2
2007年
《酵母》表面"破碎"的形式是出于艺术上的考虑,而不是由于艺术上的无能。金斯利的技巧就是用貌似不连贯的叙述来表现他对支离破碎的维多利亚社会的体验。他那"破碎"的行文风格是小说的主题——在破碎的世界里寻找精神归宿——的完美体现,它使主题的效果和意义得到了扩展。小说中高度组织起来的凌乱体现了一种艺术风格,它旨在取得某种陌生化的效果,从而向常人自以为是的信念和假设挑战。
殷企平
关键词:艺术主题
卡莱尔“英雄”观的积极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批评界对卡莱尔"英雄"观的诟病有失公允。一旦我们对他的相关作品及其语境作细致的探究,就不难发现:他之所以呼唤英雄,是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机械的时代。不管他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模样,他呼唤英雄、抨击时弊的出发点充满了积极意义。即便我们只看卡莱尔的"英雄"观本身,也能发现不少积极意义。卡莱尔所说的"英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身份概念。在卡莱尔的眼中,一个人是否英雄,并不取决于他的身份和地位,而是首先取决于他的诚恳与否。
殷企平
关键词:身份诚恳
《金河王》的生态批评解读被引量:4
2010年
罗斯金的童话故事《金河王》至今未见有人从生态的视角加以文化解读。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发现,整个童话故事几乎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生态批评作品。罗斯金将自然诉诸形象,不仅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尊重,还表述了他注重对人性本真纯洁及人类其他情感的生态关怀,阐述了他对最终实现人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的独到见解。这些思想虽然在罗斯金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涉及,但就其生动性和深刻性而言,《金河王》无疑更值得细细品读。
殷企平陈姗姗
关键词:罗斯金生态批评生态关怀
夜尽了,昼将至:《多佛海滩》的文化命题被引量:10
2010年
认定阿诺德是借《多佛海滩》倾泻悲情,可以说是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如果我们细细揣摩《多佛海滩》的两组中心意象,即"海潮"意象和"夜战"意象并顺势挖出其背后的文化命题,就不会简单地给阿诺德贴上"绝望"的标签。在潮涨潮落的节奏中,我们可以听到对如下文化命题的追问:什么是进步?什么是幸福?什么叫有质量的生活?诗中"夜战"意象的含义也必须放在文化批评的语境中来审视,必须结合"海潮"意象来审视,还必须结合该诗与阿诺德其他作品的互文关系来审视。
殷企平
关键词:文化命题阿诺德《多佛海滩》
环境与焦虑:生态视野中的罗斯金被引量:7
2009年
约翰·罗斯金的许多作品都涉及生态问题,这都可以视为他对19世纪文化批评语境的介入。他的生态关怀根植于他对文化的总体思考,而他的文化观的内涵之一是"现代性焦虑",即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迅速转型而引起的焦虑。跟卡莱尔和阿诺德一样,罗斯金将矛头直指机械式进步中的"反文化"现象,指出工业革命不仅威胁自然环境,而且破环劳动环境。在罗斯金对环境的"焦虑"背后,是他对人、社会和大自然三者和谐共存的憧憬与向往。
殷企平何畅
关键词:罗斯金生态自然环境劳动环境
《金河王》的经济学寓意被引量:8
2008年
虽然诺思罗普·弗莱等人已经注意到了《金河王》的经济学寓意,但是至今未见有人在这方面进行过仔细的分析。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发现,《金河王》从头至尾是一部诉诸形象的另类政治经济学作品。罗斯金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完成了他对财富的定义,表述了他对获取财富的先决条件的独到见解,还展示了一种注重人的情感、爱心及其能动性的经济模式。这些思想在罗斯金的其他书中也得到过阐述,不过就生动性和深刻性而言,《金河王》更值得世人回味。
殷企平
关键词:罗斯金财富生命
试论罗斯金的文化观被引量:10
2008年
认为罗斯金"从艺术批评转向社会批评"的说法失之于简单化,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他的文化观。无论是罗斯金发表的艺术批评还是社会批评,其实都受到他总体文化观的统辖。罗斯金的文化观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因此生发的焦虑有关。19世纪的英国,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迅速转型,以形形色色的"分离"为特征的异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愈演愈烈,这是让罗斯金深感焦虑的根本原因。焦虑的背后是他对人类社会的整体性与和谐性的向往,而这种焦虑和向往既体现于他的艺术批评,也体现于他的社会批评,并且促成了两者的高度融合。他跟卡莱尔、阿诺德一样,把批评的矛头对准了由工业革命牵引的、以机械式进步为内涵的文化现象———更确切地说,是"反文化"现象。对于现代文明的焦虑使"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得以扩充与发展,这里面有着罗斯金不可磨灭的贡献。
殷企平
关键词:罗斯金文化艺术批评社会批评焦虑
改革始于心灵:金斯利的文化观被引量:1
2012年
在现存的关于文化批评的专论中,金斯利很少被放在重要的位置来研究。更令人遗憾的是,他还多次被划入"非利士人"——即阿诺德当年称作"与文化为敌者"的范畴。事实上,"非利士人"所崇尚的,恰恰是金斯利所反对的,这种对立的根本缘由可以从金斯利的文化思想中找到。金斯利是著名的社会改革家,不过,在改革的起点问题上,他所持的观点与当时的大多数改革家不同。他始终抱有一个信念,即改革始于心灵。这一信念构成了他的总体文化观的灵魂。
殷企平
关键词:文化观
《拼凑的裁缝》为何迂回曲折?被引量:2
2009年
关于《拼凑的裁缝》,西方学术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把研究重心放在卡莱尔对语言隐喻性的关注上。然而,该书的意义难道真的像米勒等人所说的那样,仅仅是为了说明有限的语言在表述无限的真理时的无能为力吗?如果不是,它还有什么其他意义?或许是更重要的意义?这些意义跟它的语言模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换言之,《拼凑的裁缝》问世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它的中心思想究竟是什么?卡莱尔为何采用了迂回曲折的语言模式来传递这一中心思想?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殷企平
关键词:隐喻性卡莱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