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05008)

作品数:8 被引量:327H指数:5
相关作者:周自江鞠晓慧朱燕君胡亚旦赵平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兰州大学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篇气候
  • 2篇沙尘
  • 2篇沙尘天气
  • 2篇年际
  • 2篇气候特征
  • 2篇环流
  • 2篇MANN-K...
  • 2篇春季
  • 1篇东亚副热带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四川盆地
  • 1篇土层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 1篇年际变化
  • 1篇年际和年代际...
  • 1篇盆地
  • 1篇起沙
  • 1篇气候特征分析
  • 1篇气候要素

机构

  • 5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6篇周自江
  • 2篇朱燕君
  • 2篇鞠晓慧
  • 1篇姚志国
  • 1篇张洪政
  • 1篇胡亚旦
  • 1篇赵平
  • 1篇艾婉秀

传媒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被引量:77
2005年
文中利用1961~1999年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考虑蒙古中纬度地区和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特征定义了一个简单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研究了该指数与夏季大气环流和中国降水变率的关系,并与其他季风指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文中所定义的季风指数表现出明显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20世纪60~70年代以高指数为主,而80~90年代以低指数为主.该指数不仅能够较好地反映以蒙古为中心的东亚大陆热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特征,还能够指示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强弱以及中国长江流域降水的异常变化.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比,蒙古低气压变化对长江流域的雨带变动有更大影响.当该季风指数较低时,蒙古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中国大陆对流层低层盛行异常北风,高层主要盛行异常西南风.而低层的异常北风表示了东亚中纬度地区较强的冷空气活动,这可以使长江流域梅雨锋区的辐合和上升运怂动加强,造成长江流域降水增加.
赵平周自江
关键词:大气环流降水
中国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159
2009年
利用1961—2007年全国721个气象站的霾天气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的霾天气主要分布在100°E以东、42°N以南地区,且"浊岛"现象非常明显;霾天气的季节分布基本为冬多夏少;近47年中国霾天气的总体趋势为波动增多,线性倾向率为3.19d/10a,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期处于少霾的负位相,1976—2000年在很弱的正位相内振荡,但近5年霾天气显著增多;47年间中国霾天气序列有2次明显的突变,分别位于1970年代中期和2000年之后;在年际尺度上,霾天气与风力条件具有很好的反相关对应关系,f≥5m·s-1日数和f≥10m·s-1日数与霾日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9和-0.734,表明风力条件(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能力)的变化对霾天气增减趋势的影响非常显著。
胡亚旦周自江
关键词:时空分布特征MANN-KENDALL法
中国北方春季起沙活动时间序列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被引量:24
2006年
利用1961—2002年春季中国681个站沙尘天气的实测资料,将起沙机理相似的扬沙、沙尘暴通过并集运算进行复合,得到一个新的能体现完整起沙活动的时间序列。统计学检验表明,新序列较单一的沙尘暴序列具有诸多优点。进一步从681个站中筛选出代表性较好的中国北方175个站,探讨了春季起沙活动(DBS)时间序列与冷空气、大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春季DBS与大风日数、冷空气次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和0.406。②春季DBS与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94、-0.607和-0.269。③春季降水对DBS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强度和降水的时间分布,5mm以上的降水才能有效地抑制DBS的发生。
周自江章国材艾婉秀张洪政牛若芸
关键词:气候要素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浓雾事件及其气候特征被引量:34
2007年
为分析区域性浓雾事件的气候特征及演变规律,利用1954—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24个国家级气象站的实测大雾和能见度资料,探讨了典型浓雾事件的判定方法,建立起该区域52年较完整的浓雾序列.初步结果表明:1954—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总共出现564例较为典型的浓雾事件;仲秋至仲春(10月—次年4月)为浓雾的多发季节,约占总数的89.9%,夏季由于气温高、对流天气多,浓雾的发生概率很小,只占总数的1.6%;20世纪60年代浓雾事件少而弱,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经历由少到多的转变,且以1978年为序列的突变点,此后该地区浓雾事件频次高,强度强,不确定性大,尤其以80年代为最多,以90年代为最强;2000—2005年浓雾事件的频次和强度有较明显的回落.
周自江朱燕君鞠晓慧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年际变化MANN-KENDALL法
四川盆地区域性浓雾序列及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被引量:31
2006年
利用四川盆地20个国家级基本气象站1954-2005年的大雾和能见度等资料,探讨了区域性浓雾的认定标准,建立起该地区较完整的区域性浓雾日数序列,分析了其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可能原因。结果表明:①盆地内区域性浓雾主要发生在秋冬季(9月至次年2月),占总数的92.8%,这也就决定了浓雾日数序列是一个跨年度统计的序列;②1954-1976年盆地内浓雾处于偏少的负位相,尤以20世纪60年代为最少,相反,20世纪80-90年代浓雾频次高、强度大,处于多雾的正位相,但是近些年有明显的减弱;③在浓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中,大气中凝结核的数量(背景大气浑浊度)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干湿状况是决定浓雾年代际变化另一主要原因,局地气候变暖对浓雾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④90年代以后盆地内浓雾的减弱是3个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周自江朱燕君姚志国鞠晓慧
关键词:四川盆地年代际变化大气浑浊度
2004年春季沙尘天气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利用全国673个站每日8个时次的地面天气报告资料和T213模式产品,分析了2004年春季我国沙尘天气的主要特点,并初步揭示了其成因。结果表明:2004年春季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5次明显的沙尘天气过程,其中3月相对偏多,4月却明显偏少;沙尘天气过程的强度大多偏弱。原因在于2~4月上中旬我国北方主要沙尘源区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偏少,地表疏松,沙尘天气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充足;同时,3月冷空气频繁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相对较多,但由于大部分冷空气势力不强,影响时间短,所引发的沙尘天气过程较弱。4月上中旬,影响我国北方的冷空气势力明显偏弱,激发沙尘天气的动力条件不足,因而沙尘天气显著偏少。
牛若芸
关键词:沙尘天气环流特征西风指数
2004年春季中国沙尘天气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利用全国681个站的沙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得出,2004年春季中国北方的沙尘天气明显偏少、偏弱,主要表现在:(1)2004年春季681个站累计的沙尘天气日数2 080 d,相当于历史平均值的46.9%,是近四十余年中第三个偏少年份。沙尘暴的总面积约190万km2,仅为历史平均值的37.3%。(2)危害性较大的沙尘暴和强沙尘暴过程6次,不足2001年的一半。(3)4月和5月沙尘天气明显偏少导致整个春季显著偏少。沙尘天气出现时,PM10浓度相对增加,空气质量恶化,但与历史上较典型的强沙尘暴个例相比,PM10浓度增加的幅度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2004年春季沙尘天气偏少、偏弱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动力条件不足,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年份。
周自江牛若芸
关键词:沙尘天气PM10浓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