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009BB1387)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陈斌何正波李廷景谢妤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东亚飞蝗胚胎体节的形成过程被引量:5
- 2011年
- 体节形成是昆虫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体节形成的时序过程尚无详细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品红染色方法研究了室内人工饲养东亚飞蝗的体节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完成受精后,细胞核开始分裂并向卵表面迁移。细胞核到达卵表面的时间有差异,卵后端的表面最先出现细胞核。卵后端腹面的细胞分裂旺盛,在此处形成胚盘。胚盘分化成原头和原躯干2个部分,随后形成前头部、颌部、胸部和腹部等区域。到产卵后50 h,胸部区域首先开始分节,向前依次形成颌部和前头部体节,一次形成1个或几个体节,向后依次形成腹部体节,一次形成1个腹节。所有体节在44 h内形成,包括3个前头部体节,3个颌部体节,3个胸节和10个腹节。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东亚飞蝗是以胸部为中心进行体节形成的,属于典型的短胚带昆虫;不同蝗虫的胚胎发育速率不一样,但体节形成模式完全一致,形成体节所需要的相对时间也一样。
- 何正波李廷景陈斌
- 关键词:东亚飞蝗胚胎发育免疫组化
- 东亚飞蝗mariner转座子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2010年
- mariner转座子在昆虫中广泛存在,转座时不需要宿主特异因子的作用,是昆虫种系转化的有力工具.以mariner转座酶的保守序列设计的简并引物从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基因组中扩增出7个序列有差异的片段,其中的1个片段能够翻译成为连续的氨基酸序列,另外6个片段中均含有终止子或移码突变.经同源性比对、序列特征分析,证实东亚飞蝗基因组中存在mariner类元件,但大部分都是无功能的假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东亚飞蝗基因组中的mariner类元件有可能属于新的mariner次级家族.
- 谢妤何正波陈斌
- 关键词:东亚飞蝗MARINER转座子克隆进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