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141022)

作品数:6 被引量:356H指数:5
相关作者:史清华万广华汤树梅郑龙真卓建伟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国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农户
  • 3篇实证
  • 3篇借贷
  • 3篇借贷行为
  • 3篇储蓄
  • 2篇实证分析
  • 2篇农村
  • 2篇家庭储蓄
  • 1篇信贷
  • 1篇预防性储蓄
  • 1篇预防性储蓄动...
  • 1篇剩余劳动力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农村剩余劳动...
  • 1篇农村信贷
  • 1篇农户借贷
  • 1篇农户借贷行为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外出就业
  • 1篇歧视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联合国大学

作者

  • 6篇史清华
  • 2篇万广华
  • 1篇卓建伟
  • 1篇汤树梅
  • 1篇郑龙真
  • 1篇黎东升
  • 1篇黄珺

传媒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经济研究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中国经济问题
  • 1篇上海管理科学
  • 1篇湖北农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湖北监利县农户家庭储蓄与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被引量:9
2003年
农户的储蓄目标相当明确———为了社会保障。民间借贷行为的形成与繁荣是正规金融组织弱化农村信贷服务功能的一种结果。民间借贷尽管以"亲情"和"友情"等两情借贷为主,借贷中"立字据"与"付息"比例也不占优,但不少付息的案例表明"高利贷"行为在农村比较普遍。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利贷发展过程中,乡村干部和村级组织也参与进去了,已成为"高利贷"放贷者的主体。尽管农民在求贷的途径选择上优先选择"高利贷",主要原因是更看重其成功率。
黎东升史清华
关键词:农户家庭储蓄借贷行为实证分析金融组织农村信贷
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36
2003年
本文运用大样本农户家庭调查资料 ,对决定中国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 ,从实际出发构建了一个具有较好解释力 ,且能对各种类型的变量均有所考虑的储蓄模型。研究发现 :(a)流动性约束、预防性储蓄动机以及工业化等对储蓄率的上升贡献相当大 ,且为正值 ;(b)在解释区域间储蓄率的差异时 ,文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c)家庭生命周期的“∪”型分布假说被拒绝 ,相反的“∩”型分布被发现 ;(d)当家庭财富与储蓄率的相关关系表现为负时 ,持久收入假说也被拒绝。
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
关键词:实证研究预防性储蓄动机储蓄率家庭生命周期家庭财富持久收入假说
农户借款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借款是解决农户自有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但需要资金的农户却并不一定都能顺利借款或者借入足够的款项,其实际借款规模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文章使用TOBIT模型对农户借款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户收入水平、农户生活消费支出与年末拥有居住房屋原值显著影响其借款规模,而农户生产经营投资规模、医疗住院费支出、人际关系状况与借款规模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孙善侠史清华
关键词:农户TOBIT
沿海与内地农户家庭储蓄借贷行为比较研究——以晋浙两省1986—2000年固定跟踪观察的农户为例被引量:36
2004年
本文以山西和浙江 2 0个固定跟踪观察村的农户家计调查资料为基础 ,对 1 986年以来农户家庭的储蓄与借贷行为从总体到分组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分析。发现无论是在沿海还是在内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 ,收入水平的增长、农户家庭的储蓄水平均呈上升趋势 ,且上升幅度明显高于收入增长。但储蓄面的变化相反。借贷水平的变化同样相反 ,随着时间推移 ,内地的借贷偏向生活 ,且趋向收敛 ,沿海则偏向生产 ,且扩大趋势明显。
史清华万广华黄珺
关键词:农户家庭储蓄借贷行为
农户借贷行为演变趋势比较研究——以1986~2002年浙江10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为例被引量:8
2006年
本文以浙江10个固定跟踪观察村的农户家庭调查资料为基础,对1986年以来农户家庭的借贷行为演变趋势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户家庭现金性借贷水平同样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借贷面则呈现一种收敛趋势。农户家庭的借贷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借贷来源一直以民间为主,但正规金融部门借贷有上升趋势,借贷目标以生产为主,付息程度和付息面均很高,但变化不大。
史清华
关键词:借贷行为
农民外出就业及遭遇的实证分析被引量:75
2004年
本项研究发现 ,农地经营依然是中国农民就业的主要途径。但受农村人地矛盾趋紧的影响 ,离土离乡外出就业越来越成为当今农民实现充分就业和增收的主要渠道。农民外出打工的实质是农村人地矛盾激化的一个反映。外出就业不仅使农民初步实现了其收入增长的梦想和充分就业的目标 ,还开阔了农民的眼界 ,使他们学到了技术。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作后盾 ,自发外出使农民在打工过程中经常遇到许多的歧视与非礼 ,使他们在经济与精神上受到的伤害十分严重。这一伤害已严重影响到中国农民市民化战略的实施。
史清华卓建伟郑龙真
关键词:劳务输出就业渠道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证分析就业歧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