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04Z130)
- 作品数:21 被引量:88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勇刘延俊安延涛尚翠霞王勇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济南市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流固耦合作用下控制阀的稳压分析与设计被引量:2
- 2012年
- 研究钢厂废煤气流场作用下大型压力控制阀的稳压问题,分析了影响压力稳定的结构因素,利用Pro/E建立了控制阀的几何模型,采用CFX进行流场计算,ANSYS进行结构计算,并利用两者间的数据交互平台传递流场压力载荷和结构位移数据,实现了流固耦合数值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阀芯结构及开度是影响压降的重要因素,且外接管与控制阀通径之比越大时阀前阀后压降越小。研究结果为控制阀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测试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 尚翠霞纪兴华孙贵斌王勇
- 关键词:阀芯结构压降流固耦合
- 流量可调调节阀的设计及其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设计了一种流量可调调节阀,分析了其结构特性和流量特性。流量可调调节阀采用可插式,克服了调节阀流量特性固定的局限性。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选用不同的流量模板,可改变其结构特性,进而改变其流量特性。该调节阀可灵活适用于不同工作要求,有效提高了调节阀的使用效率。
- 安延涛王勇曹芳谢玉东
- 关键词:调节阀结构特性
- 新型电动调节阀的驱动与控制系统被引量:5
- 2013年
- 设计了以STC89C52RC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核心的新型电动执行器,建立了驱动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模糊参数自整定PID作为该驱动系统的控制策略,从而实现了对调节阀阀门开度的精确控制。MATLAB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相比较,该控制器具有响应快、响应平稳的特点,改善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 王志王勇谢玉东
- 关键词:电动执行机构位置控制模糊PID仿真
- 调节阀技术研究综述被引量:14
- 2012年
- 介绍了有关调节阀的发展史,对国内外调节阀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展示了调节阀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调节阀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谢玉东王勇刘延俊
- 关键词:调节阀过程控制阀门定位器
- 大流量混合煤气调节阀稳压伺服控制系统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根据目前大流量混合煤气调节阀稳压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电液伺服稳压控制系统,并建立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同时在MATLAB中基于模糊控制策略对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控制策略,系统的稳定性增加,动态性能得到改善,可以满足大流量混合煤气调节阀稳压的要求。
- 刘延俊孔鹏杨振华
- 关键词:调节阀模糊控制
- 基于并行计算的调节阀大数据智能分析及建模方法研究
- 过程控制是现代工业自动控制领域的重要分支,调节阀是过程控制系统最重要的终端部件。随着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个拥有成千上万台调节阀的大型过程控制系统可以采集海量的实时信号并存储为历史大数据。目前,由于大数据分析的复...
- 王龙晖
- 关键词:调节阀并行计算建模方法
- 文献传递
- 大型调节阀死区的颤振补偿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针对大型电液调节阀的死区是导致其调节滞后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调节阀死区的产生原因,研究了在调节阀的执行机构叠加高频颤振进行死区补偿的机理。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了电液调节阀的死区补偿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颤振信号的幅值、频率和均值对死区补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叠加适当的高频颤振信号,使电液调节阀的执行机构始终处于微小的颤振状态,可以有效克服死区的影响,改善调节阀的动态响应特性,实现对调节阀死区的有效补偿。
- 谢玉东王勇刘延俊
- 关键词:颤振死区
- 大流量管道煤气的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针对钢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的稳压关键技术问题,探讨了混合煤气压力波动机理,提出了混合煤气的主动控制方法,分析了控制阀死区的产生与影响,并研究了死区的补偿机理.结果表明:通过在控制阀执行机构叠加适当的颤振信号可以实现对其死区的有效补偿,而主动控制方法对整个煤气管路的压力脉动抑制效果显著.
- 王勇谢玉东
- 关键词:死区补偿循环发电
- 煤气压力调节阀的稳压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构建了调节阀煤气稳压系统,建立了稳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稳压系统的模糊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控制器。在此基础上,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分别对常规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下的稳压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能明显提高稳压系统的控制品质。
- 纪合溪王勇谢玉东
- 关键词:调节阀模糊PID电液系统
- 平面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控制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对平面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进行了逆运动学分析,由末端执行器的位置计算得到主动关节角的位置.分别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和PID+速度前馈补偿+加速度前馈补偿的方法对并联机器人轨迹跟踪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比较2种控制方法的轨迹跟踪效果和比较由连接在连杆上的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的振动大小,证明了PID+速度前馈补偿+加速度前馈补偿的方法能更好地实现轨迹跟踪.
- 李艳王勇陈正洪
- 关键词:并联机器人逆运动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