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宝天华国际基金
- 作品数:52 被引量:294H指数:10
- 相关作者:陈光姜照华刘庆有夏保华孟庆伟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反馈机制研究被引量:19
- 1996年
- 本文把科技、经济、社会和环境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力图揭示其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文中指出了动力机制与信息反馈机制.着重分析了可持续与协调发展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协调是为了保证实现可持续的目标.进而指出信息反馈机制是人类社会内部科技、经济、社会和环境运动中普遍存在的调控机制,并运用系统运动力学的观点找出其中存在的四个不同层次的反馈回路.
- 魏宏森姜炜
- 关键词:社会
- 试论工艺的本质被引量:3
- 1994年
- 试论工艺的本质杨丽娟工艺与技术并存于人类社会的初期,并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化为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但人们对它们的理论认识确有很大落差。从上个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对什么是技术、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技术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等问题,做了多方面的探讨...
- 杨丽娟
-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 中间试验风险的分析与防范被引量:3
- 1995年
- 中间试验作为一种控制和转移技术创新风险的手段,自身拥有技术、生产和市场的风险等。针对中试风险的特征,文中具体提出了一系列预先防上、控制、分摊和转移中试风险的方法。
- 夏保华刘庆有姜照华
- 关键词:技术创新
- 全文增补中
- 基于神经网络的中试风险决策与管理支持系统被引量:2
- 1995年
- 本文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三个前沿领域神经网络理论、风险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结合起来,用于中试风险决策和管理的研究。
- 姜照华刘庆有
- 关键词:神经网络科技成果转化
- 全文增补中
- 技术创新的社会运行设计──论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被引量:9
- 1995年
- 技术创新(TechnologyInnovation)是以技术创造性成果的市场实现为基本特征的周期性技术经济过程。本文在创新理论基础上,引入组织创新(OrganizationInnovation)和制度创新(SystemInnovation)概念。通过组织创新的模式探讨和制度创新的宏观设计,得知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本身是创新的一种特殊资源,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决定性因素。文中还就我国技术创新的社会组织问题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 陈光
- 关键词:技术创新
- 全文增补中
- 悖论、系统思维与新时代精神——对自组织理论的深入哲学思考
- 1996年
- 本文从悖论形成和整合的特定视角,对自组织理论蕴含的系统思维,作了深入的哲学发掘;进而从这一视角出发。
- 胡皓
- 关键词:悖论系统思维科学哲学
- 科技转化与农业发展
- 1996年
- 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成功地以占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许多作物及牲畜产量.例如水稻及生猪,早已居世界第一。在科技兴农方面也是硕果累累,我国辐射育种的品种数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这些都为我国科技兴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 胡作玄
- 关键词:农业发展未来农业科技兴农农业系统农业生产系统遗传育种
- 美国大学STS研究与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被引量:7
- 1997年
- 美国大学是STS研究与教育的发源地和国际学术中心。本文从历史发展、社会现实和学术层面分析STS研究与教育兴起的背景;刻划STS研究与教育体制化过程和STS中心的壳层结构;介绍STS研究与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基本导向;探讨STS研究与教育的开展对于我国自然辩证法发展所提供的机遇。
- 吴永忠
- 关键词:社会STS研究STS教育自然辩证法
- 构建现代化交通、通信、流通网络
- 1995年
- 区域经济,作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近现代条件下,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了。在我国的国土开发、生产力布局和社会经济部署上。区域经济的发展已被提到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为例,通过达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十分丰富的人文科技资源、实力雄厚的社会经济基础,使其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一个具有巨大综合优势的经济发展地区。经济的高度综合化发展和专业化的社会大生产和生产要素大范围合理配置的前景,让世人瞩目。区域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正状丽展开。 本文着重讨论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重要课题——构建现代化交通、通信、流通网络。
- 王良元高斌蒋梦祥
- 关键词:区域经济流通网络现代化交通通信电信网流通环境
- 超系统思维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8
- 1996年
- 可持续发展研究迫切需要有效系统思维范式的启迪,然而,经典控制论和信息论及耗散结构论等目前形态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中的“基础系统思维”,都难以适应这种要求。为此,本文提出立足于“基础系统思维”的“超系统思维”,强调系统只有通过与相关系统的互利合作、协同进化(包含物质能量资源流通的“超循环”机制和信息资源交换的“超反馈”机制),以此耦合成更高层次上的“超系统”;进而,在该“超系统”的进化之中,获得作为其组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胡皓
- 关键词:自然科学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