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880016)

作品数:14 被引量:162H指数:6
相关作者:刘海峰刘希伟冯用军周剑清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招生
  • 4篇教育
  • 4篇高考
  • 4篇高校
  • 3篇自主招生
  • 3篇考试
  • 3篇科举学
  • 3篇高校招生
  • 2篇选拔
  • 2篇学科
  • 2篇招生考试
  • 2篇文理
  • 2篇文理分合
  • 2篇考试制度
  • 2篇科举
  • 2篇高校招生考试
  • 2篇分合
  • 2篇分科
  • 2篇高等教育
  • 2篇高考改革

机构

  • 10篇厦门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刘希伟
  • 3篇刘海峰
  • 3篇冯用军
  • 1篇周剑清

传媒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考试研究
  • 2篇教育与考试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北京大学教育...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大学教育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新科举学的范畴体系与学科定位被引量:2
2011年
新旧科举学的划分以研究对象、范式与方法论的差异为标志,旧科举学的生命停于公元1905年,而新科举学则诞生于斯。旧科举学是"摸索分科应考之学",新科举学是"研究分科应考之学",前者主要解决科举的备考问题,后者则聚焦科举运行的现象与规律。研究显示,新科举学概念新颖、研究对象独特、研究范畴丰富,跨学科研究是凝练新科举学范畴体系和学科分支以促进学科建设的有益方法,并能从学理和逻辑上证实新科举学学科群的分化与整合符合学科制度化的外在规律和学科建设的通约原理。
冯用军
高考改革:中国高考向何处去?被引量:42
2010年
高考关系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涉及宏大的社会利益再分配问题。高考改革不仅应考虑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还要考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意防止改革减少了农村和弱势家庭的孩子上好大学的机会。高考改革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改成各高校单独招考,也不见得以美国高校招考模式为依归,而是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自身特色的招考制度。高考形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是逐步走向多样化和多元化,但具体如何改进,则应在全面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再做决定。新的改革方案出台前应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在充分考虑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试点改革。
刘海峰
关键词:高考高考改革自主招生公平
高考改革的突破口:自主招生的一个制度设计被引量:27
2011年
高考是高利害、高竞争、高风险的选拔性考试。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教育考试制度,高考在整个中国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一步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中华民族振兴的大问题。高考改革往往成为教育的头等大事,影响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教育全局。抓好了高考改革,就有如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然而,高考改革敏感复杂,具有很大的难度。
刘海峰
关键词:教育考试制度高考改革自主招生高等教育现代化高考制度改革选拔性考试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对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影响被引量:45
2011年
根据报录比这一指标对高考招生、保送招生、自主招生、艺术院校招生、高考加分以及独立学院招生等招生制度所产生的农村家庭子女与城市家庭子女之间的入学机会差异进行量化比较,发现高考招生所造成的城乡差异最小,而保送招生与自主招生所产生的城乡差异最大。运用社会冲突理论对不同高校招生制度所产生的城乡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家庭子女因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或权力资本,往往在越是招生标准缺乏刚性与招生程序不够严密的招生制度中,越能比农村家庭子女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入学机会。
罗立祝
关键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2006-2009年“985工程”高校招生区域公平问题的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通过对2006至2009年"985工程"高校招生的省际投放比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多数"985工程"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数已经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地方化"特征。"985工程"高校招生区域公平问题的解决涉及"去地方化"标准、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校投资体制等诸多难题,只能在渐进中进行。
刘希伟
关键词:招生区域公平
跨学科视野的“新科举学”:概念系统与方法论被引量:3
2011年
科举运行及其影响有多久,科举学的历史就有多久。以研究对象、范式与方法论为依据,科举学可分为"新科举学"与"旧科举学"。"旧科举学"停止于1905年,而"新科举学"则诞生于此时。"旧科举学"是"分科应考之学","新科举学"是"研究分科应考之学",前者关注科考的内容与偏好,后者聚焦科举运行的规律。由于科举及其运行具有先天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所以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是"新科举学"呈现出的典型方法论特征。本文认为,"新科举学"研究对象独特、方法论层次分明,跨学科视野可以成为解决其学科建设过程中概念系统和方法论核心问题的独特路径,并能从学理和逻辑上证实新科举学学科群的分化与整合符合学科制度化的外在规律(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内在规律(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冯用军
关键词:方法论
高考文理分合的历史与反思被引量:1
2010年
高考作为联结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与纽带,对于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具有重大的导向功能,对于高等教育则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高考又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其不仅是教育界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且也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因此,对于高考进行的任何一项改革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近十多年来,高考改革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期,在分省命题、自主招生、科目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均展开了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2009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高考改革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总体方向被概括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那么,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总体构想?高考改革究竟应该如何具体推进?自主招生应该如何进一步走向深入?高考究竟应否取消文理分科的模式?"中国高考应向何处去"是理论工作者必须直面、必须追问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议题。本刊为此组织了以下几篇高考改革研究专题的论文,分别从不同方面对于以上追问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刘希伟
关键词:文理分科高中教育分合高考教育教学模式
大类招生与通识教育论
2012年
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博雅教育,在耶鲁大学被继承和发扬光大,由蔡元培先生在改革旧北大期间引入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本科通识教育作为世界一流大学普遍践行的最先进的教育理论,在课程体系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内涵。分析国外一流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有益经验和我国有关高校的探索性做法,可以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冯用军
关键词:大类招生通识教育拔尖创新人才
高校招生考试文理分合的百年演进与反思
2011年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科目经历了一个由高校自主设置到相对统一设置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文理分科居多、合科兼而有之逐渐走向一种非常有限度的分科模式,或者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合科模式。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文革"之前,高考实行的是一种鲜明的文理分科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高考科目改革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的时期,尤其是近十年来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但绝大多数仍然是文理分科的模式。鉴于高考强大的指挥棒功能,着眼于高中文理过度过早分科以及大学通识教育等问题,高考宜采取一种"有限度"分科或者合科的模式。
刘希伟
关键词:高考文理分科
高校自主招生的误区、禁区与盲区被引量:18
2010年
高校自主招生的误区在于,认为自主招生是一剂解决高考问题的新药;自主招生必须排除统一考试。教育的公平性是高校自主招生的基石,坚持公平原则是高校自主招生必须执行的政策。因此,违背教育公平是高校自主招生的禁区。"状元进校不状元"是许多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学习后的一种真实写照。如何通过四年的大学教育让这些英才成为真正的人才,这是当前高校自主招生的盲区。
周剑清
关键词:自主招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