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1029)

作品数:20 被引量:304H指数:10
相关作者:常剑波危起伟杜浩张辉张晓敏更多>>
相关机构: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长江
  • 5篇中华鲟
  • 4篇繁殖
  • 4篇长江上游
  • 3篇水电
  • 3篇群落
  • 3篇自然繁殖
  • 3篇产卵
  • 3篇产卵场
  • 2篇大型底栖动物
  • 2篇底栖动物
  • 2篇电站
  • 2篇指标体系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学
  • 2篇生态学研究
  • 2篇水电站
  • 2篇水文
  • 2篇绿色水电
  • 2篇漫湾水电站

机构

  • 9篇水利部中国科...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中国水利水电...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长江三峡...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作者

  • 5篇张辉
  • 5篇常剑波
  • 5篇杜浩
  • 5篇危起伟
  • 4篇张晓敏
  • 3篇郑金秀
  • 3篇刘志刚
  • 3篇乔晔
  • 3篇禹雪中
  • 3篇夏建新
  • 2篇万力
  • 2篇胡菊香
  • 2篇吴生桂
  • 2篇冯瑞萍
  • 2篇廖文根
  • 2篇杨静
  • 2篇李翀
  • 2篇朱迪
  • 2篇杨志
  • 2篇蔡玉鹏

传媒

  • 9篇水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淡水渔业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利水电快报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2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色水电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初步研究
绿色水电评价是针对运行阶段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程度的评估,反映了水电工程影响下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实际状态。本文在分析绿色水电含义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水文特征、河流水环境、河流形态、河流连通性、生物生境、生物群...
禹雪中夏建新杨静马巍
关键词:绿色水电指标体系漫湾水电站
文献传递
长江上游新市至江津段大型底栖动物漂流调查被引量:4
2009年
2008年3月20日至5月4日,在金沙江下游水电站尚未导致径流改变的情况下,采用D形江底定置网对长江上游新市至江津段约420km江段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103网次,累计时间222h,获得底栖动物4267只个体,隶属于27科28属29种。其中水生昆虫13种,分属7目13科,占总种数的44.8%;甲壳动物5种,分属于3目4科,占总种数的17.2%;螺类4种,分属2目4科,占种数的13.8%;贝类共采集到3种,分属2目3科,占总种数的10.3%;水生寡毛类2种,分属1目2科占总种数的6.9%;另外还有蛭类和线形动物各1种。纹石蛾(Hydropsyche)幼虫、石蝇幼虫(Perla)、钩虾类(Gammaridae)为主要优势种类。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不同江段之间,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漂流密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漂流密度与水体流速呈负相关(y=511.08e-0.094x,R2=0.67),底栖动物的漂流密度随着水体流速的减小而增加。
刘向伟杜浩张辉沈丽刘志刚危起伟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长江上游
长江常熟溆浦段中华鲟幼鱼出现时间与数量变动被引量:8
2011年
2002—2009年,依托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在长江常熟溆浦江段的渔业资源监测网(定置张网),对降河中华鲟似cipensersinensis)幼鱼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鲟幼鱼每年主要于5—7月在常熟溆浦江段出现,出现时间平均86.6d(”=8),所采获样本(n=8)全长、体长和体质量年度平均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5.2~40.1cm、23.2~33.5cm和70.7~314.8g。各年采获样本数量差异较大,从2002至2009年呈现出较明显的递减趋势,各年采获样本数量最多的旬也不一致,变化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下旬。从幼鲟生长来看,不同年份相同时期采获样本的规格差异较大,同一年份同一时间采获样本的规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与三峡工程截流以前进行比较,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出现的时间没有明显变化,但出现较高数量比例的时间由以前的6月变为5月中下旬和6月,幼鲟规格较截流前也有较大变化,推测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和三峡工程截流所导致的水文状况的变化。分析认为,水文状况可能是影响中华鲟幼鱼到达长江口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
李罗新张辉危起伟杜浩洪克明
关键词:中华鲟幼鱼长江口
长江干流关键点流量变化及其生态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文章详细介绍了水文变动指标IHA法32个水文参数及其生态影响,计算分析了长江干流4个关键点寸滩、宜昌、汉口和大通在"自然变化阶段"、"受人类活动干扰阶段"和多年长系列3个不同时期的多年平均月流量状况,并采用IHA法计算了各控制点的32个水文参数,确定了各参数相应的水文变化等级,分析了长江干流流量格局的变化情况及潜在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关键点流量格局的变化主要是:年内月平均流量1~4月枯季流量增加,6~7月汛期流量增加;寸滩和宜昌流量减少主要集中在下半年8~11月,汉口和大通流量减少的时间推迟,主要集中在10~11月;最小流量参数组的平均值增加,年最小1日流量日期均提前;干扰后呈现连续日上涨率减小,下降率增加的趋势;潜在的生态影响主要是生物多样性降低,大型水生植物丰度增加,大型无脊椎动物现存量减少和丰度减少,对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影响较大,动植物生活史模式发生变化,易造成本地物种消失,外来物种入侵的后果等几个方面。
冯瑞萍常剑波张晓敏蔡玉鹏
关键词:长江生态水文学
超声波遥测在水生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0年
超声波遥测应用于水生动物是基于海洋生物学家对自然环境中海洋动物的行为和生理研究的迫切需求而诞生的。目前已发展成为包括鱼类、甲壳类、豚类以及海龟等水生动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回顾了超声波遥测应用于水生动物近50年来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该技术的系统组成和使用方法,阐述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分析了其应用于水生动物遥测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应用前景。
王成友危起伟杜浩张辉刘志刚
关键词:栖息地生态环境水生动物
葛洲坝产卵场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与繁殖规模估算及其变动趋势分析被引量:38
2009年
采用声学探测的方法,进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繁殖群体数量的估算。2005~2007年,第1次产卵前的资源量分别为235尾、217尾和203尾;第1次产卵后的资源量分别为157尾、157尾和102尾。采用食卵鱼解剖统计和股分析的方法对中华鲟的自然繁殖规模进行估算,其结果为,2005~2007年间中华鲟的产卵量分别为356万粒、119.6万粒和238.6万粒。结合历史相关研究数据,对近10年的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和繁殖规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1次产卵前的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下降趋势明显,但2002年以来其数量趋于基本稳定,年际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2002年以来,第1次产卵后停留产卵场的中华鲟数量有增加的趋势,而中华鲟的繁殖规模近10年来呈现极其显著性的下降趋势(P<0.01)。
陶江平乔晔杨志常剑波董方勇万力
关键词:中华鲟
长江中上游圆口铜鱼的种群死亡特征及其物种保护被引量:15
2009年
根据葛洲坝(1998~2007年)、重庆(2006~2007年)和合江江段(1998~2005年)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圆口铜鱼的种群死亡特征进行了评估,并利用Beverton-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方程,分析和探讨了长江中上游圆口铜鱼资源的合理利用。结果表明:1)3个江段各年间的圆口铜鱼开发率和捕捞死亡系数均远远大于相应年份最大允许的开发率和捕捞标准的基准尺度F0.1,3个江段的圆口铜鱼资源均处于严重过度捕捞状况;2)葛洲坝江段圆口铜鱼的最适开捕年龄为4龄(体长330mm),重庆和合江江段圆口铜鱼的开捕年龄应至少为5龄(体长375mm)。为保护圆口铜鱼的资源,建议葛洲坝江段三层流刺网的网目(2a)应大于75mm为宜,重庆和合江江段的网目(2a)应不小于90mm且同时需要控制各种渔具的日均作业次数。
杨志乔晔张轶超朱迪常剑波
关键词:长江圆口铜鱼物种保护
香格里拉岗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水质的快速生物评价被引量:9
2009年
首次针对香格里拉保护区水生生态系统状况进行调查。河源到河口共设置16个采样河段,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共计9目39科(亚科)61种(属),划分为34个不同敏感类群(科或属),并给出不同种类所指示的水质状况。采用香农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和MBI生物指标(Macroinvertebrate Biotic Index)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进行计算、评价和分类,对岗曲河的水质状况进行快速生物评价。研究表明:除了一些靠近矿山和村庄下游河段,香格里拉保护区水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组成丰富、水质状况良好,其调查数据和研究结果是进一步开展保护区水生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也可作为同类型河流生态系统评价的参照。
朱迪郑海涛常剑波
关键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水生生态系统
长江上游原生动物的群落生态学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于2003~2007年采集了长江上游通天河至三峡水库的原生动物样品,对长江上游地区原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作了较全面的调查。该调查共设93个采样站点,其中通天河—重庆在长江干流设38个采样站,支流设22个采样站,三峡库区设33个采样点,每年丰水期和平水期各采集1次。调查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共检出309种原生动物,隶属于60科106属,其中通天河至金沙江段检出140种,水富—重庆江段检出90种,三峡水库检出245种。金沙江段优势种为砂壳虫、匣壳虫、表壳虫和圆壳虫;水富—重庆段优势种为砂壳虫、匣壳虫及巢居法帽虫;三峡库区种类较为丰富,除了砂壳虫科和表壳科依然占据优势外,筒壳虫、变形虫、领鞭虫、吸管虫和钟虫也逐渐增多,成为一些区域的优势种。三峡水库检出的原生动物种类多于上游河流段,其中有125种只在三峡库区检出。与1990年三峡地区原生动物资料相比,库区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原生动物种类组成也由以有壳肉足虫为主的河流型逐渐转变为以纤毛虫占优势的静水型种类。
郑金秀胡菊香周连凤马沛明王翔吴生桂
关键词:长江原生动物群落生态学
长江上游轮虫群落纵向演替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2005~2007年在长江上游通天河至重庆江段干支流设60个采样站,2003~2007年在重庆以下至三峡水库坝前水域设33个采样断面进行轮虫调查,结果在长江上游(通天河至重庆)江段共采集到138种(含亚种)轮虫,隶属于2纲、3目、22科、40属;重庆以下至三峡水库坝前共采集到167种轮虫,隶属于2纲、3目、23科、47属;三峡水库蓄水后的第1年、第2年,重庆以下至三峡水库坝前水域轮虫种类数迅速增长,到蓄水后的第3年开始下降。通过不同区域轮虫群落相似性比较,水电开发强度较大的金沙江下游与三峡库区轮虫群落相似性明显高于金沙江上中游江段,表明水电开发对金沙江下游、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段轮虫群落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
胡菊香郑金秀赵先富池仕运高少波吴生桂
关键词:长江上游轮虫群落演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