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美国内政部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亚洲象保护基金

作品数:17 被引量:207H指数:13
相关作者:张立林柳冯利民金延飞杨帆更多>>
相关机构: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爱护动物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亚洲象
  • 7篇种群
  • 6篇保护区
  • 5篇栖息
  • 5篇栖息地
  • 3篇尚勇保护区
  • 2篇栖息地选择
  • 2篇圈养
  • 2篇种群数量
  • 2篇种群遗传
  • 1篇盗猎
  • 1篇动物
  • 1篇新活动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特征
  • 1篇性激素
  • 1篇野外
  • 1篇野象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机构

  • 11篇教育部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动物园
  • 1篇云南西双版纳
  • 1篇北京市第五中...

作者

  • 17篇张立
  • 8篇林柳
  • 4篇冯利民
  • 2篇贺倩
  • 2篇王丽红
  • 2篇金延飞
  • 2篇张金国
  • 2篇杨帆
  • 1篇国艳莉
  • 1篇潘文婧
  • 1篇袁志强
  • 1篇马利超
  • 1篇王宇宁
  • 1篇陈德坤
  • 1篇周玉
  • 1篇张龙田
  • 1篇王宁
  • 1篇何长欢
  • 1篇代娟
  • 1篇刘鹏

传媒

  • 12篇兽类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第二届全国野...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双版纳亚洲象的栖息地评价被引量:29
2015年
本文利用亚洲象种群野外调查数据,结合3S技术,应用生态位因子分析(Ecological Niche Factor Analysis,ENFA)模型对西双版纳亚洲象的栖息地状况进行评价,并对适宜栖息地做出预测。结果表明:ENFA分析的边界值M=1.375>1,耐受值T=0.478,说明亚洲象对环境条件有一定选择性和耐受性,但生态位仍不宽,专化程度较高;影响亚洲象栖息地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为植被因素,尤其是竹林和竹阔混交林;在本研究中,象群在农地中的分布点占所有分布点的45.2%,它们对栖息地预测结果的影响显著;与有农地象分布点所预测的亚洲象栖息地相比,无农地象分布点所预测的亚洲象总栖息地面积共减少2 652.5 km2,其中农地面积减少最大,共计1 788 km2,所占比例由35.7%降低至6.3%。因此,有农地象分布点所预测得到的亚洲象栖息地分布是人为干扰模式下的亚洲象栖息地状况,而无农地象分布点所预测的亚洲象栖息地是真正适宜亚洲象生存的栖息地;这些栖息地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勐养、勐仑、勐腊、尚勇子保护区和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其周边地区,且已呈现岛屿化,因此急需在勐养子保护区和普洱之间、勐腊和尚勇子保护区之间以及中国—老挝边境地区建立生态廊道以保护亚洲象种群的长期维持和健康发展。
林柳金延飞杨鸿培罗爱东郭贤明王利繁张立
关键词:亚洲象
象科动物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现存的象科动物(Elephantidae)分为非洲草原象(Loxodonta africana)、非洲森林象(Loxodonta cyclotis)和亚洲象(Elephas maximus)3种,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它们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复杂,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既可能是积极的作用,也可能是消极的作用。积极的作用包括: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促进种子萌发;创造断层,维持群落多样性;为其他动物增加食物资源;为其他动物创造栖息地。消极的作用包括:使一些物种的种群数量减小;使森林变成灌木丛和草原等。而由于活动受限导致的种群密度过高是象科动物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消极作用的主要原因。当前象科动物的3个物种均面临种群数量锐减和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的危机,为此迫切需要针对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开展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并且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管理措施。
林柳张立
关键词:生态系统消极作用
尚勇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评估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准确地评估其种群大小和遗传多样性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并结合野外观察数据对尚勇保护区当前亚洲象种群数量进行了评估,同时对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采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185份粪便样品进行扩增,通过基因分型,得到59个独特的基因型。文章采用两种方法评估种群数量,即聚集曲线法和分子标记重捕法,估计尚勇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数量为76±8头(95%置信区间内为67–99头)。遗传多样性方面,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86,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52,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4,表明尚勇保护区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为中等偏低,与勐养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相似。
何长欢周玉王利繁张立
关键词:ELEPHASMAXIMUS种群数量
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新活动廊道的开辟和利用被引量:24
2008年
利用村寨访问、痕迹追踪和3S技术,对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亚洲象种群活动范围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尚勇亚洲象的活动区域包括尚勇保护区的大部分区域,保护区西部的上中良、曼粉、河图和南平等村寨的部分集体林以及由河图、南平延伸,途经田房,龙匡和咖啡二队直至老挝境内的狭长廊道,总面积约395km2。廊道长约17km,呈"S"形,两端宽中间窄,最窄处约0.66km,廊道内天然林面积仅占37.6%,且呈不连续分布。至2006年12月,记录亚洲象经由该廊道的跨境活动共6次,象群不仅利用此廊道在不同栖息地之间来回活动,而且还以廊道内的天然林或橡胶林为庇护所,取食周围的农作物。栖息地减少和破碎化、人类活动和盗猎威胁是导致亚洲象在此区域内活动并最终开辟新活动廊道的原因。在勐养、勐腊和尚勇保护区以及中国老挝之间建立生态走廊带,严厉打击盗猎和科学的栖息地管理是恢复和增大亚洲象生存空间,缓解人象冲突,更好地保护亚洲象的有效措施。
林柳朱文庆张龙田冯利民王利繁陶庆张立
关键词:亚洲象廊道盗猎跨境
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被引量:31
2006年
以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的野象谷为基本监测点,通过定点摄像观察和跟踪观察,采用全事件取样、焦点动物取样和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从2003年8月到2004年7月对三岔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进行初步研究。发现野生亚洲象的雌性成体和未成年个体选择集群采食,而成年雄象一般单独采食,亚洲象在昼夜间的采食行为没有显著性差异,且有多种采食方式;采食农作物主要在夜间进行。亚洲象对主要采食地点采取循环利用的方式,这既提高了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又有利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演化。
国艳莉张立董永华
关键词:亚洲象觅食行为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三岔河地区野生亚洲象的个体识别、种群数量和活动特点被引量:14
2006年
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在云南西双版纳三岔河野象谷用直接观察、拍照、摄像等方法直接记录野生亚洲象的形态学特征,通过耳、门齿、背、尾、疤痕、面部骨骼等特征对经过本地区的象群和独象进行个体识别并建立个体信息库。直接观测记录野象524头次,通过照片资料和访问间接记录289头次,识别为46头个体,由7个家族(庭)群共38头和8头单独活动的雄象组成;发现象群和独象的活动具有季节性;不同象群在野象谷的活动频次差异显著;象群大小和其在本地区的活动频率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
袁志强张立
关键词:亚洲象形态学特征种群数量
普洱市亚洲象栖息地适宜度评价被引量:27
2016年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属于我国Ⅰ级保护动物,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洱市的思茅区、澜沧县和江城县,以及临沧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普洱全境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野外调查数据,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模型对普洱市亚洲象的栖息地适宜度进行了评价,并预测了适宜栖息地的分布。发现:普洱市亚洲象栖息地的边际值为0.991,表明亚洲象在普洱市境内对环境变量的选择不是随机的;耐受值为0.315,表明亚洲象在普洱市境内生态位较窄,受环境条件的制约。根据模型计算得到的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将普洱市的亚洲象栖息地分为最适栖息地,较适栖息地,边际栖息地和非栖息地4个等级,面积分别为409.32、574.32、2909.48、38722.32 km2。最适栖息地仅占全市面积的0.96%,而非栖息地占90.86%。利用GIS和Biomapper 4.0生成亚洲象栖息地分布图,发现普洱境内最适栖息地和较适栖息地面积狭小。对最适栖息地、较适栖息地和边际栖息地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栖息地破碎化均十分严重,连通度较低,栖息地内受到较大程度的人类活动的干扰。因此建议在普洱和西双版纳间尽快建立野生动物生态廊道,以加强亚洲象各种群间的交流。
刘鹏代娟曹大藩李志宏张立
关键词:亚洲象
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3S技术规划亚洲象生态走廊带初探被引量:40
2006年
以亚洲象作为目标保护物种,通过野外收集的GPS数据和对西双版纳州卫星遥感图片的解析,判断在图片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地形地貌,并结合其他影响亚洲象分布和迁徙的基本数据包括海拔、地形、河流、村寨以及公路等因素,初步探讨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带的规划区域及其可能性.
林柳冯利民赵建伟郭贤明刀剑红张立
关键词:亚洲象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亚洲象种群和栖息地评价被引量:26
2014年
通过社区村寨访问、监测网络、痕迹追踪和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等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种群和栖息地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勐腊子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约为25—32头,2009年其数量增至35—42头;2006—2007年期间,亚洲象的分布区包含保护区东南部和东部的两片区域,面积共221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2%;象群在分布区内开辟了固定的活动路线,总长约65 km,它们利用这些路线巡回取食天然植物和农作物并导致严重的人象冲突;栖息地评价研究表明亚洲象对栖息地具有一定的选择偏好性,保护区内亚洲象喜好的栖息地面积为328.5 km2,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5%,且主要被分为两大斑块1和2,分别位于保护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
林柳金延飞陈德坤郭贤明罗爱东赵建伟王巧燕张立
关键词:亚洲象种群
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被引量:67
2005年
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内的亚洲象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村寨调查、样线调查和3S(GIS、GPS、RS)技术对该地区野生亚洲象的栖息地状况和亚洲象对栖息地选择利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亚洲象喜欢海拔1000m以下的区域,坡度小于10°的区域,坡位为平坦的沟谷和山坡的下部,坡向为南、北两个方向。偏好的植被类型有竹阔混交林、灌丛和高山草甸。研究还发现尚勇保护区及周边区域亚洲象栖息地的丧失和日益增加的非法盗猎活动已经严重威胁到该地区野生亚洲象种群的生存。
冯利民张立
关键词:亚洲象栖息地选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