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65006)
- 作品数:6 被引量:91H指数:5
- 相关作者:周秉荣李晓东李凤霞李红梅李甫更多>>
- 相关机构: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的若干进展被引量:28
- 2011年
-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反馈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研究总结了有关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趋势,分别通过气候变化对植被、生物多样性、湿地以及水资源等方面影响研究的动态,阐述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当前研究状况提出西北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及措施。
- 李晓东傅华李凤霞周秉荣杨鑫光王喆
- 关键词:气候变化生态环境
- 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植被演变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根据青海省1961-2007年的气候变化趋势,以1987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段,用综合顺序分类法划分1961-1987年时段和1988-2007年时段青海省植被类型;依据CO2倍增时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量,模拟了未来气候条件下,CO2倍增时青海省植被类型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每个阶段的植被类型都是朝着暖干化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气候暖干化的发展,植被类型逐渐减少.
- 李红梅马玉寿白彦芳
- 关键词:气候变化综合顺序分类法植被演变
-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辐射平衡及各分量变化特征被引量:12
- 2013年
- 利用2009年11月—2010年10月青藏高原玛多自动气象站辐射平衡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两种不同下垫面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季节平均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季节的平均总辐射日变化和年变化在两种下垫面的趋势基本一致,夏季总辐射为非零值的时间在早上要比冬季早2h左右,而在傍晚出现零值的时间要比冬季晚2h左右。夏季总辐射最强、冬季最弱,年变化最小值为0.544MJ.m-2,出现在1月;最大值为1.001MJ.m-2,出现在7月。在11:00—16:00(北京时)之间反射辐射冬季最强、夏季最弱。这种现象与总辐射日变化趋势恰好相反,反射辐射的年变化最小值出现在2月,平均最小值为0.157MJ.m-2;最大值出现在11月,平均最大值为0.326MJ.m-2。1号点和2号点反射辐射差值冬季最大,达到0.06MJ.m-2;春季最小,为0.03 MJ.m-2。净辐射年变化最小值为-0.025MJ.m-2,出现在12月;最大值为0.477MJ.m-2,出现在7月。地表反射率2个观测点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各季节地表反射率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都是2号点大于1号点,平均偏大8%。
- 周万福周秉荣李晓东李甫王力
- 关键词:青藏高原日变化年变化
- 青海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规律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被引量:17
- 2011年
- 利用青海省43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的气象资料、22个样点生物量资料以及未来SRESA1B情景下的气象数据,验证了周广胜模型在青海地区的适用性,并根据此模型,计算了青海省1961—2009年及2020年、2050年和2080年NPP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周广胜模型所计算出的NPP值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此模型在青海高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1961—2009年青海省平均NPP呈增加的趋势,趋势系数为0.067t.hm-2.10a-1,各地NPP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趋势系数为0.006~0.147t.hm-2.10a-1,其中柴达木盆地东部NPP增加趋势最明显,趋势系数为0.077~0.147t.hm-2.10a-1,果洛大部分地区NPP增加较小,趋势系数为0.006~0.030t.hm-2.10a-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量和温度均与NPP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但降水量对NPP的影响效应大于温度;未来100年NPP变化趋势系数大致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小的趋势,青海东部地区NPP增加最为明显,为1.35~1.49t.hm-2.100a-1,青海西北部尤其是柴达木盆地和三江源区的部分地区NPP变化系数较小,为0.59~0.73t.hm-2.100a-1;2020年青海省NPP为2.5~7.0t.hm-2.a-1,2050年NPP为2.7~7.5t.hm-2.a-1,2080年NPP为2.9~7.8t.hm-2.a-1。
- 李红梅周秉荣李林王振宇
-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
- 日照时长对青海湖草地能量平衡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基于青海湖东北部的西海镇环境梯度监测系统9月上中旬的观测数据,利用波文比法计算感热和潜热通量,得到2种极端日照时长和3种日照时长条件下的能量平衡,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LSD法)证明,不同日照条件下能量平衡存在明显差异,表明用日照时长模拟太阳辐射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日照条件对能量平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峰值大小、峰值出现时间、地-气交换形式等方面,峰值随日照时长增加而增大,其他方面要分情况、分时段具体分析。
- 李甫李凤霞周秉荣肖宏斌颜亮东
- 关键词:能量平衡净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土壤热通量
- 黄河源玛多县退化草地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被引量:20
- 2013年
- 土壤水热状况变化是退化草地土壤的主要特征,对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青藏高原退化草地的土壤温湿度变化规律,可以对高原草地在各季节、各时段的土壤温度和湿度变化进行动态预测,同时,对于退化草地的恢复和改善环境具有指导意义。选择青藏高原玛多地区典型退化草地,利用一年的观测数据,计算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及土壤热通量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分析土壤温度和湿度及热通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季节变化上,土壤温度和湿度在夏季均为最大值,土壤温度在各季节的变化趋势较一致,土壤热通量变化幅度比温度和湿度大,日振幅达到102 W.m-2;在年变化上,土壤湿度在6月出现最大值,12月出现最小值,极值年较差为12.6%。春季和夏季的土壤热通量均大于0 W.m-2,冬季均小于0 W.m-2。青藏高原退化草地土壤温湿度及热通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就土壤湿度而言,夏季是高原的湿润期,春季和秋季为干旱期。青藏高原地区土壤从11月开始冻结,次年4月开始解冻。土壤热通量在春季和夏季均为正值,说明这一时段热量由大气向土壤传递;冬季则相反,热量由土壤向大气传递。整体而言,土壤温度和湿度及土壤热通量之间的关系呈显著正相关。
- 陈海存李晓东李凤霞周秉荣李昌玉
- 关键词:退化草地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热通量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