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0A13)

作品数:14 被引量:532H指数:10
相关作者:刘晓英邢素丽李玉中刘孟朝郝卫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加拿大钾磷研究所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土壤
  • 6篇小麦
  • 3篇养分
  • 3篇玉米
  • 3篇作物
  • 2篇冬小麦
  • 2篇水分
  • 1篇氮肥
  • 1篇氮钾
  • 1篇氮钾肥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效养分
  • 1篇蒸散
  • 1篇蒸散量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生理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湖北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河北省农村社...

作者

  • 4篇邢素丽
  • 4篇刘晓英
  • 3篇李玉中
  • 3篇刘孟朝
  • 2篇陈防
  • 2篇刘冬碧
  • 2篇余延丰
  • 2篇张继铭
  • 2篇范先鹏
  • 2篇郝卫平
  • 2篇熊桂云
  • 2篇韩宝文
  • 1篇华海霞
  • 1篇徐明岗
  • 1篇孙锡发
  • 1篇涂仕华
  • 1篇刘海龙
  • 1篇徐祥玉
  • 1篇何萍
  • 1篇李巧珍

传媒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肥料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3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小麦供需平衡监测体系组建与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依据安全与经济相结合、全面与重要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操作性)、先行与同步相结合原则,针对我国小麦生产设计了自给率、生产(播种面积)安全线、国家储备安全线、企业库存安全线、农户存粮安全线、市场价格振幅及区域平衡率等7个主要监测指标,据此,对当前小麦供需状况警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近阶段确保小麦供需平衡的措施。
邢素丽刘孟朝彭青伟秦丽
关键词:小麦指标体系监测系统
土壤活性有机质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95
2005年
用 16种化学方法对红壤、黑土、垆土、褐土、灰漠土五个典型土壤活性有机质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333mmol/LKMnO4常温振荡 1h的方法测定结果变异系数小 ,重现性好 ,且操作简便快速 ,可作为土壤活性有机质测定的基本方法。虽然不同方法测定的活性有机质数量不同 ,但它们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
于荣徐明岗王伯仁
关键词:土壤活性有机质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研究——以四川盆地两个自然村为例被引量:13
2006年
把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对四川盆地高度分散经营方式条件下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变异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域土壤中移动性较大养分如NH^+ 4-N和速效K的空间自相关性弱,空间变化受施肥的影响较小;移动性相对较小的养分如速效P、Ca、Mg和Zn呈中度空间自相关,受土壤母质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各占一半。不同土壤属性在空间四个方向(0°、45°、90°和135°)上的分维数差异较大,NH^+ 4-N、速效P和速效K在0°方向和45°方向的分维数较小,在这两个方向上的空间分布较为复杂;速效Ca、Mg和Zn在各个方向的空间分布均匀。Kriging的养分插值图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特点。在取样间距上,所有土壤属性的最佳取样间距都〉100m,其中pH、Mg的合理取样间距较大,超过1km,而K、OM等的合理取样间距应〈200m。因此,土壤取样的合理间距应根据具体研究的土壤属性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本研究可用于区域土壤取样和分区配方施肥的参考。
秦鱼生涂仕华冯文强孙锡发张冀
关键词:土壤速效养分地统计学KRIGING
几种基于温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的评价被引量:106
2006年
根据华北地区6个气象站的长系列资料,利用FAO56-PM公式对3种基于温度的ET0计算方法(Hargreaves、McCloud、Thornthwaite)进行评价。依据平均偏差、相关系数和t统计量3种指标分别对年和月序列的吻合程度做出评价。结果表明:Hargreaves与FAO56-PM吻合最好,其次为McCloud,吻合最差的为Thornthwaite。就年值而言,温度法在华北多数站点比FAO56-PM显著偏低。其中Hargreaves偏低53.2~200.2mm或4.6oA~15.1%,Thornthwaite偏低269.7~468.1mm或24.8%~35.8%,McCloud偏低90.5~435.7mm或8.2%~40.5%。温度法与FAO56-PM吻合程度随月份而变,在夏季月份比后者偏高,其他季节尤其是冬季月份显著偏低。从峰值到达时间看,Hargreaves与FAO56-PM的峰值相一致,二者均在6月份。Thornthwaite和McCloud的峰值则明显滞后,二者在7月份达到最大,与最高温度出现的月份相一致。在仅有气温的条件下,建议在华北优先选用Hargreaves方法。
刘晓英李玉中王庆锁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HARGREAVES
中高肥力壤土小麦氮钾肥相互效应关系定量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通过设计氮(N)、钾(K)二因素四水平的试验处理。利用分段函数量化分析了在中高肥力壤土条件下小麦N肥和K肥相互效应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肥和K肥的施用量对速效养分的释放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在不同土层深度、不同施肥区间,这种相互作用强度有差异。0~20cm土层大大强于20~40cm土层。在0~20cm耕层中。当纯N用量超过300kg/hm^2,在300,450kg/hm^2区间内。随着N肥的增加。土壤速效K释放快速增强;当K肥(K2O)m^2超过150kg/hm^2,在150~225kg/hm^2这一区间内,随着K肥的增加。对土壤硝态氮(NO3^--N)释放的促进作用快速增强。
韩宝文邢素丽刘孟朝
关键词:小麦氮肥钾肥
镉胁迫对两个水稻品种幼苗光合参数、可溶性糖和植株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6
2005年
以较耐镉(武育粳3号,WYJ)和镉敏感(汕优63,SY63)的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镉处理(Cd 1.0和5.0μmol/L)对水稻幼苗光合作用、可溶性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下,水稻幼苗的光合作用显著地受到抑制。与不加镉的对照相比,随镉水平的提高水稻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逐步下降,尤其是在Cd 5.0μmol/L处理下的植株,下降幅度武育粳3号显著小于汕优63。蒸腾效率(Te)也随镉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等不同,武育粳3号的下降速率要大于汕优63的。加镉处理使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升高,而叶绿素含量仅汕优63在Cd 5.0μmol/L处理下与对照差异显著。加镉处理使汕优63根系生长(根长)显著受到抑制,而株高仅在Cd 5.0μmol/L时显著降低。武育粳3号生长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镉处理水平的提高,镉对水稻幼苗的毒害作用增加,但是水稻对镉毒害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
张杰梁永超娄运生华海霞
关键词:光合作用水稻可溶性糖
田间集雨对冬小麦生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06年
依据在北京昌平2004~2005年冬小麦田间集雨试验,研究了该措施对土壤水分、冬小麦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集雨面积占总种植面积40%、降雨接近常年水平的条件下.集雨明显改善了田间水分状况,0~160cm土壤冬小麦耗水增加6.5%~9.8%,且对深层水的利用是对照的6.9~7.3倍,小麦抗旱能力增强。集雨处理的冬小麦叶片光合强度和蒸腾强度较对照分别提高10.1%~46.4%和21.5%~60.5%,气孔阻力则降低23.3%~45.3%,光系统PSⅡ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分别提高2.1%~42.6%和10%~353%。集雨处理的冬小麦生长得到增强,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比对照分别增加15%~39%和58.2%~112%,收获时干物质增加27%~44%,最终产量增加36%~42%。耗水深度按1m和1.6m计算时,相应的水分生产效率提高39.5%~50.5%和23.5%~33.5%。尽管保水剂处理的土壤水分和植株生长总体上较单独集雨效果好,但产量效应不明显。
刘晓英李玉中李巧珍徐春英孙晓波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水分生理
农田尺度下干旱指标及应用被引量:22
2005年
简要综述了农田尺度下干旱胁迫的指标表达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所需基础资料的获取途径,着重介绍了干旱胁迫综合指标(CWSI)的计算原理及应用。比较结果表明,从农田水分循环系统出发建立起来的CWSI~ETa/ETp、CWSI~Ta/Tp关系,直接考虑了土壤、作物、大气的综合影响,与作物生长过程结合紧密,是考虑因素最全面、综合程度最高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不仅具有较严格的理论基础,而且计算时所需基本数据都是气象站常规的观测资料,易于获得。
刘晓英郝卫平张健
关键词:干旱指标作物生长过程CWSI农田水分ETA
我国小麦资源与综合生产能力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在分析我国小麦生产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因子载荷矩阵理论,通过构建因子分析模型,确定了影响小麦总产量的各因子及其影响权重。经研究认为,影响小麦产量的第一主因子为资源(科技)因子,主要是科技发展水平、农业资源等;第二主因子为投入(产出)因子,表现为价格、收益等;第三主因子为政策因子,包括政策虚拟变量、工农业商品比价;第四主因子为气候因子,主要为受灾比重的大部分信息。因而,要提高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必须遵循“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原则。
邢素丽刘孟朝彭青伟
关键词:小麦资源
湖北省粮食主产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利用"网格"取样、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和GIS技术探讨了湖北省粮食主产区3个自然村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pH值和有机质相对稳定,在整个研究区域其变异较小,近似于正态分布,施肥元素的变异则较大,表现出明显的负偏峰分布特征;土壤有效P、K和Zn等重要施肥元素的空间变异主要是受土壤利用方式和施肥水平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同时其缺乏又更多地出现在水田中。
刘冬碧熊桂云陈防余延丰张继铭范先鹏杨利
关键词: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