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12ZZ124)

作品数:10 被引量:87H指数:6
相关作者:冯怡沈岚梁爽熊耀坤林晓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代谢
  • 3篇代谢组学
  • 3篇川芎
  • 2篇药动学
  • 2篇药剂学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小鼠
  • 2篇HPLC法
  • 2篇HPLC法测...
  • 1篇代谢紊乱
  • 1篇代谢组学研究
  • 1篇地黄
  • 1篇地黄丸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多糖
  • 1篇洋川芎内酯I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机构

  • 12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教育部
  • 1篇上海丽珠制药...

作者

  • 11篇冯怡
  • 7篇沈岚
  • 5篇梁爽
  • 4篇林晓
  • 4篇熊耀坤
  • 3篇朱云云
  • 3篇阮克锋
  • 3篇洪燕龙
  • 3篇杜焰
  • 2篇王优杰
  • 2篇于泽
  • 2篇马诗瑜
  • 2篇王强
  • 1篇杨秀娟
  • 1篇胡蓉婉
  • 1篇从文娟
  • 1篇田凤
  • 1篇赵立杰
  • 1篇赵怀彬
  • 1篇阮克峰

传媒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药材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代谢组学的六味地黄丸干预大鼠甲亢模型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该文采用血清代谢组学探讨正常大鼠皮下注射L-左旋甲状腺素钠诱导甲亢模型的作用机制和六味地黄丸干预甲亢模型的作用研究。方法选用SD大鼠按35μg.(100 g)-1皮下注射L-左旋甲状腺素钠造模1周后,给予4.7 g.kg-1的六味地黄丸干预3周,同时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不同组别大鼠的血清进行了分析。结果甲亢大鼠的体内草酰乙酸、磷酸二羟基丙酮、乙基葡糖苷酸、甘油三酯、溶血磷脂、胆固醇等明显上调;而六味地黄丸干预后,这些物质的水平出现明显下调。结论推测甲亢大鼠机体内的三羧酸循环发生障碍,糖、脂质、氨基酸代谢均出现紊乱,给予六味地黄丸后紊乱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这种方法为全面建立一种基于代谢组学的手段来诊断甲亢的病因和评价六味地黄丸治疗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彬沈岚从文娟朱云云王强冯怡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代谢紊乱三羧酸循环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
中药制剂原料吸湿动力学初步探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应用数学模拟研究中药制剂原料吸湿动力学模型,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中药制剂原料吸湿特性。方法:测定中药制剂原料的吸湿性,分别采用Fick第一扩散定律、一级渐进模型、Peleg模型、Fick第二扩散定律进行拟合。结果:中药制剂原料吸湿过程符合Fick扩散定律,可采用Peleg模型拟合中药制剂原料的吸湿动力学,模型与平衡吸湿量和初始吸湿量呈负相关。蓝芩方提取物、双黄连方提取物、山菊降压方提取物、乐脉方提取物、玄麦甘桔方提取物、野菊花提取物、川参方提取物、康心宁方提取物、安神养心方提取物的预测值与实际值间相似度分别为0.999 6,0.995 9,0.999 2,0.927 1,0.995 7,0.998 8,0.999 1,0.919 8,0.979 6,扩散系数依次为1.16×10-7,1.74×10-3,3.06×10-3,2.62×10-3,2.16×10-3,2.48×10-3,2.23×10-3,2.85×10-3,2.64×10-3。结论:通过数学模拟探析吸湿动力学过程可较好地解释中药制剂原料的吸湿机制。
刘国平赵立杰冯怡沈岚杜若飞
川芎对天麻指标成分在偏头痛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研究川芎对天麻中天麻素及天麻苷元在偏头痛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 156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天麻组(灌胃给予天麻提取物0.484 g/kg)和川芎-天麻组(灌胃给予川芎提取物0.652 g/kg及天麻提取物0.484g/kg),先对每组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复制偏头痛动物模型,30 min后给予不同药物,并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及脑组织,采用HPLC测定天麻素及天麻苷元在血内及脑内的浓度,以DAS 2.0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川芎-天麻组中天麻素和天麻苷元在血中的平均滞留时间是天麻组的1.37和1.36倍,半衰期是天麻组的1.62和1.76倍,其中天麻素的清除率为天麻组的88.14%,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川芎-天麻组中天麻苷元在脑内的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是天麻组的1.26倍,平均滞留时间是天麻组的1.44倍,清除率为天麻组的77.76%,与天麻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川芎与天麻配伍后可显著延长天麻素、天麻苷元在血中的滞留时间和半衰期,同时也增加天麻苷元在脑中的生物利用度及滞留时间,减缓消除速率,表明川芎与天麻配伍后可显著影响天麻指标成分的血脑药动学行为,发挥协同效应。
王强沈岚梁爽马诗瑜冯怡阮克锋
关键词:川芎天麻素天麻苷元偏头痛药动学
HPLC法测定洋川芎内酯Ⅰ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测定洋川芎内酯Ⅰ的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为设计洋川芎内酯Ⅰ新剂型提供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洋川芎内酯Ⅰ的浓度,使用Megres-C18色谱柱(5μm,4.6 mm×100 mm),以乙腈-水(1∶3,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78 nm,测定洋川芎内酯Ⅰ在水和不同pH缓冲液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及其在正辛醇-水/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37℃下洋川芎内酯Ⅰ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34.31 mg.mL-1;洋川芎内酯Ⅰ在pH≥9.0的缓冲液溶剂体系中不稳定。在正辛醇-水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13.43(lgPapp=1.13);pH值对洋川芎内酯Ⅰ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影响不大。结论:洋川芎内酯Ⅰ水溶性好,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适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可借此解析其快速入血入脑过程,预测洋川芎内酯Ⅰ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熊耀坤梁爽杜焰田凤冯怡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平衡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应用反相高效制备液相同时分离川芎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H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pre-HPLC),从川芎中分离制备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洋川芎内酯H,并进行结构鉴定。制备色谱条件:Shim-Pack Prep-ODS色谱柱(20.0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冰醋酸溶液(50∶50),体积流量5 mL.min-1,进样体积1 mL,检测波长278 nm。经分析HPLC测定纯度,用UV,MS,NMR等对其进行结构鉴定。鉴定结果确定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洋川芎内酯H。质量分数大于98%。该方法简便、快速,制备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和洋川芎内酯H质量分数很高,既适于用作对照品,也可满足新药研发的需要。
熊耀坤梁爽洪燕龙杨秀娟沈岚杜焰冯怡
关键词:川芎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
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中洋川芎内酯Ⅰ的浓度及药动学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血浆中洋川芎内酯Ⅰ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应用于药动学研究。方法:小鼠单剂量静注或灌胃给予(104 mg·kg-1)洋川芎内酯Ⅰ,在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血浆经沉降蛋白处理后,采用HPLC法测定洋川芎内酯Ⅰ的浓度,使用Megres-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2.0%冰醋酸(1∶3,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洋川芎内酯H为内标,检测波长278 nm。结果:在0.075~30 mg·L-1范围内,洋川芎内酯Ⅰ在血浆中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075 mg·L-1,方法回收率大于85%,日内日间RSD均小于5%,样品在室温下放置24 h,-4℃放置5 d,经过3次冻融循环后基本稳定。小鼠静注给药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31.93 min,AUC(0-∞)2738.80 mg·min·L-1,MRT(0-∞)31.61 min;小鼠灌胃给药后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40.07 min,AUC(0-∞)892.42 mg·min·L-1,MRT(0-∞)61.38 min。经计算,洋川芎内酯Ⅰ在小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2.1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靠,简便快速,适用于洋川芎内酯Ⅰ小鼠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熊耀坤林晓梁爽于泽杜焰冯怡
关键词:小鼠药代动力学绝对生物利用度
应用于多组分中药制剂释药评价的基于数学集合的释放动力学评价方法与Kalman滤波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提供一种评价多组分中药的基于数学集合的释药动力学方法。方法:以扶正化瘀方为研究模型,通过建立的基于数学集合的释放动力学评价方法指导扶正化瘀复方释药系统的制备,对其多组分释放特征进行量化评价,并采用Kalman滤波法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两者比较结果均表明,扶正化瘀复方释药系统样本4与参比制剂扶正化瘀胶囊显示出释药同步。结论:此结果不仅验证了基于集合的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而且通过异步系数参数整体表征目标制剂的释放情况,并能从各特征峰信息的相对误差参数中找到释药单元剂量调整改进的方向,指导相关成分有目的性地调整,以使目标制剂满足与参比制剂释药同步性的要求,同时为多组分中药复方制剂的定量表征和评价中药多组分释放行为的同步性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沈岚翟宇马诗瑜林晓冯怡阮克峰
关键词:中药多组分
从有效成分及效应组分含量层面探讨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的药剂学环节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从有效成分及效应组分含量层面探讨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的药剂学环节变化,为体内药动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建立芍药甘草复方中有效成分及效应组分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采用HPLC法同步测定芍药甘草复方合煎液和单煎合并液中有效成分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煎煮液中效应组分芍药总苷、甘草总黄酮、甘草总皂苷含量。结果:各有效成分与效应组分含量差异均<5%,说明配伍前后从有效成分层面到效应组分层面均无差异。结论: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体外主要成分的药剂学环节无变化,为相使配伍体内药动学研究奠定基础。
沈岚胡蓉婉林晓洪燕龙王优杰冯怡徐德生阮克锋
关键词:药剂学
基于KKay小鼠的麦冬多糖MDG-1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麦冬多糖治疗消渴症(糖尿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MDG-1是从麦冬块根中提取纯化得到的β-D-呋喃型果聚糖,前期研究表明,口服MDG-1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T2DM),但是MDG-1口服几乎不吸收,其起效机制仍然披着神秘...
朱云云从文娟沈岚梁爽王令仪阮克峰吴飞冯怡
关键词:多糖T2DM代谢组学
二甲双胍预防2型糖尿病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二甲双胍可以有效降低不同高风险人群罹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但有效性的评价主要依靠血糖指标。本实验建立了小鼠尿液的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以更全面地评价二甲双胍在糖尿病前期预防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36只雄性C57BL/6小...
朱云云冯怡沈岚王彬阮克峰从文娟
关键词:二甲双胍代谢组学肥胖2型糖尿病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