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501-031) 作品数:5 被引量:16 H指数:2 相关作者: 王莉莉 冯帆 龙隆 李微 张琼 更多>> 相关机构: 军事医学科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应用高内涵分析技术识别雄激素受体激动剂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应用高内涵分析(HCA)技术快速识别对雄激素受体(AR)具有激动作用的药物。方法以稳定表达AR-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AR-EGFP)的人骨肉瘤细胞U2OS为模型,采用HCA技术观察本实验室收集的98个上市药物或优选化合物对AR-EGFP细胞核转位和核颗粒形成的影响,筛选对AR具有激活作用的化合物,分析其浓度效应关系;并用前列腺癌细胞PC-3(AR-/-)和LINCaP(AR+/+)的A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筛选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HCA筛选发现,在98个受试药物中,乐卡地平、螺内酯、异丙肾上腺素和组胺能浓度依赖地促进AR-EGFP细胞核转位,其EC50分别为0.067±0.008,0.21±0.04,0.87±0.26和(4.53±1.04)μmol·L-1;促进AR-EGFP细胞核颗粒形成,其EC50分别为0.023±0.006,0.82±0.13,3.00±1.68和(4.76±1.57)μmol·L-1;地塞米松≥3μmol·L-1时也表现出促进AR-EGFP细胞核转位和颗粒形成的作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在PC-3和LINCaP细胞中,乐卡地平、异丙肾上腺素、螺内酯、组胺和地塞米松均可促进外源和内源AR的转录活性,与HCA结果基本一致,但结果高于HCA筛选测得的EC50。结论以荧光标记细胞为基础的HCA技术是灵敏和快速识别AR激动剂的分析方法。乐卡地平、螺内酯、异丙肾上腺素、组胺和地塞米松具有AR激动活性。 冯帆 龙隆 李微 王莉莉关键词:雄激素受体 激动剂 基于高内涵分析技术的新型PPARα/γ双重激动剂C333H和P633H的肝细胞毒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基于建立的高内涵细胞多参数毒性分析方法,观察新型PPARα/γ双重激动剂C333H和P633H的HepG2肝细胞毒性,并初步探查其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在HepG2人肝癌细胞上,采用高内涵分析(HCA)技术,进行C333H和P633H的细胞毒性(细胞数量、核固缩、膜通透性、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色素C),以及氧化应激和DNA损伤的多参数分析。结果 MTT法测得C333H和P633H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IC50分别为(161.57±15.29)μmol/L和(101.08±17.58)μmol/L。HCA研究表明C333H在10~100μmol/L,P633H在3~30μmol/L显著降低膜通透性和线粒体膜电位;C333H在30~300μmol/L、P633H在10~100μmol/L浓度依赖性地降低细胞数量。至高浓度时,300μmol/L C333H和100μmol/L P633H进一步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核DNA及细胞色素C含量,显著减少核面积,此浓度下膜通透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增加。结论 C333H在低于100μmol/L,P633H在低于30μmol/L时对HepG2肝细胞无明显的毒性反应;线粒体损伤、膜完整性破坏是两化合物引起细胞毒性反应的主要机制,其中线粒体损伤为毒性反应早期敏感性检测指标。此外,HCA法与MTT法在细胞增殖作用的分析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刘利波 陈伟 龙隆 王莉莉关键词:肝毒性 PPAR 新药筛选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激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0年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c-Fms)是原癌基因c-fms的编码产物,属于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c-Fms结合,激活其酪氨酸激酶,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的存活、增殖、分化以及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Fms及其配体的过度表达,引起该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参与了肿瘤形成和炎症发生过程。因此,靶向c-Fms激酶的抑制剂能抑制受体的磷酸化,阻断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是治疗肿瘤、关节炎等疾病的潜在药物。 杨胜乾 王莉莉关键词:酪氨酸激酶 炎症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耐药K562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耐药特征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建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STI-571)耐药K562细胞系并研究其耐药特征。方法采用含递增浓度伊马替尼的培养基培养K562细胞,诱导耐伊马替尼K562细胞系(K562R)。通过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形态和细胞凋亡分析确定耐药细胞是否形成;采用MTT法观察耐药细胞的耐药谱;通过半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并通过基因测序分析K562R细胞B细胞受体-c-Abelson(BCR-ABL)激酶区基因序列。结果成功地将伊马替尼高敏感的K562细胞诱导成K562R,伊马替尼抑制K562和K562R细胞存活的IC50值分别为0.01±0.00和(2.35±0.01)μmol·L-1,耐药倍数为235.0倍。K562R具有一定的交叉耐药性,对高三尖杉酯碱、长春新碱和对柔红霉素的耐药倍数分别为13.2,63.2和11.8倍。K562R可对抗伊马替尼诱导的细胞凋亡,伊马替尼1.0μmol·L-1培养24 h K562和K562R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2.1%和18.2%。耐药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与K562细胞相比,K562R细胞BCR-ABL基因、多药耐药基因(MDR)和p-糖蛋白基因(p-GP)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此外,K562R细胞BCR-ABL基因的第696位发生A→C点突变,该位点突变导致激酶区第231位氨基酸由赖氨酸取代原有的天冬酰胺。结论成功建立了耐伊马替尼细胞系K562R。K562R细胞具有交叉耐药性和对抗伊马替尼诱导的细胞凋亡等特征。K562R细胞BCR-ABL基因序列发生点突变,MDR和p-GP等基因表达亦明显升高。 冯帆 张琼 刘洪英 李松 王莉莉关键词:伊马替尼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K562细胞 协同致死筛选技术及其在肿瘤相关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2013年 最近10年协同致死筛选技术被成功应用到肿瘤相关领域的研究,成为揭示肿瘤相关基因与其他基因相互作用的有力手段。本文介绍了协同致死筛选的技术以及其在肿瘤相关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研究发现了大量与常见癌基因如RAS、多聚ADP核糖聚合基因、MYC或抑癌基因P53、张力蛋白同源基因存在协同致死关系的基因,筛选还发现了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长春新碱和拓扑替康等的增敏基因。这些研究为揭示肿瘤耐药、复发机制提供了线索,为靶向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了目前相对成熟的协同致死筛选的几种不同的技术方法,以及该技术用于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研究进展。 王莉莉 李菲菲 赵长琦关键词:肿瘤 RNA干扰 靶标 联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