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0909)
- 作品数:15 被引量:90H指数:7
- 相关作者:辛自强张睆刘春晖刘国芳胡卫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儿童的分数概念理解的结构及其测量被引量:11
- 2012年
- 理解分数概念对于儿童数学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分数概念是一个多含义的概念结构,使得分数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研究者大都认同分数概念包含五重含义:部分—整体、测量、比、商、算子。但是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分数概念结构理论,以说明这些含义之间的关系,并基于这些理论发展了不同的分数概念理解测验。在该领域,今后可以从分数不同含义的心理表征及其关系,分数概念测验编制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 辛自强张睆
- 数字线估计研究:“模型”背后的策略被引量:7
- 2012年
- 基于数字线估计任务,研究者认为数字大小表征是逐渐由对数模型向线性模型发展的,对数字的线性表征可促进数字记忆能力的发展。然而,这些研究并未对数字估计准确性与数字大小的关系给予足够的关注。本研究认为数字线估计需要包括工作记忆在内的多种认知成分参与,工作记忆等能力的不足可能使得幼儿必须借助于外部线索来进行数字线估计,因此数字线估计准确性在不同的数字上有不同的表现。本研究使用5至6岁幼儿为被试进行了数字线估计研究,支持了上述假设,这说明了幼儿在进行数字线估计时是一个灵活的策略使用者。
- 刘国芳辛自强
- 儿童表征深度的微观变化:路线、速度及来源被引量:1
- 2015年
- 以往研究表明,表征深度的发展是一个随年龄增长而单调上升的过程,但这些年龄尺度上的横断研究难以说明表征深度变化的发生过程及其机制。本研究采用微观发生法,以齿轮推断任务为材料,探讨了68名小学五年级儿童表征深度的变化路线、速度及来源。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期间,儿童的表征深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变化路线主要体现为从最基本的一级水平向更高级的二、三级水平的递增过程,但这种变化路线的个体间差异较大;变化速度体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上述变化特点与练习及自我解释、练习模式的特征以及任务难度等因素有关。
- 张睆辛自强
- 关键词:微观发生法
- 分数概念语义理解对儿童乘法应用题表征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理解分数概念语义含义,意味着能用分数符号表示不同问题情境中两个量的关系.而分数应用题表征的关键,是将问题情境中事实关系正确转换为分数运算.二者关系尚缺乏实证研究加以检验.以295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儿童分数概念语义理解对乘法应用题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分数概念语义理解可以整体预测乘法应用题表征水平;(2)儿童在部分整体含义和测量含义的理解水平,均可单独预测其对计量、比较和转换乘法应用题表征水平;(3)儿童对"比"的理解,可单独预测比较应用题表征水平,对"商"的理解,可单独预期转换应用题表征水平,同时,算子含义不能单独预测任何应用题表征水平.这一结果说明,儿童分数概念语义理解影响其表征应用题中的事实关系.
- 张睆辛自强陈英和胡卫平
- 关键词:语义理解分数应用题
- 数字线和离散物体任务训练对儿童整数偏向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数字线任务和离散物体任务对81名拥有错误整数偏向的儿童进行干预,再施测分数比较任务,以考查不同干预对错误整数偏向的影响以及分数在心理数字线上的表征方式。结果表明:(1)离散物体组儿童在干预任务中表现较好,在分数比较仟务中得分也显著高于数字线组儿童,但反应时要慢于数字线组儿童。(2)正确比较分数时,两组均出现正确整数偏向,但错误的整数偏向依然存在,二者在整数系统扩展到有理数系统这个过渡期同时存在。
- 辛自强刘春晖
- 关键词:心理数字线
- 集合关系特征对小学生分数乘法应用题表征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数学应用题往往包含了一定的事实及其关系,称为集合关系.传统的问题表征模型强调了集合关系的语义含义对应用题表征的影响,而关系复杂性模型则强调了集合关系的等级复杂性对应用题表征的影响.但二者的相互关系如何,目前尚不清楚.通过自编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任务,以76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为被试,初步探讨了乘法语义含义(组合、比较、转换)和等级复杂性对于分数乘法应用题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乘法语义含义和等级复杂性都会影响应用题表征的难度,且交互作用不显著;(2)3种乘法语义含义中,比较含义更难于表征.
- 张睆辛自强陈英和胡卫平
- 小学生在非符号材料上的分数表征方式被引量:10
- 2013年
- 以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117人作为被试,采用非符号性分数材料探讨小学生的分数表征方式,以确定他们能否表征分数值。以心理数字线假设为理论基础,分析被试完成分数比较任务的距离效应和反应编码中的"空间—数字关联"效应(SNARC效应)。结果表明:小学三到六年级学生能够对分数进行整体表征,并且表征效率随年级上升而显著提高。至少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已能够根据分数的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自左至右地将分数表征在心理数字线上。
- 辛自强李丹
- 关键词:心理数字线
- 五—八年级学生分数概念的发展被引量:22
- 2010年
- 获得正确的分数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连续性与可分割性.Stafylidou等人(2004)曾提出学生要经历从低到高的如下3个层次:将分数表征为两个互相独立的自然数,将分数表征为“部分一整体”关系,将分数表征为两个数的比例.基于该理论框架考察了199名五至八年级学生的分数概念发展情况及其错误概念类型.结果表明:(1)我国儿童分数概念发展较好.随着年级的升高,分数概念发展水平逐步升高,具体表现为在低层次上人数减少,高层次上人数增加.(2)儿童分数理解中常出现的错误概念如下:整数偏向现象、对数字“1”理解有误、由“部分一整体”关系导致概念理解错误等.
- 刘春晖辛自强
- 分数概念的个体建构——起点与机制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2013年
- 理解分数概念对于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非常重要,而儿童学习分数概念的过程,可以视为知识的个体建构过程.就建构的起点而言,分割计数和相对量的知觉可能是分数概念建构的两种个人经验基础.从建构机制来看,不同学者分别从层次递归过程和反省抽象过程解释了分数概念的个体建构机制.个体的整数知识、主体动作和分数符号都会影响分数概念的个体建构过程.可以从不同经验基础的作用,反省抽象的认知机制以及分数符号在整数偏向中的作用等3个方面展开进一步的研宄.
- 张睆辛自强
- 等值分数概念的理解被引量:4
- 2012年
- 等值分数是表示具有相等值的分数,它建立在两个量具有确定比例关系的基础上。研究表明,儿童在接受正式教学之前,就具有了等值分数的非正式知识,但仍然在概念理解上存在很大的困难,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自身运算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未获得乘法思维和守恒观念;二是缺乏对等值分数不同语义的理解。在今后研究中,需进一步探讨从非正式知识到正式概念之间的发展路径,尝试开展等值分数的早期教学实验,并需要结合多种语义背景来考查儿童的概念发展水平。
- 韩玉蕾辛自强胡清芬
- 关键词:守恒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