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A751014)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耘华纪建勋胡金平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机械工程更多>>
- 清初“程山之学”与西学:以谢文洊为中心被引量:4
- 2011年
- 文章对清初江右以谢文洊为中心的"程山之学"与天主教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从现代学术视阈对谢氏"畏天命"的为学宗旨之具体蕴含做出了详尽分疏。谢氏认为:人从"知天"到"为人",中间必经一个"畏"字、一个"怕"字。此种"畏"、"怕"情感,是指对"上帝"与"天命"的敬畏,因此,其"畏天命"之学带有鲜明的他律色彩;其次对谢氏与天主教徒刘凝的"上帝"观做出了同异辨析,指出二者差异的焦点是"上帝"是否曾经"降生为人(耶稣)",并结合《日录》,对《七克》与谢氏思想的内在相通之处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最后以江右之髻山、翠微学人为主,对程山之学在清初的流播与影响状况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 刘耘华
- 关键词:天主教
- 谢文洊与西学被引量:2
- 2011年
- 文章对清初江右“程山之学”的创始人谢文涛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其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是经由教徒刘凝而达成的;论文根据新的材料对刘凝的生卒年代及入教时间进行考辨,并就二者的“上帝观”之异同提出了新的看法,然后结合《日录》的材料,对《七克》与谢氏思想的内在相通之处做出了细致的比较论析。
- 刘耘华
- 关键词:西学
- 杂糅的信仰与情感世界——清初上海的天主教文人许缵曾再论被引量:3
- 2008年
- 通过材料考证和文本细读,对清初上海的天主教文人许缵曾的思想、信仰与情感世界作了较为深入的解释和探讨,同时也基于此对陈垣、方豪两大家的看法有所匡正。文章认为,许缵曾是上海著名天主教世家的第二代教徒,相比于其祖辈,其内心世界已很少"两头蛇"的紧张,也不复有对天主教"惟一真道"的执着,故相应增加了对别种教派的宽容,其人生指南往往是由多种价值理念和宗教关怀杂糅而成。天主教的本真蕴含逐渐消融在固有文化的血脉之中,必须将其置于生平、家世、事功及其人际脉络诸重透镜之下方能予以辨析。这种信仰生活的内涵嬗替,在明清天主教世家的后代身上有相当普遍的表现。
- 刘耘华
- 关键词:清初
- 晚明“汪汝淳”考
- 2010年
- 学界主要是在两个研究方向下提及汪汝淳的:一为明末天主教研究,涉及的是汪汝淳校梓并题跋的天学著作;一为毛文龙历史研究,涉及的是汪汝淳所撰的《毛大将军海上情形》。
- 胡金平
- 关键词:WANGGRANDMAOSEAS
- 烟草与文学:清人笔下的“淡巴菰”被引量:1
- 2012年
- 自15世纪欧洲殖民者在南美知晓"淡巴菰"(烟草)及其吸食之法以来,它便迅速流传全球。万历年间,它由多条线路进入中国,很快便南北风靡,并成为农业生活的一部分,词人骚客之讽咏也在在皆有。但是,相比于学界对酒、茶、樵等与文学之关系的论述,"淡巴菰"与中国文学之关系则可称全然被漠视。文章从四个方面入手,讨论其与名公巨卿、与江南文人、与妇女以及与笔记小说之诸重关联,得出结论如下:首先,清代之文人,因不知"淡巴菰"来自远西之美洲、欧洲,而以为乃吕宋所产,故未曾因其为远西之物而有意排斥、厌恶之。其次,"淡巴菰"传入中土不久,国人对其利弊两端便有清楚认知,禁烟之举,历朝皆有,恶烟之人,屡见不鲜,然而烟草并未与之俱绝,故全祖望所云"仁草"之辩,似仍有其合理性。最后,对于士人而言,"淡巴菰"有催发灵感、润绵诗文之力,故嗜之者尤甚,然总体而言,付诸歌咏者不多,相比于咏唱酒茶之浩瀚篇章,有关"淡巴菰"的叙述、吟咏仍显数量匮乏。"淡巴菰"之于清代文学,其催发灵感、滋育巧思的间接"贡献",远大于对其自身的直接描述。
- 刘耘华
- 关键词:烟草清代文学
- 我国制造望远镜第一人薄珏及其与西学关系之考辩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对我国制造望远镜第一人薄珏其人其学进行了研究。首先尝试厘清望远镜在明末的传播脉络,认为郑仲夔所载挟望远镜游南州的"某道人"应为初入中国的汤若望,并将第一架望远镜传入中国时间判为1622年。其次,对薄珏生平重新加以梳理,认为薄珏在科技方面的学问受西学影响很大,其实为明季望远镜之学由官方向民间流播的过渡人物。依据新发现史料,薄珏制造望远镜是受到了汤若望《交食历指》一书的直接影响,并受汤氏《远镜说》一书的间接甚或直接的影响,其对西方的光学知识又有所发展而创制开普勒式望远镜。另外,薄珏的大量天文著作的撰写受到了《崇祯历书》和《寰有诠》等浸染,其内容相当一部分是由西学衍发而来。
- 纪建勋
- 关键词:望远镜汤若望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