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693)
- 作品数:9 被引量:192H指数:8
- 相关作者:谢颖桢任晋婷王永炎陈婷婷孙畅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源流及发展(四)——中风后脑肠轴改变及化痰通腑法治疗痰热腑实证的效应机理被引量:46
- 2013年
- 综述中风病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情况及危害,胃肠道功能紊乱脑肠轴机制,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发生及中药治疗效应机制。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卒中后脑肠肽应激性升高,其升高水平与卒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痰热腑实证患者胃动素水平较其他证候明显升高。迄今为止对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疗效机制主要从调节脑肠轴、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 王永炎谢颖桢
- 关键词:中风痰热腑实脑肠轴
- 中风急性期中经络与中脏腑痰热腑实证临床特点对比研究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探索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痰热腑实证与中脏腑痰热腑实证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时点中医证候分布、腑实持续时间等方面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病历回顾研究的分析方法,对204例中经络痰热腑实证(以下简称中经络组)与217例中脏腑痰热腑实证(以下简称中脏腑组)的基本信息、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腑气通畅与否及腑实持续时间、不同时段(发病1~3 d、发病4~7 d、发病8~14 d)中医证候分布进行数据结构化录入,对数据所得临床特点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中脏腑组患者NIHSS评分中除意识状态以外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高于中经络组(P<0.01);中脏腑组患者平均腑气通畅时间明显长于中经络组(P<0.01),且急性期内中脏腑组腑气始终未通的比例明显高于中经络组;中经络组中痰热腑实证在发病1~14 d呈现逐渐递减趋势,中脏腑组痰热腑实证在发病1~7 d呈现递增趋势,发病8~14 d呈现递减趋势;中经络组气虚血瘀、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在4~14 d的出现例数明显高于1~3 d,中脏腑组阴虚风动、痰热瘀血、风痰瘀血在8~14 d出现例数明显高于1~3 d。结论痰热腑实证的持续时间与中风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中脏腑痰热腑实证神经功能缺损重、持续时间长。
- 陈婷婷任晋婷任丽娜贺忠延孙畅王冬慧孙明广王芳谢颖桢
- 关键词:中风病痰热腑实证中经络中脏腑回顾性分析
-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源流及发展(三)——意象诊疗模式下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涌现特征被引量:8
- 2013年
- 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思维方式,中医辨证论治采用"立象取意"的意象思维模式诊疗疾病。中风病始发态至极期,与病情发展变化同步出现的痰热、腑实征象,因其消长与疾病向愈、加重密切相关,在"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的意象诊疗过程中凸显涌现出来。在意象诊疗过程中总结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候的涌现特征:意象结合高概念蕴育涌现"新颖性",相应变化生意象刻画涌现"动态演化性",意象内在存因果融通涌现"微-宏观效应",必然意象寓偶然揭示涌现"整体统一性"。
- 王永炎谢颖桢
- 关键词:化痰通腑法中风病痰热腑实证
- 化痰通腑法治疗217例中风中脏腑痰热腑实证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通过化痰通腑法对中风中脏腑痰热腑实证患者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损及相关证候影响的分析,研究痰热腑实证及化痰通腑法在中风病病势转归中的作用。方法:检索东直门医院信息中心1975年至2005年中风病案号从病案室获取原始病案,严格遵照中风病和痰热腑实证的诊断标准及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遵循双人双录交叉核对原则,将纸质病案转化为结构化电子数据,运用频次统计和t检验分析通腑前后患者在意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及火热证、痰证的改变情况。结果:共得到中风中脏腑痰热腑实病案217例72.81%的患者,其证候在发病72 h内出现,化痰通腑法可使83.41%的患者腑气通畅,58.5%的患者神志转清,同时促进了意识恢复的速度,缩短了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降低了火热证、痰证程度,促使神经功能恢复。结论:痰热腑实证出现与中风病严重程度相关,化痰通腑法促使腑气通畅、降浊解毒,减轻痰热、痰火证的同时,对改善中风病意识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病情有积极作用。腑气通畅在中风病中占据重要地位,痰热腑实证及化痰通腑使腑气通畅对中风病预后转归有重要作用,提示中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脑与肠存在密切关联。
- 任丽娜任晋婷陈婷婷贺忠延孙畅王冬慧孙明广谢颖桢
- 关键词:中脏腑痰热腑实化痰通腑
- 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血瘀证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通过病案回顾分析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血瘀证临床特点,探讨阳(气)虚化风病机的临床内涵。方法:收集发病3 d以内的中风病住院病案1049例,其中气虚血瘀证85例(8. 10%),并比较气虚血瘀证与非气虚血瘀证临床表征的不同。结果: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血瘀证既往多合并中风病、冠心病、房颤等病史,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心悸、胸闷、憋气、短气、肢痛不移、四末不温、余尿不尽、夜尿多、便干,舌象多表现为舌色淡、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象多表现为缓、沉、细、弱、涩、结代。结论:中风病是气机逆乱所致,阳亢化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已成为公认的中风病发病病机,阳(气)虚化风、虚气流滞所致中风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 王金宝孟宇晴马宏谢颖桢
- 关键词:中风病气虚血瘀证
- 王永炎教授诊治中风病变证戴阳证经验探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王永炎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风病诊治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风病变证戴阳证的概念。从戴阳证的概念、戴阳证的病机与临床诊治等方面对中风病变证戴阳证进行探讨,并通过对1例病案进行分析,总结王教授诊治中风病变证戴阳证的经验,以期为戴阳证的诊治提供参考。
- 王冬慧任晋婷谢颖桢
- 关键词:中风
- 王永炎教授对中风病“阳(气)虚化风”的病机认识被引量:22
- 2017年
- 本文就王永炎教授提出"阳(气)虚化风"的中风发病新机制的意象诊疗过程、历代相关研究、风的概念的诠释和西医学相关疾病基础及机制几方面进行阐述。王永炎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在中风病发病之初即表现为气虚甚则阳虚为主的征象,症见肢体松懈瘫软、精神萎靡不振、面色白光白、劳则更甚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而用益气温阳法治疗后改善显著,根据临床病证现象及证治效验的观察,在"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的意象诊疗过程中总结出中风病"阳(气)虚化风"的发病新机制。其不同于历代医家气虚或阳虚中风的理论,而是在中医理论及临床疗效支持的基础上,依据其临床基础疾病及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结合西医学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点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中风病"阳(气)虚化风"论的提出是从疾病和证候、治疗与验证的过程中形成的中风病发生新机制,是对中风病急性期以"风火痰瘀"为核心证候病机的补充完善。
- 任晋婷谢颖桢
- 关键词:中风病
-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源流及发展(一)——历史源流、证候病机及临床应用被引量:80
- 2013年
- 化痰通腑法目前已成为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界广泛应用的治疗急性期中风病危重症的主要治法。回顾了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历史与源流。从"涌现"视角介绍了痰热腑实证的发现过程,依次从中风病始发态腑气不通现象的不断出现与观察、腑气不通与痰热证候同时存在及其与病情程度关系的思考、痰热腑实证候的涌现与毒损脑络病机的蕴育、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形成的多种途径几方面对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涌现进行分析论述。进一步从辨证要点、证候鉴别、方药组成、组方释义、临证化裁、煎服法及使用细则、适用范围、观察指征及预后判断、使用禁忌几方面对痰热腑实证与化痰通腑法的临床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 王永炎谢颖桢
- 关键词:化痰通腑法中风病痰热腑实证
- 王永炎院士诊治帕金森病学术思想探析被引量:22
- 2019年
-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根据症状表现,可将帕金森病归属于中医"老年颤证"。王永炎教授认为本病本虚标实,病机复杂,本虚为发病基础,标实为发病依据,内风为发病动因,治疗当以熄风、化痰、活血为通则,兼以解毒,固本培元缓图收功,疗效显著。
- 孙明广王芳王冬慧陈婷婷马鹏珍孙娜何丽丽谢颖桢
- 关键词:帕金森病颤证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