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ECT20090230)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郑洁琼张琢王金生滕彦国冯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下水
  • 1篇生物转化
  • 1篇自然衰减
  • 1篇金属
  • 1篇河水
  • 1篇

机构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1篇冯丹
  • 1篇滕彦国
  • 1篇王金生
  • 1篇张琢
  • 1篇郑洁琼

传媒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河水-地下水交互带内砷及金属的自然衰减过程被引量:3
2010年
在简单介绍污染物自然衰减作用定义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河水-地下水交互带内As和以矿山废水为来源的金属污染物的自然衰减行为:主要包括吸附作用,氧化还原作用,生物转化作用等。其中详细介绍了金属Fe、Al的氢氧化物/氧化物对As化合物和其他金属如Cd、Cu和Zn等的吸附作用;Ca2+、Fe2+、磷酸盐、重碳酸盐等阴阳离子和天然有机质对吸附作用的影响;金属微生物氧化还原作用以及微生物作用下As(V)与As(III)的相互转化过程。研究发现,阳离子可以增强金属的吸附作用,阴离子主要是参与竞争吸附;天然有机质对金属吸附过程的抑制作用阻碍金属的固定;交互带内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可以引起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微生物催化还原不利于As的自然衰减。最后指出目前河水-地下水交互带内金属污染物衰减过程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冯丹滕彦国张琢王金生郑洁琼
关键词:自然衰减金属生物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