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73170)
-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4
- 相关作者:魏玮马松昌张武林曲亮雷原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与二氧化碳排放被引量:8
- 2013年
- 笔者在测算中国30个省1995年~201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该面板数据,分别以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被解释变量,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运用FE、混合OLS、D—GMM、S-GMM等多种估计方法研究了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能源强度等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均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曲线关系,中国的现状符合EKC假说,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会弱化城市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 王娟魏玮马松昌
- 关键词:经济发展城市化二氧化碳排放面板模型STIRPAT模型
- 基于空间计量的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来自中国地市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被引量:6
- 2017年
-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城市能源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市间的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某一城市的能效状态会对邻近城市产生直接影响。在诸因素中,能源禀赋、政府干预、产业结构对其影响最为强烈,且呈负相关,而其他因素表现不显著。这表明在提高城市能源效率的过程中,应加强区际合作,深化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并弱化政府的不合理干预。
- 邓靖
- 关键词:能源效率城市
-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协同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为了避免中国重蹈加入WTO以后碳排放量急剧增长的覆辙,防止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打"低碳牌"来遏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必须平衡经济增长和碳减排的关系。从协同的视角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构建了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计算了中国的协同度并探索了影响该复合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2000—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碳减排的协同度先降后升,协同度较弱但整体趋势向好;能源强度以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协同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打造低碳化的"一带一路"的建议与对策。
- 雷原张武林曲亮
- 关键词:碳排放经济增长灰色关联
- 碳限排、R&D补贴与技术进步偏向——基于DCGE的情景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DCGE)方法,笔者就分别实施碳排放限制政策、R&D补贴政策及它们同时实施时的技术进步偏向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发现:碳排放限制政策加快了化石燃料节约型和清洁能源使用型技术进步,政策引入时间对这两种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相反;R&D补贴政策加快了知识使用型技术进步,过高的R&D补贴率会对GDP造成损失;同时实施上述两种政策时,其合力将减慢资本使用型技术进步速率,而加快知识使用型及化石燃料节约型技术进步速率,并且在适度的R&D补贴率水平下,较早的政策引入能够减少GDP损失。
- 叶宏庆宋一弘何旭波
- 关键词:补贴
- 基于最终需求视角的中国碳排放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基于最终需求的研究视角,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居民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所导致的碳排放。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出口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分别占各行业碳排放总量的5.29%、17.08%、5.51%、38.39%、1.83%和31.91%。平均而言,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每1元的消费支出分别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18和0.196千克的CO2;每1元的固定资本形成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3千克的CO2;每1元的出口导致所有行业总计排放0.28千克的CO2。
- 高群王锋
- 关键词:碳排放资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