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S039)

作品数:29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吴小伦田冰张玉娟牛宗岭张云筝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9篇明清
  • 8篇黄河
  • 7篇明代
  • 6篇城市
  • 5篇兴衰
  • 5篇水患
  • 5篇黄河水患
  • 5篇黄淮
  • 5篇黄淮平原
  • 4篇明清时期
  • 3篇灾害
  • 3篇灾害史
  • 3篇生态
  • 2篇治黄
  • 2篇社会应对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灾难
  • 2篇述论
  • 2篇水环境
  • 2篇水灾

机构

  • 14篇河南科技大学
  • 12篇河南省社会科...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湖南大学
  • 1篇中原工学院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吴小伦
  • 12篇田冰
  • 2篇张玉娟
  • 1篇张云筝
  • 1篇张宪功
  • 1篇李成晴
  • 1篇聂传平
  • 1篇牛宗岭

传媒

  • 7篇黄河科技大学...
  • 4篇中州学刊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 3篇农业考古
  • 2篇宋史研究论丛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山西档案
  • 1篇兰台世界(上...
  • 1篇殷都学刊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流变迁与城市兴衰:基于开封的个案考察被引量:3
2013年
开封孕育于水体丰茂的豫东平原,初兴于鸿沟开通后的战国,沉寂于河流通塞无定的魏晋南北朝,再兴于通济渠疏浚后的隋唐,繁盛于四河通城的北宋,最终衰落于河流相继淤平或停航的元明清三朝。河流通塞成为开封城兴衰隆替的核心因素之一。
吴小伦
关键词:河流兴衰
开封水环境的历史变迁被引量:2
2014年
历史时期,开封境内的水环境可以两类析分:一是大小河道,为流通性水体;二是池、泽、潭、泊等,可视为静态性水体。就其存废时间而言,可以秦汉、宋代为分界线,先秦时期,水体丰茂;秦汉之际,多数湮废;唐宋年间,河道纵横,池泽棋布,水环境之盛达到顶峰;宋代以降,各河道再次相继淤平或淤浅,其他静态性水体也逐渐消弭于泥沙沉积,农业生态受到重大影响,并呈现出与水环境兴衰同步的变迁轨迹。
吴小伦
关键词:水环境农业生态
明代黄河决溢对黄淮平原经济发展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黄淮平原位于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部黄河以南及安徽省、江苏省淮河以北,是华北平原的南部。明代为保证南北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畅通,人为抑止北流,造成黄河改道决溢频发,几乎无岁不灾,灾害范围之大遍及黄淮平原,对黄淮平原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漕运受阻,农业受损,城镇遭淹。官民采取了应对黄河决溢的一系列有效措施,改变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促进了黄淮平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田冰张云筝
关键词:明代
水环境变迁与城市景观建设:以明清开封“八景”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依水建城是我国城市兴起时的典型特征,城市水利又转而成为城市兴起后的重要建设内容,诚如张一恒所云:"从出现城市始,依山临水选址筑城,与自然山水共存、共荣、共雅就成为古代城市建设的传统追求,……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充满了自然山水特质。"[1]12这里就折射出一个问题,即水对城市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性。不难想象,
吴小伦
关键词:城市景观建设环境变迁八景明清自然山水城市建设
唐末长安城毁废过程考察
2012年
唐末长安城毁废问题是长安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形成对唐长安城的全面认识。盛唐长安城作为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一个典范,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从封建政治、国都地位、建筑布局、宗教传播、区域文化诸方面展开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厚,然而学界对这座都城的毁废过程却着墨较少,
田冰
关键词:唐末城市建设封建政治宗教传播区域文化
水灾与明清开封城市民生的变迁
2014年
明清时期,开封城水灾深重,人口数量及百姓营生、水产品种类、灾后生活、日常用水、赏游地点与内容选择等基层民生的诸多方面无不发生较大变迁。为救灾恤民,政府表现出了积极的应对态度,使备灾救灾实现了常态化,但由于缺少其他卓有成效的改善民生的行为,城内民生还是迈入了日渐艰窘的状态。
吴小伦
关键词:明清水灾民生
近几十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变迁与城镇兴衰研究综述被引量:3
2018年
近几十年来,学者们侧重于古都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关系的研究,对古代中小城镇与生态环境变迁关系的研究深度不够;主要关注黄河及其支流水患对某一城镇的影响,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变迁、城镇兴衰,特别是二者关系的研究,尚不够系统、全面。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入。
田冰
关键词: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
明代黄河水患与治黄保漕的时空变迁述论
明代黄河频繁决口,河道变迁较大。据郑肇经统计,明代黄河决口301次,漫溢138次,迁徙15次。黄河几乎无岁不灾,灾害范围之大几乎遍及河南中东部、山东西北部和西南部、南直隶北部。明人储巏曾言:"中国之河患,兖豫为甚。"其实...
田冰
文献传递
明代黄河水患与治黄保漕时空变迁述论被引量:7
2015年
明代黄河几乎无岁不灾,灾害范围之大几乎遍及河南中东部、山东西北部和西南部、南直隶北部。明代前期(1368-1505年)黄河水患主要发生在河南开封府,黄河决口北流的一支既影响到山东张秋运河畅通,也造成徐州以下黄河段水量不足,治黄保漕的重心在于堵住黄河北决,解除黄河水患对张秋运河的威胁;治黄保漕的主要措施是在黄河北岸筑长堤,在黄河南岸疏浚河道,使河水主要行经在黄河故道一线。明代后期(1506-1644年)黄河水患转移到河南、山东、南直隶三省的交界之地,河道在归德与徐州间南北滚动、忽东忽西,形成多支岔流,决口漫溢发生,济宁至淮安间的运道时通时塞;治黄保漕的重心区也转移到此段运河,开挖新运河以避黄河水患与加固黄河下游两岸大堤以"束水攻沙",成为治黄保漕的主要举措。然而,黄河含沙量大的自然属性以及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在当时的治河技术条件下,不可能根治黄河水患。有明一代,黄河水患与治黄保漕相始终。
田冰
关键词:明代黄河水患
论明代河南省级官员治理黄河
2011年
黄河肆虐河南,终明一代都没有停止。黄河决口对河南地区造成的伤害不仅在于河决的当时,而且殃及后世。河南省级官员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官员,如何治河、如何救灾、如何治民成为其主要施政内容之一。他们采取具体有效措施治理河灾,为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玉娟
关键词:明代治理黄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