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6166)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葛淑兰陈志华黄元辉朱志敏韩喜彬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溢流
  • 1篇深海
  • 1篇示踪
  • 1篇碎屑
  • 1篇特征及成因分...
  • 1篇浊流
  • 1篇物源示踪
  • 1篇稀土
  • 1篇稀土元素
  • 1篇稀土元素特征
  • 1篇南极半岛
  • 1篇火山
  • 1篇火山碎屑
  • 1篇海冰
  • 1篇白令海
  • 1篇表层沉积物
  • 1篇沉积物

机构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2篇黄元辉
  • 2篇陈志华
  • 2篇葛淑兰
  • 1篇吕华华
  • 1篇石学法
  • 1篇刘焱光
  • 1篇王爱军
  • 1篇方习生
  • 1篇王旭晨
  • 1篇武力
  • 1篇唐正
  • 1篇韩喜彬
  • 1篇朱志敏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极地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南极半岛东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通过对南极半岛东北部海域3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分析发现:(1)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REE)的分布范围为(45.47~183.60)×10-6,平均值为91.36×10-6;稀土元素含量的高低与铝硅酸盐黏土成正比,与生物硅含量成反比;(2)大致以象岛至南极半岛北部的茹安维尔岛为界,研究区西部的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及南设得兰群岛北部岛架-岛坡沉积物稀土含量较低,稀土元素页岩标准化模式与长城站周边土壤/湖泊沉积物、火山岩相一致,表现为重稀土相对富集,铕正异常明显,Sm/Nd分子比值大,推断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南设德兰群岛中-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区与现代火山活动区;(3)研究区东部鲍威尔海盆、南奥克尼群岛岛架和南斯科舍海脊区沉积物稀土元素的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表现为平坦型,轻稀土明显抬升,铕正异常不显著,Sm/Nd分子比值小,稀土元素含量受沉积物中黏土组分含量、硅质生物组分等制约,推断沉积物陆源碎屑主要来源于威德尔海西部和南部,局部受南奥尼克群岛、南斯科舍海脊和南设德兰群岛物质的影响,沉积物的搬运主要受冰筏和海流制约。
陈志华黄元辉唐正王豪壮葛淑兰方习生韩喜彬王爱军武力朱志敏
关键词:稀土元素表层沉积物物源示踪南极半岛
3万年以来挪威海南部冰岛-苏格兰溢流变化及其对海冰活动的响应被引量:5
2019年
北欧海南部沉积物所记录的末次冰盛期以来千年尺度快速气候事件下的溢流水变化特征,对研究历史上热盐环流与气候的相互作用机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冰岛东北部陆架IS-1B岩芯(65°36.357′N, 8°59.045′W)上部130 cm的沉积物粒度组成、颜色反射率和高分辨率XRF元素地球化学扫描测试数据,结合有孔虫AMS 14C测年数据和邻近海区站位沉积资料,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重建了研究区3万年(HS 3期)以来的沉积记录,并重点研究了冰岛-苏格兰溢流水(ISOW)的历史变化特征及其对海冰活动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 ISOW在末次冰盛期初期、 HS1末期到 B/A 暖期和全新世时期强度较高,在HS 3期末期、末次冰盛期中后期到HS 1初期和YD时期强度较弱,其中粒度和地球化学证据都指示ISOW在末次冰盛期和YD时期受北冰洋底层水入侵和海平面下降的影响可能发生了多次停滞.总体来说,挪威海南部ISOW强度的变化与表层海水温度有较强的相关性,表现为冰期减弱,间冰期增强的变化趋势.挪威海北部海冰的覆盖范围自HS 3末期至末次冰盛期开始逐渐南移,并在HS 2初期越过冰岛-苏格兰海脊,在冰岛海盆北部形成常年的冰覆盖. HS 1期中后期到B/A暖期,海冰影响范围开始逐渐下降,但在 B/A 暖期末期到YD时期海冰活动便快速恢复,直至进入全新世后,挪威海南部海冰活动强度才逐渐下降,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季节性海冰活动状态.
吴东刘焱光Jón Eiríksson董林森
白令海深海异常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中国历次北极科学考察航次在白令海北部陆坡及海盆等深水区所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对其开展沉积学等研究,系统归纳该海域常见的异常沉积类型及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成因。BR02孔出现至少3段浊积层,浊积层主要分布于末次冰消期至中全新世。B5-4孔存在至少2段火山碎屑沉积层,其沉积年代分别约为1.3 ka BP和13.2 ka BP。B5-7站表层沉积物中的硅藻组合以新近系硅藻化石Kisseleviella carina Sheshukova-Poretzkaya和Kisseleviella ezoensis Akib为主,且与附近海域其他表层沉积物的硅藻组合面貌差异明显,可能是沉积物再沉积结果,其初始沉积年代大约为早中新世。白令海北部陆缘/陆坡区附近遍布的海底大峡谷对该区沉积物沉积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可能是导致该区浊流沉积与再沉积物的主要原因。此外,白令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北美板块交汇区边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该区地震与火山等构造活动相对活跃,进而进一步促使该区海底异常沉积现象频发。
黄元辉石学法葛淑兰刘焱光陈志华王旭晨吕华华
关键词:白令海浊流火山碎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