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Z1B3)
-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4
- 相关作者:闫龙杨春燕刘章雄邱丽娟张孟臣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大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近红外检测模型建立及可靠性分析被引量:39
- 2008年
- 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和食用油来源,目前常用的蛋白质和脂肪化学分析方法不仅操作步骤繁琐,而且籽粒粉碎而不能延续后代,在大豆品质改良的后代选育过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明确快速、简便、非破坏籽粒的近红外检测方法利用的可行性。利用4个建模样品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3个近红外大豆粗蛋白、粗脂肪籽粒检测模型和1个粉末检测模型。通过重新采集8个不同蛋白质和油份含量的大豆样品检测分析,并送检权威检测部门进行化学分析比较,分析近红外检测的可靠性。通过稳定性、一致性等分析表明,合适的建模样品集是正确建模的前提,在所建3个籽粒模型中,以含415个大豆材料的样品集所建模型(M6)可靠性最好;分析结果还表明,近红外检测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一致,在需要保存籽粒完好的大豆杂交分离世代或大量样品检测时,用近红外检测代替化学分析是可行的。
- 闫龙蒋春志于向鸿杨春燕张孟臣
- 关键词:大豆近红外
- 大豆[Glycine max(L.)]成熟期近等基因系导入片段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选择243个多态性SSR标记,分析轮回亲本Harosoy及23个携带大豆4个不同成熟期基因的近等基因系(near isogenic line,NIL),共检测出导入片段266个,平均每个NIL有导入片段11.6个。其中由携带E1基因的NIL检测出导入片段150个,主要集中在第6号染色体;由携带E2、e3和E5基因的NIL各检测出导入片段55个、49个和73个,分别集中在第20号、第12号和第20号染色体,根据NIL的SSR分析结果聚类,具有相同熟期基因的NILs趋向聚在一起。通过对导入片段进行分析,推测E1基因与第6号染色体的satt643~sat_312区间及第11号染色体的sat_095位点相关,E2和E5基因与第20号染色体的satt587~satt496区间相关,e3与第12号染色体的satt317~satt181区间相关。结果表明,利用近等基因系不仅验证了已知E1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间,发现了一个新的标记位点与E1相关,还鉴定出与E2、e3和E5基因相关的标记,明确了轮回亲本中成熟期基因所在导入片段大小及其位置,为成熟期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提供了信息。
- 魏金鹏鄂文弟刘章雄关荣霞常汝镇邱丽娟
- 关键词:大豆近等基因系成熟期
- 持续高温对大豆品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通过人工控温,在大豆萌发期和幼苗生长期,对10个栽培大豆品种和2个野生大豆材料实施38℃持续高温处理,研究了持续高温对大豆品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高温对大豆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且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大豆品种的抗高温特性与籽粒大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显著相关。野生大豆的抗高温能力远远高于栽培大豆。
- 宋晓昆胡燕金闫龙冯燕荆慧贤赵青松杨春燕
- 关键词:大豆萌发期幼苗期
- 大豆株高QTL定位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株高是大豆产量的一个影响因子,该性状的基因定位对于大豆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以绥农14×绥农20的F2代154个单株为材料,对各单株及亲本的株高性状进行调查和SSR分析。构建一张包含65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用QTL软件分析,在F2代共检测出2个与株高相关的QTL位点,命名为PIht-1和PIht-2位点,均分布在G连锁群。
- 万昆姜成喜刘章雄付亚书朱友林陈维元邱丽娟
- 关键词:大豆株高Q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