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054)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阮青锋曾伟来张良钜李东升曾南石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川南
  • 4篇玄武岩
  • 3篇沥青
  • 3篇矿物
  • 2篇杏仁体
  • 2篇同位素
  • 2篇铜矿
  • 2篇铜矿物
  • 2篇泥石
  • 2篇绿泥石
  • 2篇矿物学
  • 1篇地质
  • 1篇杏仁
  • 1篇碳同位素
  • 1篇同位素研究
  • 1篇热液
  • 1篇自然铜
  • 1篇温度
  • 1篇显微结构
  • 1篇沥青质

机构

  • 5篇桂林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张良钜
  • 3篇李东升
  • 3篇曾伟来
  • 3篇阮青锋
  • 2篇曾南石

传媒

  • 1篇矿物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川南普格玄武岩中沥青质杏仁体的矿物学与成因被引量:2
2020年
川南普格玄武岩顶部发育了一系列杏仁体,沥青、绿泥石、石英、自然铜等矿物以各种产状出现在杏仁体中。系统的矿物学研究表明:杏仁体中的绿泥石为辉绿泥石,形成于中—高温富有机质成矿热液环境;沥青属于石油沥青,有机质来源于下伏地层的中二叠统阳新组(P2 y)生物碎屑灰岩;绿泥石、沥青、石英及自然铜等矿物是玄武岩成岩后的构造应力与晚期基性火山活动共同作用形成的含有机质成矿热液演化的结果,其形成过程为:玄武质岩浆末期(基性岩浆作用末期)→含铜的火山热液(火山热液作用)→构造应力→含有机质的成矿热液→绿泥石→第一世代沥青→乳白色石英→烟灰色石英、第二世代沥青、自然铜→辉铜矿→葡萄石。玄武岩中含沥青的杏仁体、晶洞以及构造破碎带可以作为该地区的铜矿化的重要找矿标志。
张良钜阮青锋杨育富李东升曾伟来
关键词:绿泥石玄武岩杏仁体
川南普格峨眉山玄武岩杏仁体中的绿泥石特征与研究
1.地质特征1.1杏仁状玄武岩的地质特征川南普格东山乡、吉乐乡的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顶部一段(P3em1)的杏仁状玄武岩中普遍发育有绿泥石杏仁体,其中东山乡新银盘村的垮山地区产出有沥青-绿泥石杏仁体。上二叠统玄武岩组的...
张良钜杨育富
关键词:玄武岩杏仁体绿泥石结晶温度成矿热液
文献传递
川南、滇北杏仁状玄武岩中沥青的显微结构、组成及同位素研究
<正>四川西昌普格及云南昭通码口峨眉山杏仁状玄武岩中产出极具欣赏价值的与绿帘石或葡萄石共生的自然铜、铜球粒和沥青。沥青与自然铜或铜球粒有极为密切的地质产出关系,即凡是有沥青产出的就有自然铜或铜球粒产出,至今未见前人对其进...
张良钜曾南石阮青锋曾伟来李东升
文献传递
川南杏仁状玄武岩中沥青与铜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7
2015年
川南普格杏仁状玄武岩中普遍产出沥青和铜矿物。沥青主要产于玄武岩气孔、晶洞和裂隙中,少量产于水晶晶体的锥状体部位。铜矿物主要有自然铜、赤铜矿、黑铜矿、硅孔雀石和孔雀石等。自然铜可形成完整晶体,分布于水晶菱面体的锥体顶部,也可呈它形粒状或片状,分布于杏仁体、脉状体沥青的裂隙中和铜球粒核部;赤铜矿主要与板状自然铜一起分布于石英或玉髓脉的裂隙中;黑铜矿常与自然铜一起产出于裂隙或铜球粒中;硅孔雀石呈脉状、浸染状、网状分布在沥青中及其裂隙中,部分硅孔雀石呈皮壳状赋存在自然铜、水晶晶体表面和铜球粒表面;而孔雀石主要分布于铜球粒的最外圈。沥青与铜矿物形成次序为:沥青→自然铜→赤铜矿→黑铜矿→硅孔雀石→孔雀石。沥青和自然铜形成于水晶结晶作用晚期,自然铜形成于沥青之后。碳同位素研究显示沥青为生物成因,可能来源于下二叠统(P13)的碳酸盐岩中的生油层;沥青的红外光谱及螺旋生长纹与气孔构造也证实沥青是由成矿热液中的原油受热裂解为固相;成矿溶液中的有机质成熟度越髙,成矿溶液析出的自然铜越多;铜矿物的演化(Cu→Cu2+)与含有机质的成矿溶液的氧化还原条件及成分变化密切相关。
张良钜覃敏锋曾伟来李东升曾南石阮青锋宋楚欣胡惠驿
关键词:川南
川南普格杏仁状玄武岩中沥青与系列铜矿物的地质产出与研究
<正>沥青与系列铜矿物均产出在上二叠统玄武岩组(P2β)中,其下伏地层为下二叠统(P1)碳酸盐岩,两者之间呈假整合接触。据资料玄武岩组(P2β)厚度在1000 m以上,有4个喷发旋回,每个旋回从低部到顶部其岩石的结构构造...
张良钜李鹏飞梁洁杨育富
关键词:铜矿物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