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81529)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李福兵徐永清李霞刘华杨杜明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缺损
  • 4篇缺损模型
  • 4篇胫骨
  • 4篇骨缺损
  • 3篇皮质
  • 3篇小鼠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皮质骨
  • 2篇纤维细胞
  • 2篇骨缺损模型
  • 2篇干细胞
  • 2篇成纤维细胞
  • 1篇真核
  • 1篇真核表达
  • 1篇真核表达质粒
  • 1篇质粒
  • 1篇中段
  • 1篇上段
  • 1篇受体

机构

  • 8篇成都军区昆明...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李福兵
  • 7篇徐永清
  • 4篇李霞
  • 3篇杨杜明
  • 3篇刘华
  • 2篇陈林
  • 2篇庞荣清
  • 2篇潘兴华
  • 2篇李军
  • 2篇石健
  • 1篇丁晶
  • 1篇简洪
  • 1篇沙勇
  • 1篇徐文漭
  • 1篇金涛
  • 1篇朱跃良
  • 1篇邓永丽
  • 1篇赵万秋

传媒

  • 3篇第三届全军创...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DNFGFR1在小鼠BMSCs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含有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显性负性分子(DN FGFR1)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DNFGFR1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后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体外分离培养C57/BL小鼠BMSCs,应用综合贴壁的方法纯化BMSCs。由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将pcDNA3.1(+)-DNFGFR1转入BMSCs中,用RT-PCR法检测DNFGFR1mRNA的表达。结果小鼠BMSCs原代培养24h后见细胞贴壁伴有伸展现象,细胞核清晰,10d左右细胞密度明显增加,细胞形成单层,融合率达80%,综合贴壁培养使BMSCs更纯。转染组条带灰度值与β-actin比值(3.8)明显高于未转染组(0.5)。结论 pcDNA3.1(+)-DNFGFR1质粒能被导入BMSCs并得到表达,为研究FGFR1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李霞徐永清李福兵庞荣清杨杜明刘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小鼠
基于FGFR1的骨折基因治疗策略研究
目的 FGFR1在骨骼发育和人类遗传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骨折修复过程中表达量一直升高,为此我们特研究FGFR1对MSCs诱导矿化的影响和探讨fgfr1作为靶基因治疗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利用fgfr1和fgfr1-dn转染...
李福兵徐永清陈林潘兴华谢杨丽苏楠李霞简洪赵万秋朱跃良刘华杨杜明
文献传递
兔桡骨中段骨缺损模型和胫骨上段单层皮质骨损伤模型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兔胫骨上段单皮质8 mm骨缺损和桡骨中段1.5 cm骨缺损修复过程差异。方法本研究以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利用牙科磨钻分别制备直径为8 mm胫骨上段单皮质骨缺损和15 mm兔桡骨中段骨缺损模型;分别于...
李福兵徐永清庞荣清潘兴华丁晶李军沙勇李霞石健金涛刘华杨杜明朱跃良张秀琼赵万秋周智唐辉苏踊跃何晓清
关键词:骨缺损胫骨
文献传递
小鼠胫骨中1/3不同缺损直径单层皮质骨缺损模型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直径小鼠胫骨中1/3单侧骨皮质缺损小鼠模型,为组织工程材料研究、骨缺损修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和骨缺损基因治疗研究等提供动物模型。方法本研究以8周龄雄性近交系小鼠C57BL/6J为实验动物,利用牙科磨钻分别制...
李福兵徐永清潘兴华李霞刘华杨杜明李军沙勇石健赵万秋金涛
关键词:骨缺损胫骨动物模型小鼠
文献传递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型受体-显性负性作用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型受体-显性负性作用(FGFR1-DN)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成骨诱导培养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方法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DNFGFR1、pcDNA3.1(+).FGFR1转染BMSCs,实验分为FGFR1-DN转染组、FGFR1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细胞对数生长期进行成骨诱导培养后检测ALP的活性,定性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定量检测采用细胞内ALP(cALP)试剂盒。比较4组细胞诱导培养7、14d的ALP活性。结果与诱导培养7d比较,4组14d后ALP活性评分均明显增高,但FGFRl.DN转染组评分增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d FGFR1-DN转染组ALP活性评分最高,FGFR1转染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GFR1-DN可促进BMSCs成骨期ALP的活性,为实现局部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的联合应用及构建生物相容性更理想的组织工程骨提供了实验理论依据。
李霞徐文漭简洪徐永清李福兵
关键词:骨髓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小鼠胫骨中段1/3不同缺损直径单层骨皮质缺损模型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缺损直径对小鼠胫骨中段1/3单层骨皮质缺损模型愈合的影响,为组织工程材料研究、骨缺损修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和骨缺损基因治疗研究等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取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10只,体重(20±2)g,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只。利用牙科磨钻分别制备直径为0.8 mm(A组)和1.0 mm(B组)小鼠胫骨中段1/3单层骨皮质缺损模型。于造模后7、21、28 d摄钼靶X线片观察缺损修复情况;28 d对骨缺损修复行Micro CT扫描及骨组织三维成像;28 d取材行HE染色观察。结果 B组5只小鼠造模7 d内均发生二次骨折,A组无骨折发生。X线片、Micro CT和HE染色均显示A组胫骨单层骨皮质缺损可在28 d达骨性愈合。Micro CT定量分析骨小梁示,A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密度、骨体积显著高于B组,骨质密度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小梁分离度、骨小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胫骨中段1/3单层直径0.8 mm骨皮质缺损模型是研究胫骨缺损无外固定缺损修复机制和骨替代植入材料的理想动物模型。
李福兵徐永清潘兴华李霞刘华杨杜明李军沙勇石健赵万秋
关键词:胫骨骨缺损小鼠
成纤维细胞因子Ⅰ型受体在骨骼发育和骨骼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成纤维细胞因子I型受体(FGFReceptors1,FGFR1)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已经被广泛认可的4种FGFR即FG—FR1、2、3和4,Trueb等近来报道第五种FGFR受体FG-FRL,在一个FGFRL移码突变病人中发现其颅缝早闭,这提示其在骨骼发育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其中FGFR1功能增强性点突变主要引起人类斐弗综合征,FGFR1P250A点突变很好的模拟了该病发病机理,
李福兵徐永清陈林
关键词:骨骼发育骨骼疾病
兔胫骨单皮质骨缺损模型和桡骨缺损模型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兔胫骨上段单皮质8 mm骨缺损与桡骨中段15 mm骨缺损修复差异。方法取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0只,体重(2.5±0.3)kg,随机分为两组,利用牙科磨钻分别制备直径为8 mm胫骨上段单皮质骨缺损和15 mm桡骨中段骨缺损模型。造模后伤口常规换药3~5 d,术后4 w、12 w行X光摄片;造模后12 w用micro CT对骨缺损修复行CT平扫及骨组织三维成像;于骨缺损造模后12 w,分别对造模胫骨和桡骨取材,4%多聚甲醛/PBS固定,10%EDTA/PBS脱钙后常规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检测骨缺损修复。结果骨缺损12 w时,兔胫骨上段单骨皮质8 mm缺损在无外固定和内固定情况下,X片示骨缺损未能自行愈合,髓腔内有松质骨形成;在无外固定和其他移植物存在的情况下,桡骨中段15 mm骨缺损也未能自行愈合。结论兔桡骨中段15 mm骨缺损和胫骨上段8 mm骨缺损模型均可作为骨缺损不愈合动物模型。
李福兵徐永清潘兴华庞荣清朱跃良邓永丽丁晶李军石健金涛李霞刘华杨杜明
关键词:骨缺损胫骨动物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