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25011)

作品数:12 被引量:86H指数:5
相关作者:周平坤王豫徐勤枝张士猛李兵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细胞
  • 2篇双链
  • 2篇周期
  • 2篇细胞周期
  • 2篇分子
  • 1篇诱导基因
  • 1篇正常人
  • 1篇致癌
  • 1篇质子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射线
  • 1篇生物剂量
  • 1篇生物剂量计
  • 1篇生物效应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效应
  • 1篇实时定量PC...
  • 1篇双链断裂
  • 1篇凸性

机构

  • 9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南华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周平坤
  • 3篇徐勤枝
  • 3篇张士猛
  • 3篇王豫
  • 2篇让蔚清
  • 2篇陈英
  • 2篇李兵
  • 1篇袁宝吉
  • 1篇关华
  • 1篇樊嵘
  • 1篇闫学昆
  • 1篇曹珍山
  • 1篇李俊英
  • 1篇汪黎
  • 1篇王潇
  • 1篇谭伟
  • 1篇涂文志
  • 1篇尚增甫
  • 1篇张燕
  • 1篇徐辉辉

传媒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辐射防护通讯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原子核物理评...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Scienc...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LET辐射致DNA集簇性损伤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辐照质粒DNA构象变化的分子模型,以DNA糖苷酶Fpg和AP核酸内切酶EndoIII识别并切割辐射所致DNA碱基损伤,将其转换为DNA断裂损伤,通过电泳分析DNA分子构象变化,研究比较γ射线、质子和7Li离子诱发DNA集簇性损伤。50Gy以上高剂量γ辐射对质粒DNA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单链断裂(SSB)和很少比例的双链断裂(DSB),并能产生一定水平的集簇性损伤。相比之下,高能质子束和高LET的7Li离子直接所致DNA的断裂损伤以及所产生的集簇性碱基损伤比γ射线的要严重,质子10Gy照射就可诱发明显的集簇损伤。
徐辉辉隋丽刘晓丹汪黎王潇王豫徐勤枝周平坤
关键词:重离子质子Γ射线
核辐射对人体的生物学危害及医学防护基本原则被引量:48
2011年
核辐射是指在原子的核反应过程中如裂变、衰变释放出的不同能量粒子和电磁辐射,其作用于物质可引起电离和激发,由此产生生物学效应,因此属于电离辐射。最主要的核辐射有α粒子、β粒子、γ射线和中子等。本文就核辐射的主要物理和生物物理特征、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以及防护原则逐一讨论。核辐射对生物体危害的严重程度或危险概率,与辐射的品质、辐射剂量率和生物体吸收剂量密切相关。
周平坤
关键词:核辐射生物效应致癌
6-溴异香兰素诱发人宫颈癌上皮细胞纺锤体损伤及有丝分裂灾变死亡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香兰素衍生物中的6-溴异香兰素(6-溴-5-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BVAN08)对人宫颈癌上皮(HeLa)细胞纺锤体结构、有丝分裂的影响,及杀死癌细胞的相关机制,为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BVAN08对体外培养的人HeLa细胞具有剂量依赖性致死效应。通过抗α-微管蛋白抗体和抗β-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其机制是:BVAN08对细胞纺锤体结构造成破坏,诱发产生大量的多中心体细胞,使细胞阻滞在有丝分裂期。异常多极纺锤体细胞的百分率与BVAN08呈浓度依赖效应关系。荧光染料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到多微核或细胞核割裂和染色质凝集现象,也证实BVAN08诱发Hela细胞有丝分裂灾变死亡。同时免疫印迹实验还发现,BVAN08可导致细胞周期转录调节因子FoxM1(Forkhead box)及其下游靶分子CyclinB1的降解,参与有丝分裂的FoxM1蛋白失活,这表明BVAN08通过抑制FoxM1蛋白的表达是导致细胞纺锤体装配异常、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灾变死亡的分子机制之一。研究结果提示BVAN08诱发Hela细胞新的死亡方式,具有被开发为新型抗癌药物的潜力。
张博张士猛关华王豫刘晓丹徐勤枝周平坤
关键词: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检测点
凸性颗粒构成的粘连区域的三类自动分离方法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数字图像中粘连目标区域的自动、准确分离是图像分析的难点和热点,直接影响着各类图像自动分析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对凹点分析、椭圆拟合和流域变换三类粘连目标分离方法的主要步骤、优缺点和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凹点分析法适用于分离轮廓凹陷明显的少数凸性颗粒构成的简单区域;椭圆拟合法往往适用于有粘连的特定颗粒的自动计数;而流域变换对较多数目颗粒构成区域具有较强的自动分离能力,具有可并行处理、分离彻底等优点。这对有涉及粘连颗粒自动分离的图像自动分析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闫学昆陈英张燕袁宝吉曹珍山周平坤
H2AX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对DNA损伤修复反应的调节作用被引量:9
2013年
γH2AX即第139位丝氨酸(ser)磷酸化的组蛋白H2AX已经被普遍认为是DNA双链断裂的分子标志,是目前国内外研究DNA损伤反应机制的焦点之一。γH2AX作为DNA双链断裂损伤感应的起始信号分子,将一系列DNA损伤反应蛋白募集到DNA损伤位点,形成DNA损伤反应功能复合物,启动激活DNA修复、细胞周期检查点等细胞DNA损伤反应。在DNA损伤修复结束后,γH2AX的及时去磷酸化,对于修复蛋白复合物从所结合的DNA上解离和细胞周期检查点的释放,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发现促使研究人员不断地探索γH2AX的动力学变化机制及其与DNA损伤修复的深刻关系。本文将对PI3K家族催化H2AX的磷酸化及PP2A,PP4,PP6,Wip1等蛋白磷酸酶对其去磷酸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DNA损伤修复中发挥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综述讨论。
李俊英张士猛周平坤
关键词:去磷酸化DNA损伤DNA损伤双链
癌干细胞与肿瘤的放射抗性
2013年
有关癌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信息的不断积累,推动了放射肿瘤生物学的发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癌干细胞和静止期癌细胞可能是导致肿瘤放射抗性增加和肿瘤放射治疗后复发的主要细胞学基础,有关这两种癌细胞亚群的放射敏感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迅速,为提高肿瘤对放射治疗敏感性的措施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思路。该文将就癌细胞亚群的放射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讨论肿瘤放射抗性的细胞学基础和相关分子机制。
谭伟让蔚清周平坤
关键词:肿瘤肿瘤干细胞DNA修复
DNA-PKcs is Necessary for Spindle Stability and Mitotic Progression in Response to DNA Damage
<正>When cells are under the stress of genomic DNA damage,a series of cellular responses can be induced,such as...
Zengfu Shang
文献传递
与细胞周期G_2/M期进程相关的H2AX磷酸化被引量:7
2012年
γH2AX焦点(foci)被普遍当做DNA双链断裂(DSB)损伤的分子标志物.为探讨细胞周期进程相关的H2AX磷酸化规律特征,采用胸腺嘧啶双阻滞结合噻氨酯哒唑(nocodazole)的后续处理,将HeLa细胞同步于有丝分裂的前中期.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法,观察γH2AX表达和γH2AX焦点的形成.结果显示,细胞进入G2/M期和有丝分裂过程中,γH2AX水平显著增加;在无DNA DSB发生的情况下,部分M期细胞中也存在大量的γH2AX焦点.随着细胞完成有丝分裂从M期退出再进入G1期,γH2AX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这种γH2AX表达变化特征与G2/M期密切关联的PLK1和Cyclin B1的表达规律相类似.在4 Gy大剂量照射下,HeLa细胞于照后8到12 h出现明显的G2/M期阻滞.γH2AX焦点数在照后1 h达高峰,随后降低,照后8 h又上升,出现了第2个峰值.与之不同的是,在1 Gy低剂量照射下,细胞的G2/M期阻滞微弱,γH2AX焦点数在照后0.5 h最高,随后下降,且无反弹,符合DNA DSB的修复动力学特征.因此,将γH2AX当做DNA DSB分子标志物时,还需要考虑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γH2AX适合作为1 Gy以下照射的DNA双链断裂损伤的分子标志.
涂文志尚增甫李兵刘晓丹王豫徐勤枝让蔚清周平坤
关键词:细胞周期DNA双链断裂分子标志物
p53-dependent upregulation of PIG3 transcription by γ-ray irradiation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KAP1 in responding to DNA damage被引量:2
2011年
PIG3 (p53-inducible gene 3), originally identified as one of a set of genes induced by p53 before the onset of apoptosis, was assumed to contribute to early cellular response to DNA damage. Here, we studied the relation between p53 status and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PIG3 by ionizing radiation (IR), and the related clues regarding the involvement of PIG3 in the cellular response to IR-induced DNA damage signaling.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pentanucleotide microsatellite sequenc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p53-dependent induction of PIG3 transcription after irradiation, while sequence upstream of PIG3 promoter could maintain the basal level of expression which was not inducible by irradiation. The interaction of PIG3 and the KRAB-ZFP-associated protein 1 (KAP1), a DNA damage response protein, was revealed. PIG3 nucleus foci were formed 15 min after γ-ray irradiation, and which were found to partially colocalize with the phospho-KAP-1 foci as well as γ-H2AX foci. Although the lac operator tagged EGFP based reporter system revealed that PIG3 does not remodel chromatin in large scale in the cells under normal growing condition, it indeed prompted the chromatin relaxation in the cellular response to DNA damage signaling. All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PIG3 is involved in IR-induced DNA damage response, and which maybe partially attribute to its interaction with KAP1.
QIN XiaZHANG ShiMengLI BingiLIU XiaoDanHE XingPengSHANG ZengFuXU QinZhiZHAO ZengQiangYE QiNongZHOU PingKun
关键词:诱导基因细胞反应染色质重塑
模拟空间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9年
空间辐射的来源和成分非常复杂,是威胁航天员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目前还不能实现真实的空间辐射环境的生物效应研究,因此,地面模拟空间辐射环境,研究相应的效应规律和机理,为空间辐射健康危害评价和防护措施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空间复杂的电离辐射环境,模拟空间辐射环境研究的相关生物学效应特征:不同传能线密度辐射效应的差异性,低剂量与低剂量率辐射效应,不同辐射源的复合生物效应,以及微重力与辐射的复合生物学效应。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初步的展望。
周平坤
关键词:生物学效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