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6117)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小冬王艳魏静黄天吾李韶山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生活史
  • 3篇体形
  • 3篇球形棕囊藻
  • 3篇棕囊藻
  • 2篇有害藻华
  • 2篇藻华
  • 2篇摄食
  • 1篇单细胞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比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营养盐
  • 1篇营养盐限制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长
  • 1篇中国海
  • 1篇中国海区
  • 1篇摄食压力
  • 1篇体细胞

机构

  • 7篇暨南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王小冬
  • 5篇王艳
  • 2篇黄天吾
  • 2篇魏静
  • 1篇杜蒙蒙
  • 1篇邓坤
  • 1篇李韶山

传媒

  • 2篇植物学报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藻类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囊体形态以及囊体细胞的分布被引量:8
2012年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是中国近海海区常见有害藻华原因种,其异型生活史中包含单细胞和球形囊体两种形态。游离单细胞直径一般为几微米,囊体最大直径可达3cm,巨大的体积可能导致囊体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细胞分布。以球形棕囊藻汕头株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囊体直径、囊体细胞丰度和游离单细胞丰度,并探讨球形棕囊藻囊体形态与细胞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囊体形态在其异型生活史中占优势,囊体对生物量的贡献介于38%-95%之间,在对数生长期的后期和稳定期,囊体细胞与单细胞相比占绝对优势。囊体细胞数量与囊体直径的对数呈线性相关,回归线斜率为1.34,该值显著低于世界海区其它球形棕囊藻株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汕头株单位囊体表面上分布的细胞数更少。中国海区的球形棕囊藻囊体结构和细胞分布与其它株系不同,在爆发球形棕囊藻的海区,巨大的囊体能够有效地抵御摄食,可能对区域海洋食物链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黄天吾王小冬王艳
关键词:有害藻华生活史球形棕囊藻单细胞
中国海区球形棕囊藻游离单细胞与囊体形态的关系
球形棕囊藻是中国近海海区常见的有害藻华物种。球形棕囊藻生活史中具有单细胞和囊体两种形态,游离单细胞直径一般为几个微米,而囊体直径通常从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囊体内细胞数量随着囊体直径的增加而提高。但我国发现的球形棕囊藻囊体...
黄天吾王艳王小冬
关键词:棕囊藻生活史有害藻华
文献传递
海洋硅藻硅质化同摄食压力的关系
海洋硅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群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营养海区,尤其是铁含量较高的海区中,硅藻为绝对优势物种。硅藻在对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贡献高达40%,在碳、氮和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硅藻的细胞壁主要由硅组成,在...
邓坤王艳王小冬
关键词:硅藻摄食
文献传递
球形棕囊藻囊体形成对摄食化学信息的响应
2013年
球形棕囊藻生活史中包含单细胞和囊体2种形态,囊体的形成有助于棕囊藻抵制摄食.通过添加海洋弯曲甲藻和中华哲水蚤的过滤液,研究球形棕囊藻囊体形态对可溶性摄食信息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海洋弯曲甲藻提高了球形棕囊藻的囊体数量和囊体体积,而中华哲水蚤的摄食压力促使囊体直径继续提高,近80%的球形棕囊藻细胞更多的以囊体形式存在,但是囊体结构并未有显著的改变;囊体形成和体积提高赋予球形棕囊藻优越的竞争策略,有效降低了摄食死亡率,有利于球形棕囊藻频繁形成大规模藻华.
魏静王小冬
关键词:球形棕囊藻摄食化学信息生活史
南极衣藻对黑暗和低温的适应与恢复被引量:4
2013年
作为南极海区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和藻华物种,南极冰藻生长过程中必须忍受长期的黑暗和寒冷。为探讨南极冰藻对黑暗和低温的适应及恢复能力,选择南极冰藻重要物种——衣藻为对象,研究低温和黑暗对其生长、运动状态、叶绿素a含量、颗粒有机碳含量以及光量子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和黑暗均暂时抑制了衣藻细胞的生长和叶绿素浓度,降低了细胞的运动速率,但是衣藻细胞的光合作用能力和颗粒有机碳含量保持稳定。低温和黑暗的协同作用对衣藻生长的影响最显著,但细胞的Fv/Fm及POC含量不受影响。一旦恢复适宜温度和光照,衣藻迅速恢复生长,细胞游动再次活跃,生物量和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内稳态"策略保证南极冰藻具有高度的适应和恢复能力,从而度过南极海区漫长的黑暗和寒冷等极限条件。
魏静王小冬
关键词:SP黑暗内稳态
赤潮异弯藻和海洋卡盾藻抗氧化酶活性对氮磷比失衡的响应被引量:5
2012年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是浮游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消除因环境胁迫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本文通过研究氮磷比失衡状态下赤潮异弯藻和海洋卡盾藻的生长及其SOD与CAT酶活性的变化,探索了赤潮物种抗氧化酶对氮磷比失衡的响应。研究表明:N和P限制不仅抑制了赤潮异弯藻和海洋卡盾藻的生长,而且显著提高了SOD与CAT酶活性。酶活性对营养盐失衡的响应随营养盐类型和藻类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赤潮异弯藻对P限制最为敏感,其SOD和CAT酶活性在P限制下显著高于N限制;而N限制和P限制对海洋卡盾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无差异。抗氧化酶活性的调控能够有效降低氮磷比失衡对藻类细胞的生理损伤,有利于藻华的发生和规模的维持。
王小冬王艳
关键词:过氧化氢酶海洋卡盾藻赤潮异弯藻营养盐限制
癸二烯醛对3种常见浮游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多不饱和醛是硅藻细胞损伤后分泌的有机毒素,能够抑制桡足类的生殖和幼体发育,继而降低浮游动物对硅藻的摄食压力。但是有关多不饱和醛对浮游植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较少。选取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rse)、双突角毛藻(Chaetoceros didymus)和小普林藻(Prymnesium parvum)进行毒性实验,将处于指数生长期的藻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癸二烯醛中,观察浮游植物在细胞生长及光合作用方面对癸二烯醛的响应,从而评估多不饱和醛对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 mg·L^(-1)的癸二烯醛即可对东海原甲藻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当癸二烯醛浓度达到5 mg·L^(-1)时,东海原甲藻和双突角毛藻细胞的生长以及光合作用均受到极显著抑制;当癸二烯醛浓度达到10 mg·L^(-1)时,3种浮游植物的生长完全受到抑制,细胞密度、Fv/Fm、Yield值以及rETR均在24小时内降至0。研究结果表明,癸二烯醛显著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及光合作用,但是不同藻类对癸二烯醛的毒性响应存在种间差异。多不饱和脂肪醛的产生有利于硅藻在营养盐缺乏时抑制其它浮游植物的生长,从而保证自身的生物量积累。
王艳杜蒙蒙王小冬李韶山
关键词:光合作用浮游植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